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折青欢(32)

作者: 花上 阅读记录

晚青妤出去后,命下人为晚青桁在翠玉轩收拾了一间客房,又吩咐人准备生活用品。一切安排妥当后,她回到偏房,喝了杯热茶,再出门时,正巧碰上萧秋折。

二人驻足门前,彼此对视一眼,皆未言语。

玉儿一整晚都惦记着去见太妃的事,生怕二人忘记。此时夜已深,二人却仍无动身之意。玉儿不愿晚青妤在太妃面前留下不好的印象,硬着头皮提醒道:“小姐,姑爷,太妃想必还未歇息,你们现在可要过去?”

晚青妤并未忘记此事,回道:“现在就去。”

他说完快步朝门外走。

玉儿未跟上,看了看萧秋折,萧秋折神色不明地出了门。

去太妃院里的路上,二人一路未言。

管事嬷嬷早已候在月洞门前,见二人前后脚转过影壁,忙福身道:“公子与少夫人可算来了,太妃今夜饮了三盏云雾茶,连《妙法莲华经》都抄完两卷了。”

萧秋折漫应一声,与晚青妤并肩进了太妃的房间。

“可算舍得来了?”紫檀雕花榻上传来玉石相击般的笑声。太妃斜倚着云锦软枕,鬓边衔珠点翠凤簪映着窗外疏影,将眼尾细纹都镀上层金边。见二人跪下行礼,她搭着鎏金鹤头杖缓缓直起身,织金马面裙摆扫过青玉砖时带起一阵檀香,缓声道:“凑近些,老身这昏花眼竟辨不清模样了。”

二人依言上前。

太妃微微眯起眼,细细打量着眼前的二人,虽脸色难看,但二人容貌俊秀,风姿绰约,倒也算得上天造地设的一对。

只是没出来有什么感情在,不过,为了子嗣,没有感情也无妨,感情嘛,总是可以慢慢培养的。

太妃心中笃定,缓步走近二人,目光在他们脸上来回游移:“这些年,秋折一直忙于公务,从未闲过,但忙来忙去,终究是为了外人,自己的终身大事,却从未上过心。”

她顿了顿,见他们依旧神色冷淡,心中不由得一叹,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人这一生,总离不开一个‘情’字。无论是何种情,皆是支撑人前行的力量。祖母活了几十年,也算看透了些人生。你们也不小了,想必也明白如何生活才能不负走这人间一遭。”

太妃字字如针,晚青妤与萧秋折静静听着,仿佛两尊雕像般伫立在房间里。

太妃见他们依旧没有动容,心中略感无奈,上前一步,抓起二人的手搭在一起,轻笑道:“正所谓夫妻同心,其利断金,这偌大的亲王府,日后就指望你们了。”

现在也别管强扭的瓜甜不甜了,干脆先生米煮成熟饭吧!

两只手毫无防备地搭在一起,晚青妤只觉得手心一热,眼皮猛地跳了一下。

太妃急于抱孙子的心情,她能够理解,但也不能这样冷不丁地就让人牵手呀!

这刚一触碰,都僵得跟石头似的。

手指都不能打弯了。

第18章

“但,若你不顾道德,强……

晚青妤与萧秋折最为亲近之时,乃是他们大婚之日。那日,主婚人上前,将他们的手交叠,引领着他们行了夫妻对拜之礼。

彼时,他们的手,一如当下这般,甫一触碰便僵住了,他的手有微微冰凉,送入洞房的一路上都牵着她,她不好意思地挣脱,他便以食指轻轻勾住她的小拇指。

洞房花烛夜,他们僵坐了大半天。

那一夜,他们都做了一个决定,一个至今或许有过后悔的决定。

如今,她的手依旧僵直,手指仿佛被冻住一般,难以弯曲。而他的手,却已不似从前那般,渐渐地,握住了她。

他的手极其好看,指骨匀称,既干净又白皙,触上以后还有点温温的。

她初时欲抽回手,而他却抓着没放,她只得停下,安静地听太妃继续言道:“我记得二月里秋折有几日休沐,届时你们二人可外出赏景,增进增进感情。府上吃穿用度方面我自会让下人打点妥当,还有一些滋补汤药你们二人也要饮用。对了……”

她言及此处,望向门旁,招手唤来一位嬷嬷,介绍道:“这是李嬷嬷,是我精挑细选之人,手脚麻利,懂得颇多,日后便让她去你们院里伺候,有何不懂之处尽管问她。”

李嬷嬷年约五十余岁,面容慈祥,恭敬地向二人行礼。

太妃虽言是让她过去伺候,但在场人皆心知肚明,这是派去监视她和萧秋折的,看来太妃定要抱上重孙不可了。

晚青妤心想萧秋折应该也明白太妃的意思,他素来谨慎,最厌被人监视,定会拒绝,结果,半晌,他只回了一句:“好。”

好?

好在哪里?

让这嬷嬷盯着他们生孩子?

晚青妤这一晚心情本就不佳,听闻此言心情更是糟糕透顶,她抽了一下手,不想再被他牵着。

然而萧秋折早已料到她会如此,却是勾住她的手指不放。

在太妃面前她亦不敢太过失礼,不然回头太妃定会变本加厉,无奈,只能这般一直垂首静默着,直至太妃长篇大论地说完放他们离去。

今日算是第二次牵手了,晚青妤心情愈发复杂。

他们从太妃院中出来后,她便一直低头疾步前行。

今日夜色不佳,漆黑一片,正如晚青妤的心情。她走得快,萧秋折走得更快,不一会儿便追上了她。待行至翠玉轩附近的小道时,萧秋折几个跨步上前,挡在了她面前。

她停下脚步,抬眸望向他,黑夜里看不清他的神色,却能感受到他身上强烈的压迫感。

他似乎也有些生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