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子夫(重生)(19)+番外
【作者有话说】
ps卫长公主在巫蛊之祸前就已经去世了
第23章 歧途
卫长公主凭空消失,卫子夫寻觅不得,步伐凌乱地倒在黯淡的篝火旁。
“阿母。”刘据抑制戾气,朝凄惶无助的母亲伸出手,“我带你去找阿姐。”
卫子夫面无表情地触碰他的指尖。
刘据得意地望向父亲:“父皇可要同去?”
刘彻毫无畏惧,冷哼一声:“有何不可。”
元朔元年九月甲子。秋雨绵绵,寒意侵人。
皇帝赶到椒房殿时,小公主正抱着木剑在廊下默默垂泪,宫人们劝解不了,暗地里做哀叹之声。
空气中焚烧蓍草艾草的味道实在浓郁。刘彻抱起女儿,召医官问话:“里面情形如何?”
一名年迈的医官出列,颤颤巍巍答:“皇长子高烧不退,皇后殿下守了一夜。”
皇帝将女儿交给乳母,转身要踏入其中。
“陛下不可!陛下不能进去!”医官们惶然拦住天子的去路,“眼下京中疫气横行,小皇子此症来得蹊跷,臣等尚未分明……”
“滚开!”天子喝令开门。
君命难违,侍从立即叩门。
殿门应声开启,却又设重重围屏阻隔。围屏后一抹隽秀婀娜的身影静静伫立,正是如今的皇后卫子夫。
“陛下止步。”这声音低弱喑哑,显出疲惫,却透着十足的坚持。
“子夫……”
卫子夫微不可见颔首:“照顾好妤儿。”
刘彻注视屏风良久:“朕就在这里。”
风雨凄凄,皇帝着人将奏疏运来侧殿,一面处置政事,一面亲自看顾公主。
卫长公主夜间发了低热,睡梦中拉扯父亲的衣袖不住抽噎:“别不要我,别抛下我……”
刘彻心痛无比,哄年幼的女儿服下安神汤药,又派出使者去探正殿的动向。
殿外人心慌慌,殿内波云诡谲。正殿深处,卫子夫正和一团不可名状的黑雾对峙。
黑雾时而化成儒雅青年,时而变做可爱幼童模样,连声质问催促:“母亲啊母亲,事到如今,您还不能做出选择吗?”
“那孩子本不该来到这世上!是他占了我的!您已经放弃过我一次,这是最后的机会了!阿母!”
“只要您应允,从此刻起,咱们一家人会有新的开始。往事已矣,接下来我们只会更加珍惜彼此,是不是?”
“元朔元年,多好的开始。”
凭他如何巧言编织,卫子夫不为所动,一意护着手上的襁褓。怀中孩童面目模糊,可她就是知道,这是她最小的孩子重儿。
刘据就是刘据,刘重就是刘重,所谓身为容器替代之法简直荒谬!玉中魂魄一事已然无可挽回,人生在世,怎可一错再错?
面对眼前愈发陌生的长子,卫子夫一阵神伤:“千错万错都是母亲的错,你的怨恨也该对着我才是。据儿,求你醒醒。”
卫太子神情瞬间变得灰败,却听他喃喃道:“母亲放弃了我,我却不能放弃您,这可如何是好。”
“据儿……”
第24章 冬节
清夜无尘,霜白满地。
重儿自睡梦中醒来,悄悄避开乳母和侍女去寻母亲。夜深了,卫子夫坐在窗前,正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
月光皎洁如银,母亲身姿纤细而又美好,好像传说中的姮娥,下一刻就要乘风而去。
清夜无尘,霜白满地,在这样静谧的夜里,刘重莫名有些不安,急切地奔来扯母亲的衣摆:“阿母,阿母。”
小童子无比眷恋的话语间隐隐带着哭腔,卫子夫笑着揽他入怀:“重儿醒了。”
母亲的怀抱十分温暖。刘重贴着母亲的脸颊缓缓道:“母亲,我做了一个梦。”
“哦?是怎样的梦?”
“梦中有哥哥,姐姐,还有,父皇。”
“还有呢?”
“我记得,那是个很热闹的地方,到处都是爆竹声,外邦使者带来的怪兽受到惊吓,小舅舅从天而降,制服了它……”
元朔元年,十月岁首。
又一次没能得到满意的答案,那团黑雾垂头丧气地飞离椒房大殿。转眼回返,温和清隽的少年郎带回一个明媚娇艳的小女郎。
刘据牵着长姐的手稳稳落在母亲面前。
依附于幼年的自己身上,暂时拥有实体,卫长公主全力去拥抱母亲。卫子夫错愕地回应,与此同时,失去女儿踪迹的皇帝赶到。
宾客毕至,好戏开张。
在这回溯光阴造成的幻境中,“皇长子”的病情实为幌子。而今形势明朗,这层迷雾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
午间,太医令照例探查皇长子的病情。把握贵人的脉象许久,年迈的医令浑浊的眼球中溢出惊喜:“天意见怜,小皇子退热了!”
于是,宫内宫外,人们纷纷祝贺。
“天佑大汉,皇帝陛下长乐无极。”
皇长子痊愈,疫病散去,因着驱除邪恶这层意头,今年冬节的傩戏表演尤其盛大。数百面具少年手持大鼗翩然起舞,代表疫病的造像被驱赶到洛河熊熊燃烧,伴着喝彩声化为灰烬。
万邦朝贺,九天捭阖,奇珍异兽奇花异宝流水一样涌入未央宫,爆竹声声,新的一岁,皇后向皇帝奉进椒柏酒。
觥筹交错,其乐融融。
在盛世的光影中,大汉天子向他的孩子们许诺:“一月为限,朕和你们的母亲会给出交代。”
一双儿女将他们送出了幻境。
皇帝自御座醒来,下首立着汲黯。
汲黯正向天子谏言近日匈奴来降滋扰民生之事。
骠骑将军霍去病受降的浑邪王部和休屠王部辗转来到了长安,为着接待这批降员,沿途州县苦不堪言,不断有百姓为生计私藏马匹,皇帝大怒,要处置动员不力的长安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