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他穿女装流放后,撩动了冷情太子/穿成流放太子妃(15)

作者: 顾婼婼 阅读记录

骁王沉吟片刻,立即下令道:“传令下去,给我盯紧那罪太子妃,一旦出现可疑人员立即前来报备!”

身后的手下立即领命去了,张鑫昌却拍起了马屁:“骁王殿下真是英明,这样的话,如果那罪太子真的还活着,一定会去找太子妃,这样我们不就可以来个瓮中捉鳖?”

骁王抿了一口茶,轻轻嗤笑了一声:“罪太子,如今不过是阶下囚。他真死便罢了,如果他还活着,我一定让他生不如死。”

本来让张鑫昌娶他未过门的太子妃为的就是逼他出来,既然此计不行,那就换别的,只要他还活着,迟早能逼他出来。

如果连这女人都无法让他露面,要么长孙清明是真死了,要么就是心够狠。

倘若是后者,那这罪太子还真就不好对付了。

这边骁王步步为营,那边周疏宁已经重新回到了豆腐坊。

一进豆腐坊,就看到好几个妇人探头探脑,在朝着豆腐坊里看。

周疏宁上前问道:“各位大姐有什么事儿吗?”

为首的妇人一见到他,立即不好意思的问道:“请问……您是掌柜娘子吗?”

周疏宁只觉得掌柜娘子这个称呼有些新鲜,便道:“我是这豆腐坊的掌柜,几位是想买豆腐?”

今天他和微雨办正事去了,只留下赵大娘在家里磨豆浆,周疏宁略带歉意的说道:“实在不好意思,豆腐得到下午了,上午怕是来不及了。”

妇人却摇了摇头,终于大着胆子说道:“我们听说,你们这儿招学徒工,就想过来试试。掌柜不要嫌弃我们是女子,我们都是下地干力气活儿的,都有一把子力气,干这些活儿不在话下的。”

这时房东赵大娘出来了,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怪我怪我,她们几个都是村子里的寡妇,一个人带着孩子不容易。我就说了一句在姑娘这儿学徒,她们就也想进来跟着一起学。是我多嘴了,姑娘要怪就怪我吧!”

周疏宁听罢却并未生气,反而十分开心的说道:“有什么好怪的?我这里刚好缺人手,来我这里学没问题,但是你们得自带石磨木盆。”

一下子增加了这么多的人手,周疏宁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责怪赵大娘?

寡妇们一听周疏宁同意了,纷纷高兴的拍着胸脯道:“我家有石磨,有的是木盆!我明天……不,我这就去拿过来给掌柜娘子用!”

第10章 三姐猪油蒙了心

周疏宁并不想藏私,相反,他想惠及乡里。

要知道他在这北疆无亲无故,能仰仗的就是这些父老乡亲。

如果能适当施恩,自己在这雁回镇也算能站稳脚跟了。

俗话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于朝堂如此,于村舍也是如此。

周疏宁十分热情的招呼着大家:“那真是感谢大家帮忙了,我这边儿地方小,大家有什么想知道的可以问赵大娘。”

赵大娘却也没有偏袒自家村子里的媳妇们,中肯道:“要我说,姑娘既然这么慷慨,我们也不能让她亏了。想要学这门手艺的,给姑娘干够半年工,就当是抵了学徒 费了。姑娘你看怎么样?”

周疏宁觉得半年时间是长了点儿,他刚要说什么,妇人们却都双手赞成:“我们同意!学木匠都要好几年才出师,时间又不值钱,我们都愿意用工时抵学徒费。只要掌柜娘子一句话,别说半年,一年都使得。”

周疏宁再次庆幸,当初选择西风村就是选对了,村民们确实善良朴实。

他看了看已经日上三竿的日头,吩咐微雨:“既然大家都有意,那我们就别闲着了,今天加大豆腐的制作量,明天一早去镇上的早市赶集!”

妇人们都很高兴,她们一直呆在这闭塞的小村子里,第一次见到像周疏宁这样说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姑娘。

但还是有个人提出了质疑:“万一做多了……卖不掉怎么办?”

周疏宁神秘一笑,说道:“如果卖不掉,那大家可就有口福了。安心做,一切有我兜底呢!”

听了他这话,妇人们们便不再犹豫,纷纷出石磨的出石磨,出木桶的出木桶。

微雨也十分高兴的悄悄对周疏宁说:“少爷,姐姐们都在夸你,说你是好人,还是个厉害的人物。”

周疏宁心道看样子是太子妃的故事还没传到她们耳中,只是不知道,如果她们知道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后,还会不会依然这样觉得。

于是这一下午热火朝天,七八个人磨了一大下午的豆浆,做了足足八个大木盆的豆腐,少说得有三百斤。

周疏宁让人把豆腐压实了,想着以后得做一个改良工具,这样大批量做豆腐才更有效率。

他见过那种一格一格方方正正的木格子,一层一层摞起来,节省空间又趁手。

于是晚上闲下来的时候,他便拿了草纸准备画个草稿。

结果发现没有笔,便问微雨:“微雨,我记得赵大娘家是养了大鹅来着?”

微雨掌着煤油灯,点头应道:“是,少爷想吃大鹅?”

周疏宁道:“吃什么大鹅,你去给我扯几根鹅翎过来。”

微雨:???

这大鹅是招谁惹谁了?

不过少爷既然吩咐了,微雨便去照办。

后院儿里传来一阵大鹅凄惨的叫声,和着雨更凄惨的哀号。

片刻后微雨顶着一头茅草抓着几片鹅翎碎碎念的回了屋:“真是小气!不就是薅你几根鹅翎吗?追着我咬!”

周疏宁忍笑接过鹅翎:“鹅可是会记仇的哦。”

微雨气的直跺脚:“少爷,你还取笑我,这不是为了给你取鹅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