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她步步高升(4)
“……姜氏册封正七品宝林,赐居钟粹宫熙和殿。于九月十八日入宫。钦此——”
原来如此。
所有的行为都有了解释。
姜令音拢在袖子下的手紧了又松,如此反复几次,她才缓了气息。
绥安侯府众人都有些惊愕,不知是觉得这位分是高还是低。宣旨的宦官和颜悦色地收下赏银后,漏了点消息:“侯爷放心,除了册封贵人的顾家小姐,便是贵府小姐的位分最高。”
顾家小姐闺名顾静姝,姜令音并不陌生:吏部尚书嫡亲的外孙女,父亲太府寺少卿还是她大伯的同僚。
此人温婉娴静,与人和善,在学堂中的名气也颇是不错。但不知是什么原因,姜令音与她的交际并不多。可眼下,她们竟要一同入宫。
姜令音垂着眼,心中有些复杂之感,不知是为了顾静姝,还是为了她自己。
圣旨下来后,她就是后宫嫔妃、皇帝的女人,故而余氏免去了她每日的晨昏定省,让她有了单独在院子里用膳的待遇。只是,她却再不能随意出入侯府。
同圣旨到府上的还有一位教导她规矩和礼仪的宫女,约莫二十有余,长相秀丽,眉眼温和。
“奴婢尚仪局宫女有声,参见宝林主子。”
姜令音扶她起身,也回以一礼:“这些日子要劳烦姑姑了。”
大抵是见她和善,有声也极为谦恭,一来一往,朝夕相处间二人很快便亲近了起来。
教习规矩之余,不用姜令音问,有声便同她说起了此次选入后宫的新妃:“除了宝林主子和顾贵人出身官宦,余下的四位主子皆来自各州郡,都是从八品采女之位。”
姜令音点点头。
后宫嫔妃都品阶最末等是正九品更衣,大多是宫女初封,往上的采女和御女,算是初封最低等的嫔妃。历来采选入宫的新人,位分最高为正六品贵人。而宝林,不高也不低。
有声接着讲起了宫中的情况:“陛下暂未立后,后宫诸事交由淑妃娘娘管理,淑妃娘娘居于昭和宫,新妃入宫的第二日都需去请安拜见。”
“宫中主位娘娘仅有六位,均是陛下登基那年礼聘入宫的贵女。”
“三年前大选入宫的八位主子则来自民间,如今位分最高、也是最得宠的是琼嫔主子。”
姜令音默默记下这些人。
有声言简意赅提了两句,忽然将话题转到姜衔玉身上:“宝林主子的堂姐诚妃娘娘位居从二品,是宜庆宫主位。”
她看了看姜令音,继续说:“诚妃娘娘端庄贤良,在宫中名声极好,也深得陛下看重,蕙妃娘娘病逝后,大皇子便被陛下送到了宜庆宫交给诚妃娘娘抚养。”
听到这里,姜令音眉梢微动,“敢问姑姑,陛下膝下有几位皇嗣?”
有声笑道:“皇子有两位,公主原也有两位,不过大公主已经夭折,如今只有一位宁昭容娘娘的二公主。”
“大皇子是已逝蕙妃娘娘之子,二皇子则是瑾妃娘娘所生。”
也就是说,妃位之中,只有姜衔玉不曾生育,却好运得到了失了生母的大皇子。
姜令音又问:“淑妃娘娘呢?”
有声默了一瞬,低声道:“淑妃娘娘并不曾诞下皇嗣。”
并不曾诞下,意思是怀过,却小产了么?姜令音觑着她的脸色,并没有深问下去。
到了晚间,杪夏将门窗关紧后,忽然听到她一声轻笑。
“小姐,您在笑什么?”杪夏见她捧了本书,以为她瞧见了什么有趣的事,赶忙凑过来问,“这书上写了什么好笑的故事?”
“为人妾室,却要什么贤良的名声。”姜令音却将书合上,嗤了一声,“当今后位空悬,她如此行径,不怪旁人猜忌,引火上身。”
桌案上的烛光跃动着,阴翳投在她昳丽的面容上,模糊了她的神情。
杪夏愕然哑声。
良久,她才找回自己的声音:“小姐,您的意思是,陛下对诚妃娘娘不满吗?”若是不满,为何要让小姐入宫?后一句话,她没敢问出口。
姜令音目光晦涩,声音很轻:“不是不满,只怕是惹了陛下不喜罢了。上次采选入宫的新妃都来自民间,今年本也如此,可陛下偏偏下旨将我与顾小姐礼聘入宫,难道只是意外么?”
杪夏张了张嘴:“可并非小姐一人……”
姜令音摇头,目光定在燃烧的蜡烛上,声音缥缈:“上个月,吏部尚书上表请辞,卸任了尚书一职。苏大人是顾小姐的外祖父,或许,顾小姐入宫,是陛下施恩臣下之举。”毕竟,苏大人仅有一女,下嫁了顾家,而顾家清贫,被苏大人扶持着多年才堪堪有了今日的地位。
不过这些,都是她从各家宴席上获得的消息,以及对周围人只言片语总结后,加上这突如其来的圣旨进行的猜测。
未免避讳,宫中向来没有同宗族的嫔妃,同姓的都少,她何德何能能在绥安侯府出了个诚妃娘娘之后被选入宫廷?
说得好听点,她是侯府小姐,可她父母双亡,也仅仅是绥安侯膝下的一个不起眼也不得宠的孙女罢了。
姜令音淡漠的在心里自嘲。
“或许对陛下来说,我只是顾小姐的陪衬。”
仅封一位官宦贵女,风头太盛,于顾小姐不利,若是两位,则恰到好处,她还能替顾小姐分一分风头。或许,旁人还觉得这是陛下对绥安侯府的看重和恩典呢。
不过,想让她当陪衬么?
姜令音弯了弯唇角,眼中泄出三分笑意。
也要看她顾静姝担不担得起。
杪夏心头一跳,“小姐,这只是您的猜测,或许、或许事实并非您想的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