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妻狱头的填房妻(19)
“姐夫,我知道了。”他知道会有这么一天的,自己姐姐走了两年了,姐夫不可能一直这样的,第一他姐夫不是没有钱娶不起媳妇,第二其实就是他姐夫没有儿子,第三这村里媳妇去世了,有条件哪有不再娶媳妇。他理解,随即说:“姐夫,我能帮上什么?”
李耀祖心里发笑,更加看好他了,这半年多没见面都知道和自己客套了。“你好好念书就行了,七月二十二亲近的都来吃家里吃饭,你到时候,也过去。”他拍拍杜安平的肩膀。
“姐夫,不巧了,我那天书院里有考试,去不了了。”书院哪里有考试?只不过是他推辞的借口罢了,他不想去参加这样的场合,虽然理解,但是不代表他高兴这一来呀,他也担心,万一思月有了后娘,这后娘对思月不好怎么办?尤其是他会情不自禁地想象,如果自己姐姐还在的话会是什么样子的场景。
李耀祖听了,也不强求,好似就真正地相信了他的说辞,“嗯,考试重要,耽误不得,等你有时间了,姐夫单独的请你。”
杜安平大大方方地说,“行,等着姐夫单独请我。”他转身走到衣橱,打开衣橱门,拿出钱袋,数出五十枚铜钱,“姐夫,这是礼金,你也别推辞,等过了这段时间,我去看看思月,好长时间没见她了,怪想他的,姐夫,你和孩子们留下来吃饭吧!我也好久没看见珊月和尔月了。”
他又对着尔月和珊月说:“有没有想舅舅,舅舅教给你认得字可还记得。”
尔月和珊月见小舅舅终于不仅仅和爹说话,尤其是尔月很高兴地点头,“想了,字也记住了,要不你考考我们。”特别是尔月她还炫耀呢,“不仅我俩学会了,我大姐还跟着我学了呢?”
杜安平一次教的字不多,他去一趟也就教五个常用的字,怕多了,她们也记不住,这两年多总共教了一百三四十个常用字。这件事李耀祖家里的人都知道。
珊月高兴归高兴,但是有些不好意思了,她贪玩,“想舅舅了。”至于是不是记得住学过的字,她是只字未提。这样不是夫子考功课,只是简简单单地问问而已,没人将珊月记不住放在心上。
李耀祖接过钱,“行,到时候想吃什么告诉我,给你准备。那我走了,还的去她们姥爷家里。”
杜安平送李耀祖出去,虽才比元月大三岁,但是很有长辈范儿的对着元月她仨说,“你仨来了,我这里连块糖都没有,下次来,舅舅提前给你们准备好吃的。”
话还没说完,就被李耀祖打断了,“说什么呢,我们没打招呼上门了,你在家就很好了。走了。你回去吧!”然后又对元月她们讲,“和小舅舅说再见。”
第24章
杜安平家和尔月姥爷家在相隔不远的两个村子里,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就到尔月姥爷家里了,凑巧的是尔月姥爷家里一个姑奶奶去世了,除了尔月的姥姥都去吊唁了,只有老太太一个人在家,尔月的姥爷十多年前就去世了。
“婶子”、“姥姥”她们在院子外面喊。
“你们都来了啊!快进来!”她听见外孙女来了特别高兴,老脸笑成一朵菊花。她身子骨很壮士,耳不聋,眼不花,头发整整齐齐的后面,裹了小脚,等她走到屋门的时候,李耀祖几个已经提着东西到了屋门口了。
元月姥姥推让说道“来就来了,还拿什么东西。”然后看着对着元月说:“哎呀,元月这孩子都落成大姑娘了。”最后才对自己的亲外甥女说,“尔月胖了,珊月黑了,这是每天在外面跑的吧!赶紧进屋里来。”
尔月和珊月牵着姥姥的手,一边一个,小嘴跟灌了蜜似的,说出的话,甜死个人,“姥姥,我可想你了。”
“姥姥也想你们。”
到屋里,给李耀祖几个一人倒了一碗绿豆汤。尔月舅舅家里是小地主,生活比较富裕,吃穿比较讲究,夏天特别是伏天的时候,家里是常备着绿豆汤的,消暑,“快
喝点绿豆汤,这是在井里刚提出来了。“她给元月递一碗,“你们自己端啊,别让我伺候你们。”
随后,李耀祖客套了几句,将请客的时候说了。和杜安平一样,尔月姥姥杨母也客气的拒绝了,拿了五十文钱做礼金。李耀祖和杨母没多少话要说,于是留下尔月和珊月带着元月离开,“大娘,我还要去元月姥爷家里去,尔月和珊月就麻烦你了”,又嘱咐尔月和珊月,“在姥姥家听话,等几天我来接你俩回去。”
杨母想叫李耀祖把带来的东西带回去,说:“东西带回去,我这里不缺,什么都有。”
“大娘,你的是你的,这么长时间没来看你了,这是我的心意,大娘,我走了!”
“行,那我就将东西留下了,”杨母又对元月说:“元月,你也在姥姥家住下吧!等你舅母她们回来,咱一起包饺子吃。”
元月笑着说,“不了,姥姥,我下次来住下,我走了啊!”
“嗯,那你俩可路上小心儿。”杨母嘱咐道。
尔月和珊月对着李耀祖和元月挥挥手,“爹,大姐,再见。”
李母和三娘领着思月去看了地里的庄稼,见里面的草被拔干净了,玉米地也被浇过,对三娘讲,“给咱干的还挺好,明天让元月爹将工钱给人家,当时说好的,除草完了,地浇好了,等元月爹回来就和他结账的。咱以往也是雇他兄弟俩,干活可仔细了。”
三娘抱着思月,点头对李母说,“等元月爹回来,就告诉他赶紧结账,这出来打短工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