大雪满弓刀(105)
话说得长远些。
八万士兵算不得什么。
但是如果刘浮山继续攻占其他州县,八万或许就变成了十万,十万变成十五万......逐渐,南魏的天也就变了。
阿命老神在在:“我说明后日再出发,便是心中有数,徐大人不必担心这事,话说起来,我院子周围跟踪的小尾巴们你什么时候撤掉?”
“院中不过是一些我的手下罢了,替我在毕节看家护院,不然我走了,我这院子也不能荒废着吧。”
徐陵这些日子监视不断,确实没见里面的人有什么可疑行踪,想起徐青还能替他看着点儿月阿命手里的势力,他这才应声:“既然如此,明日我就知会下去。”
女人眉头挑得老高:“还算你识趣。”
徐陵:“......”
见状,两人终于是心平气和地完成一次对话,阿命这才回到院子里。
第二日,毛督和乌日嘎继续在毕节留守,她带着伊奇和元婴领军出发。
出发那一日,徐家军的旗帜迎风而动,今日难得不下雨,道路干旱,便于行走。
阿命在城门处检阅过士兵后,这才身穿铠甲翻身上马。
**马声嘶鸣,还带着几许躁动感。
阿命磨合半晌,对着下属几个将领一点头,徐陵在城门处看着这一幕,见女子身形威严肃穆,这才同身边的徐涯指指点点道:“这还像个样子,她前些天那饿中色鬼,实在是太让人惊骇了。”
唯一的聪明人徐涯笑而不语,看着阿命率军远去的身影,心中划过思量。
阿命也不过是想借些兵罢了。
和她过不去做什么呢?这位在朝中和圣上面前素有几分手段,以自家主人的城府,与其相安无事已是最好的抉择。
黄沙滚滚,马声嘶鸣,大军旌旗招展,自远处看去宛如一道滚动的黑纱,徐家军是魏军中的精锐,军纪严明,机动性强,阿命一声令下北上,整个骑兵部队迅速发挥出最大的脚力向北。
元婴强忍着身上的不适,竭力跟上前面女人的马匹,她侧头看了眼身边的大汉——伊奇,后者丝毫不觉疲惫,反而大笑着鼓舞士气。
元婴纳闷极了。
这帮人不会累啊?
答案是累。
阿命行军速度极快,她在罗斯战场横行时,在大雪皑皑的冬天也能做到千里截获敌军,跟随她许多年的下属们早已习惯这种速度,但是徐家军不行。
南魏大多地处水乡,并没有北方平坦的地势,他们的骑兵部队对于广袤的平原并没有太多的训练,最高标准也不过是日行百里。
于是方行走一日,众人只觉身形疲乏,阿命察觉这一状况,立时命众人安营扎寨,原地休息,第二日在赶路。
疲累至极的士兵们这才能够得几分喘息。
晚上安营扎寨,元婴和阿命睡在一个帐篷里,守夜的士兵是伊奇带头,所以阿命很安心,更何况,此地离毕节最近的县城卫县还有两日的路程,九江的刘浮山大抵是不会想到大军会从此处迅速北上。
阿命在桌案上看了看地图,半晌后,元婴已经在被窝里发出沉睡的鼾声,一看就是睡死了。
阿命拿起地图,看向火光下已经睡熟了的澈根,便起身去帐子外找正在守夜的伊奇。
伊奇立马起身,“将军,怎么了?”
阿命将地图铺在行军的辎重上,月光折射在盔甲上映出清冷的幽光,两人的交谈声吸引另外两个还没睡的将领。
他们也凑过来。
“后日我们会抵达卫县,但是此前刘浮山手下八万人已齐聚海河山。九江当地并无平原,皆是水乡,但刘浮山手下多为骑兵,因此等他们稳定局势后必然会拥兵前往卫县,他们会在九江周遭设下一套防卫圈,但绝不会在九江内部停留太久,所以我们如果想要突破,当下之要务,必然是夺取地势平坦的卫县。”
几人点点头。
这些说得都是浅层的东西,伊奇几个都能听懂。
阿命话音一转:“明日你们转道图州,我与元婴带上八百精骑夜袭卫县,刘浮山不是傻子,他
定会部署一部分人在当地。”
“大人的意思是,您要与我等分道而行,孤军深入九江?”
一个将领捋着胡子,紧皱眉头问道。
此人唤作江阴阁,年过四十,是徐陵手下的老将,但已有多年居留后卫,不曾亲自指挥过战场。
阿命淡淡道:“无须担心,八百人足矣。”
伊奇根本不想反驳。
他见识过阿命的恐怖,闻言点点头,阿命收起地图,穿着铠甲回营帐内休息。
第二日,天光还未大亮,众人便翻身上马。
其中有八百精锐跟在阿命和元婴的身后,与大军分道扬镳。
元婴见前方女子一抽马鞭,整个部队立时耸动起来,她胯。下被马鞍磨得巨疼无比,当下又颠又晕,恨不得直接死在马背上算了。
阿命回身淡淡瞥她一眼:“坚持。”
元婴咬着牙跟在她马屁股后面,大声问:“你的腿不会疼吗?”
阿命:“我早就习惯了,你迟早也会习惯的。”
元婴:“你带着我到底要去干什么?”
阿命:“还不够明显么?我们去杀人。”
元婴只觉兜头一盆凉水浇下来,挣扎道:“可我们也会被杀。”
阿命:“只有废物才会被杀掉,你是废物吗?”
元婴想她才不是,她气得一咬牙一跺脚,只能硬生生跟下去。
她才不是废物!
...
九江和毕节兵戈相见,刀剑相抵,与此同时,京城仍旧歌舞升平,百姓士族不知前线战乱,只有朝堂上的明争暗斗愈发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