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子夫(重生)(7)+番外
宫人抖如筛糠,献上卫姬遗下的一件旧衣。旧衣中藏一封帛书,书曰:得饶人处且饶人。
得饶人处且饶人。
好一个得饶人处且饶人!这里怕是做双关的用途罢?刘彻冷笑连连,终是放过了那两名宫人,仍叫回原处去了。
傍晚时候雨停,皇帝开始做一幅帛画。画中木兰树下坐着一位抚琴的美人,美人云鬓凤钗,殷红曲裾,朱唇轻启,似在随风歌唱。
画作完成,皇帝凝视许久,终是不想此女的画像在民间流传。命人将画收好,他召来亲信:“卫姬之事,卫家如何反应?”
亲信答曰:“大将军正积极打听阳陵消失的卫姬是否为其亲姐。”
“他倒是好臣子,至今不肯来问朕。”皇帝淡淡道,“传旨,着各郡国助力找寻卫青之姐,切不可薄待功臣之家。”
“卫家女儿的形貌,便叫大将军好好回忆回忆,发下特征作为凭依。”
“诺。”
夜已深了,皇帝正要歇息,外间忽传馆陶长公主求见。
深夜求见,必是有要事。刘彻于是消了睡意,宣他这位姑母进来。
馆陶公主得了恩典入内,落了簪饰深深稽首:“陛下,臣要向陛下坦白一件事。”
【作者有话说】
郭解被处死在元朔二年到元朔五年之间,这里用元朔五年的说法。当然这篇文经不起考据的莫要考据莫要考据……
第9章 馆陶
陛下与卫姬之事虽未传开,但只要有心,查访个中内情并不是什么难事。
馆陶想要坦白之事,与这位卫姬有关。
十五年前,为着女儿陈皇后,馆陶长公主曾私下见过卫子夫一面,所行无非是威胁利诱之举,诫言使这狐媚子远着天子。
十几岁的小女子落落大方,面对她时不卑不亢,称愿意同太主做一桩交易,用今日之缄默换取一封来日出宫做栖身用途的户籍。
她要的这样简单,馆陶乐得施予。
此后那卫姬果真信守承诺,从永巷到阳陵,她是一朵寂寂无名的花。
事实证明,没了卫姬,后宫中还会有王姬、李姬……帝王之心呐。
时过境迁,陈皇后被废幽居长门,她身边也有了董君这样的妙人为伴。这段日子过于安逸,馆陶长公主几乎忘记了从前的手段。
半个月前,她为着讨好皇帝使人暗访卫姬一事。
卫姬,即当年的卫子夫。
卫姬逃了。她赐下的户籍或许提供了便利。
得知真相的馆陶长公主惊出一身冷汗。当即决定入宫。她想,与其被皇帝迁怒,倒不如由她亲自揭开这层。
这便有了今日之事。
许是牵挂卫姬的缘故,皇帝闻言流露喜色,亲自扶了馆陶起身:“善!大善!姑母啊,你帮了朕一个大忙!”
他这位姑母,临终前请求与男宠董偃合葬,陪葬文帝的霸陵,时人评为越礼之始。
越礼,多么有意思一个词汇。某种意义上来说,变革也是一种越礼。
今生仍叫她开这个头罢。
皇帝如此说了,馆陶长公主果然愿意就这个台阶,起身再拜:“能替陛下分忧是臣的荣幸。”
已经很晚了,皇帝笑着命人送姑母去从前的寝居安置,随后又加赏赐。这样大的恩典,给足众人遐想的余地。
刘嫖再次谢恩,满面春风地随人走出来。
殿门合上,皇帝敛了笑容,面上现出沉郁与怒气。
果然,卫氏从很久以前便计划着要逃开。多么狠心的母亲,自作主张舍弃了孩子们……
好啊,重活一辈子,转性子了!
岂有此理,不可饶恕!
刘彻沉着脸着人去查这封户籍的流向,卫子夫的家乡平阳县也值得留心。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相信很快就能有结果了。
……
南阳郡,宛县。
秋高气爽,卫子夫正在院中散步。适当走动对将来生产有利,亦可静心养气,益处有得是。
栖身的小院极妥帖,身上带出的财帛足够她在此生活一段时日。如今还好,只是柴米油盐的支出,来日身子重了,需得有伶俐的女使,生产之时更要有稳婆。还有户籍之事……
银杏叶簌簌下落,院墙外忽响起一阵拍门声。
这动静不太寻常。
不好的预感太过强烈。卫子夫后退一步,闭上眼睛,当机立断刺破指尖。
鲜血滴落浸染玉珏。
玉珏再度发光。
月前,她就是这样来到此处的。入眼是陌生的环境。欣喜与恐惧,欣喜占了上风。
汉家疆域广阔,总有她能够容身的地方。陌生的地方,适合重新开始。
然好梦不经过,总是不长久。
这大约是逆天改命的代价吧。卫子夫咳嗽一声,安抚过小腹,忍着晕眩查看周围的情况。
此间树木茂密,云雾深重,不像是村落,更不是什么繁喧的城市。
“老伯,这里是什么地方?”她向行人问路。
“商洛山脚下。”樵夫打扮的人奇怪地看了她一眼,继续赶路。
商洛山。这里离都城长安有一段距离,勉勉强强也算是天子脚下。
第10章 美梦
当晚,在商洛山脚下的简易客馆里,卫子夫做了一个漫长的美梦。
梦中有妤儿,有据儿。可不就是美梦?
卫长公主刘妤的降生,意义非凡。
皇帝喜得长女,整一天都兴奋地守在孩子的摇车前,舍不得移开眼睛。
“这是朕的长公主!朕的明珠!”皇帝轻抚婴儿的眉眼,笑得开怀,“大汉最珍贵的公主,你可真漂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