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他穿女装流放后,撩动了冷情太子/穿成流放太子妃(141)

作者: 顾婼婼 阅读记录

不远处的长孙清明:……

说完姜放便朝他们挥了挥手:“我先去了,活儿虽不重,但也繁琐,表姐你先忙,改日有事放一定效劳。”

周疏宁便与他道了别,微雨也转身去安排牙刷牙粉的事情了。

直到院中只剩下了周疏宁和长孙清明两人,后者才上前搂住他的腰,居高临下的看着他道:“我倒是不知道,爱妃那么贴心呢?”

周疏宁想后退,却被对方死死的搂着,只是刚刚的责问换成了兴味:“不过我还从未见过爱妃穿男装的样子,晚点我会让人送衣服过来,爱妃穿给我看。”

说完他蜻蜓点水一般在周疏宁的脖子上吻了吻,一触即离,只余下触电般的周疏宁僵立在原地。

直到长孙清明走远了,并远远的传来:“我去套车,门口恭候掌柜娘子。”

周疏宁微微叹了口气,对这个场面无奈又无力,转身回屋拿银子了。

现如今他财大气粗,花起钱来也不手软了。

倒是也没想过搬去镇子上住,而是打算拿出一笔钱来,在西风村原址上开始建新房。

西风村跟周围其他北疆村落一样,都是破破旧旧的茅草土坯村舍。

像赵大娘这种,以石头为基座的少之又少。

这个时代其实已经有了青砖,只是青砖造价较高,普通百姓是用不起的。

有条件的进山采石头,没有条件的只能用土坯。

冬冷夏热,下雨就漏水,要是再下场大雨,极有可能坍塌。

北疆百姓着实不易,周疏宁真的很想改变人们的现状。

他拎上钱箱,便脚步轻快的出了门。

长孙清明已经赶着马车在门外等着呢,说起来,他堂堂一个太子,给自己做护院当马夫,着实有些委屈了。

周疏宁倒也用的理所应当,这狗东西想方设法的欺负自己,不就是护个院牵个马吗?

他三两下爬上马车,对长孙清明道:“走吧,去奇货巷。”

长孙清明看他的眼神却很热切,脑子里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直到两人互相坦诚心意以后,周疏宁才明白,为什么每次长孙清明给他驾车看向他的眼神都不对劲。

那他娘的哪里叫不对劲,简直变态到了极点!

这个男人,明明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尊贵之人,却满脑子的龌龊思想。

此时的长孙清明倒是一派君子风范,挥起鞭儿喊了一声驾。

只是那鞭子,一度成为周疏宁最不想看到的东西。

北疆已入夏,街上往来的行人已经开始穿着单薄的短打衣衫。

算起来,北疆的民风还算开化,女子的衣服也没有严实到让人发指的地步。

周疏宁就喜欢这种开化的民风,这样的土壤更适用于他的思想。

一路上有不少人朝他打招呼,周疏宁已经混成了北疆这一带的红人。

尤其是豆腐事件后,他让千家万户都有了做豆腐的手艺,让不少人都吃饱了饭,百姓们也拿他当成了大恩人。

只是从那以后,哪怕周疏宁彻底放弃了豆腐的加工,只做其余深加工豆制品,豆腐的价格还是上不去了。

他想着,改天再传授给百姓们一些简单的求生技能,好过大家都卷豆腐。

当然,也有人选择去外地开豆腐坊,也是条不错的出路。

两人一起来到奇货巷,周疏宁远远的便看到了那位胡人掌柜。

一段时间不见,他竟然也在奇货巷有了自己的铺面,更是请了两三个伙计。

一见周疏宁来了,立即热情的上前来打招呼:“哎呀,是掌柜周娘子来了,真是欢迎欢迎。世界上最识货的周娘子,你是我的贵人。自从遇到了你,我的生意是真来越好了。也是你给了我第一笔成本,让我有机会做大生意。”

周疏宁也挺为他高兴的,说道:“不错不错,看来掌柜的你也有了自己的机遇,你也很成功的抓住了。不知道,你昨天所说的那样东西是什么?”

胡人掌柜做了个请的手势:“掌柜娘子这边请,您看了就知道了。”

两人一前一后跟随胡人掌柜来到了他们的小仓库,仓库里琳琅满目全是俏货,多数是些玉石珠宝,看样子这胡人掌柜确实发达了。

在一堆玉石珠宝的旁边,还有两麻袋不知道什么东西。

对方指了指那两个麻袋道:“娘子您自己看吧!”

周疏宁上前,解开麻袋上的绳子,黄澄澄的种子立即映入了他的眼帘,一脸惊喜的说道:“是玉米种子?你竟然真的找到了?”

对方见他高兴,也非常高兴,点头道:“找到了,找到了,虽然花了不少时间,但是我航船的朋友还是帮我找到了。”

周疏宁立即问道:“好,你要多少钱?我两麻袋的玉米种子我全要了!”

而且现在的季节得当,夏播玉米三个月就可以成熟,这两大麻袋玉米种子足有两百多斤,至少能种四五十亩地了。

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喜讯。

他要马上把这些玉米种子买回去,全都种上!

这样一来,秋收就能吃到好吃的玉米制品了。

谁料奇货巷的老板却摇了摇头,开口道:“分文不收,全部免费送给周掌柜。”

周疏宁十分意外的看向胡人,惊讶道:“这是为何?我相信这些玉米种子你肯定花了不少力气才弄来,怎么可以不收钱?”

掌柜指了指满货仓的玉石道:“如果不是娘子花高价买下了我没人要的棉花和洋金花,我可能永远都没有机会拿出一百两银子决心去做玉石生意。结果我一次就成功了,掌柜娘子看到了,我现在拥有了一家店铺。您是我的贵人,所以我不收钱。再说这个玉米在他们当地只是用来果腹的普通食物,确实也不值什么钱。如果我这里还有别的俏货,掌柜娘子可以再来看看。这两袋玉米,用你们晏国人的话来讲,就是报答知遇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