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折青欢(51)

作者: 花上 阅读记录

晚青妤蹙眉问道:“当年萧秋折与侧王妃那边究竟有何过节?他母亲早逝,可曾受侧王妃与诸位夫人冷落?”

方于冷笑:“何止冷落。”他忆及公子往昔,尤其十七岁那年,心中酸楚,却不敢多言,只道:“少夫人且宽心,公子不喜人扰,他们不来反倒清净。”

一家人疏离至此,令人唏嘘。事已多日,即便王爷在外逍遥,也该回府了。何况太妃已遣人寻访,至今仍无音讯。晚青妤愈发心疼萧秋折,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父亲呢?

晚青妤布置妥当,推门进了主房,只见萧秋折正伏案执笔,眉目专注,手中笔锋游走于宣纸上。

她眉间微蹙,语气中带着几分关切:“不是让你好生歇息么?怎的又下床了?这是在画什么?”

萧秋折闻声抬眸,笑意清浅:“无碍,左手虽伤,右手尚可执笔。曲州那边的桥亟待修建,我得尽快将设计图赶出来。”

晚青妤缓步走近,俯身细看他案上的手稿。那桥体结构繁复,线条交错,她虽不甚明了,却也觉出几分精妙,不由赞道:“虽瞧不大懂,但瞧着便知是极用心的。曲州百姓若见了,定会感激你。”

她言语间毫不吝啬夸赞,倾身时,几缕青丝垂落,拂过他的脸颊,带来一丝淡淡的清香。

萧秋折微微一怔,心口似被什么轻轻拨动,耳畔仿佛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

晚青妤并未察觉他的异样,目光仍落在那图纸上,轻声叹道:“从前四弟也爱画这些,还常画些船的设计图。那时他总说,要造一艘大船,带我们一家人云游四海。可惜,长大后便再未碰过这些了。那日他还过来说要与你探讨一二。”

她说着,眸中似有星光闪烁,显然对此颇有兴致。

萧秋折将笔递到她面前:“要不要指点一二?”

晚青妤连忙摆手:“我可不敢指点你。我虽有兴趣,却是一窍不通,怕是要给你添乱。”

萧秋折:“我记得你少时总爱去书肆练字,想必字迹定然不俗。不如写几个字,让我欣赏欣赏。”

晚青妤摇头:“我哪敢在你面前卖弄,那时不过是借练字之名,躲懒罢了。倒是付伯母常给我做些糕点,才让我乐意去书肆。”

提及往事,她忽而疑惑地看向他:“你怎知我少时常去书肆练字?”

萧秋折铺开一张宣纸:“那时路过书肆,曾见过你几回。”

他将笔递到她手中,声音低沉了几分:“你那时总跟在付钰书身后,一口一个‘钰书哥哥’,我瞧着你俩倒是挺亲近的。”

他又开始惦记付钰书了。

晚青妤未接话,只执笔在纸上写下三个字:萧秋折。

她字迹工整有力,不似寻常女子的娟秀,反倒透着一股刚劲。萧秋折细细端详,未料她会写下自己的名字,唇角微扬,接过她手中的笔,蘸了墨,在她名字旁写下“晚青妤”三字。

他的字迹潇洒飘逸,笔力遒劲,自有一番风骨。

晚青妤瞧着,从前只觉付钰书的字已是极好,未曾想萧秋折的字竟也如此出众。

两人的名字并排落在纸上,仿佛生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微妙之感。晚青妤抬眸看他,眼中满是赞赏,即便无言,好似已胜过千言万语。

萧秋折亦是头一回见人如此真诚地欣赏自己,心中生出几分轻飘飘的快感。

他正欲开口,却见晚青妤目光一转,忽而落在案角一沓书旁整整齐齐叠放的信笺上,正是她先前写给他的那些信,此刻被白色丝带系好,静静置于一旁。

二人目光在信笺上相叠,房间里顿时寂静无声。

这……

晚青妤面上一红,一溜烟地跑出了房间,只留下一句:“我去瞧瞧饭好了没。”

萧秋折望着她可爱又慌乱的背影,摸了摸发热的耳朵,她……还记得这些信。

晚青妤快步跑出房间,在院里来回踱了几步,真是麻烦了,他看到她看到了那些信,应该也知道她还记得曾经单恋过他这件事,那么以后再面对面该有多尴尬啊!

老天啊!

她摸着脸朝厨房里走,一路上只觉得脸颊滚烫,仿佛被火燎过一般。厨房里晚膳已然备好,她又在院里平静了一下心绪方折回了主房。

“你是去膳厅用饭,还是我端过来?”晚青妤进门问道。

此时,萧秋折手中正拆开一封信看,刚巧读到那句:若有可能,我愿与君每夜共赏星辰。

晚青妤目光落在他手中的信笺上,顿时怔住。萧秋折亦是双手一僵,面颊瞬间染上一层薄红。两人相视片刻,皆有些无措。

萧秋折迅速将信叠好,重新装入信封,置于案上,站起身来。

“去膳房。”

“好。”

晚青妤转身往外走,脚步匆匆,似要与他拉开些许距离。

这般情形,实在令人尴尬。

萧秋折见她走得急,几步追上,问道:“那日放在书柜上的盒子,你取走了?”

晚青妤“嗯”了一声,不好意思与他说话。

萧秋折又问:“盒子里似乎也有几封信,是写给付钰书的?”

晚青妤未答,脚步更快了些。

萧秋折紧跟她,声音忽而清冷了几分:“也写得这般浓情?”

浓情?晚青妤快要羞死了,脱口道:“那是付钰书写给我的。”

“能否让我看看?”

“不能。”

“……”

两个人又相继无言地走了一会。

快到膳厅时,晚青妤小声道:“我给你写的那些信……要不你还给我吧。”

日日摆在案上,实在令人羞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