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他穿女装流放后,撩动了冷情太子/穿成流放太子妃(282)

作者: 顾婼婼 阅读记录

长孙香凝现在对他是无话不谈,闻言不以为然道:“你当萧王府风光无限,便是千好万好了?那自然不是,我自小便被教育要护好自己的小命,否则为何每日出门都要带那么多武婢?我爹整天担心脑袋不保,连儿子都不敢生,你看他天天吓的。说起儿子,你那个夏卿呢?我也是挺佩服他的,能逼到皇伯伯下旨封他为萧王世子。”

周疏宁听长孙香凝碎碎念着,只觉得这个小姑娘还真挺可爱的,刁蛮的人一般没那么多弯弯绕绕的坏心思,直来直往倒是很好拿捏。

不像周疏宁,属顶针的,从头到脚就是个九转大肠。

周疏宁就这样听着他的碎碎念,利落的剁馅儿切菜,很快便将半盆饺子馅儿给调制均匀。

古代的韭菜更细嫩,纯天然饲养出来的猪肉也更鲜香,拌上熟制的花生油和几味香料粉,清香便这样扑鼻而来。

长孙香凝感叹道:“好香啊!我都要流口水了。”

周疏宁把面团揉成长条,切成小剂,按扁后又擀成薄薄一个圆形片状。

擀完又将肉馅儿放到面皮里,很快一个元宝状的饺子就这样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微雨和长孙香凝惊呆了,纷纷夸赞道:“真好看!这就是在做点心吧?”

周疏宁问她们:“怎么样?想不想学?我们三个今天多包一些,天黑前送给皇上和太后各一碗。香凝你也给你爹娘端两碗过去,剩下的我们自己吃。”

长孙香凝点头:“姐姐真好,竟还想着我爹娘,那我们快点开动吧!”

被小姑娘这么一口一个姐姐的叫着,周疏宁也是十分受用的。

耐心仔细的教她们怎么擀面皮,怎么包饺子,不知不觉,天黑前他们便包出了足足两大帘的饺子。

周疏宁数了数,足有两百多个。

晚上刚好出去忙的金虎和长孙清明回来了,见他们又弄了稀罕吃食,纷纷上前来围观。

周疏宁不悦道:“你们既然回来了,也不要闲着了,谁去生个火?”

金虎自告奋勇道:“我来,大火小火?”

周疏宁答:“大火烧半锅水,烧开为止,我不让你撤火你别停。”

金虎应声,转身便去烧火了。

长孙清明也颇有眼色:“那我便去打水。”

直到他们走远了,长孙香凝才道:“今日我看这夏卿,倒也没有往日那么讨嫌了。”

周疏宁一哂:“我不是早跟你说过,他影响不到你的地位。”

长孙香凝这个时候却变睿智了:“姐姐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之间肯定有秘密,而且还不小。不过,我对这些也没兴趣。我爹说了,人这一生,就这么短短几十年,何必把什么都弄的那么清楚?”

周疏宁满眼欣赏的看着长孙香凝:“郡主大智慧,这便是人间至真的哲理,难得糊涂哇!”

这时金虎朝他们这边喊:“开锅了!”

周疏宁端起一帘饺子便去煮,很快,十几盘饺子新鲜出炉,竟没下坏一个。

周疏宁将饺子的水沥干,吩咐长孙清明:“这一盘,端去给皇上。这一盘,送去给太后。我写了福笺,压在盘子底下,别弄错了。”

长孙清明看了一眼那福笺,拿起其中一张,自己也悄悄写了两个字上去:安好。

海晏宫里,河清殿内,皇帝的餐桌上不知何时多了一盘饺子。

大太监立即便要差人验毒,皇帝却阻止道:“等等,不用验了,朕知道这是谁送来的。”

说着他抽出盘底的那枚花笺,入眼便看到了自己分外熟悉的字体,那是他儿长孙清明所书,是他自小亲手教授的正金体。

第230章 出宫,朕要与民同乐

直到看到这两个字,皇帝才一口气通畅了,郁结了许久的一口老痰猛然咳了出来。

大太监见状,立即传唤太医,扶皇帝坐回龙 床之上,静待太医前来为他诊脉。

皇帝却十分开心的摆手道:“别忙,别忙,朕没事,朕只是太高兴了。 ”

大太监不懂,不过是一盘食物,怎么就高兴起来?

皇帝却问大太监:“你知道这饺子是谁送来的吗?”

大太监摇头,竟有人能端着食物入宫如入无人之境,说来这人确实有些可怕。

但大太监不敢瞎猜,猜不好可是要掉脑袋的。

皇帝勾起唇角,顺了顺气道:“这是宁安县……哦,不,是朕的宁安公主差人送来的。”

大太监还是不懂,问道:“陛下,是您……吩咐公主殿下送来的?”

皇帝答:“那倒也不是,是这孩子一片孝心,朕又怎能不接受呢?”

这时太医来了,皇帝也只得让太医先诊一下脉。

林太医恭恭敬敬的为皇帝诊了脉,十分惊喜的说道:“皇上,您积郁一年的湿痰通了,刚刚那口痰,应就是您这一年多以来的疾症。看来,宁安公主的药是起效了。臣抖胆,可否看一下药具?”

周疏宁带来的雾化设备就在旁边摆着,皇帝示意他随意。

谁料林院判却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只摇头道:“这装置实在高深,臣改日还是亲自请教宁安公主吧!”

皇帝的唇角又止不住的扬了起来,点头道:“好,你先退下吧,朕要用膳了。”

林院判有一种皇帝在着急赶自己走的错觉,虽然他对那个装置十分感兴趣,也不得不躬身退了下去。

皇帝则对大太监道:“快,扶朕用膳,这孩子想的周到,连料碟都给朕准备好了,这是?”

看着桌上摆着的醋和香油碟,皇帝的心情更是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