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穿女装流放后,撩动了冷情太子/穿成流放太子妃(332)
“第三礼部,钦天监此时所做之事,便可全归礼部。掌祭祀礼乐,可与外交部门配合以礼待客。”
“第四兵部,这个便不用我多说了吧?所有军务事件,全归兵部。”
“第五刑部,和大昭狱可并为一部,主刑罚狱案,也可为政令法律推行机构。普通刑案可由地方审理,死刑案则要上报大昭狱核准方可执行。”
“第六工部,各囤田水利建筑路政工程,全归此部。”
周疏宁说完只觉口干舌燥,再看长孙清明所记录的,竟一字不差全写了下来。
他指了指下面道:“还可在此外设鸿胪寺,掌管一应外交事务,便是那位吴大人所掌的典客司。”
长孙清明又将鸿胪寺三字记下,轻轻搁了笔,赞了一句:“妙,妙啊!这样一来便能让各部各司其职,问责起来也能责有所属。”
周疏宁点头道:“这样一来,就不会存在一官多职的情况,做起事来也更加条理分明。皇上也不用担心无人可用,一个萝卜一个坑,铲掉一个,自有下面的顶上。至于下设地方官员,……还得容我再细细琢磨一番,倒也不急于一时。”
三省六部制已经是历史上十分成熟的官制了,是经过历史上下几千年验证过的。
直至新中国成立,才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不过也是换了种形制存在着。
长孙清明对这一整套的制度十分感兴趣,说道:“我这便入宫禀告父皇,他肯定也会支持官制改革的。”
恰好近日春闱,科考的时间又要到了。
算起来,最近京城中有好几件大事。
一是太子大婚,一是春日演武,一是科考。
周疏宁若有所思,片刻后才道:“殿下,此行小放去南疆,似乎还不能服众。我有个想法,能给他增加一些威吓。”
长孙清明问:“嗯?爱妃讲。”
周疏宁道:“不如在演武中增加一个擂台项目,决出武状元。如果小放可以拔得头筹,定能让他的声名和威望再提一提。”
长孙清明觉得此计也甚妙,便应允道:“有何不可,那便待到演武时增设一个擂台项目好了。”
周疏宁无奈一笑:“怎么我说什么你都听?都不质疑一下的吗?”
长孙清明将自己刚刚记录的导图卷起收好道:“你说的对,为什么要质疑?这些都是于家国大有利好之事,爱妃可以多说一点。”
周疏宁点头:“等我哪天想起来,就全都说给你听。”
这边夫夫俩为了大晏的未来呕心沥血,那边皇后的两位老嬷嬷则回到了中宫,开始对着皇后大吐苦水。
第274章 这是府里的企业文化
常嬷嬷四十多岁的模样,早年的确是跟着夏皇后的。
只是这些宫女的眼睛都是钻打的,一见夏皇后势力不再,便重新投靠了新后。
刘嬷嬷则是赵皇后一手提拔上来的,这两人都是她的心腹嬷嬷。
不少她不好出面的脏事儿,烂事儿,都是经由她俩之手所做。
能将俩狠角色逼成这样,皇后也是奇了,问道:“这几日你们非但毫无进展,竟还被那小贱蹄子折腾成了这副鬼样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常嬷嬷顶着俩硕大的黑眼圈儿,哭诉道:“皇后娘娘,你可要为奴婢做主啊!奴婢已经三天只能睡两个时辰了,在宫中再忙再累,也是要宫人睡足三个时辰的。可是那姓周的不做人呐,我们这把老骨头……怕是要折在里面。”
皇后听了一堆废话,一句重点都没有,怒道:“到底怎么回事!刘嬷嬷,你来说!”
刘嬷嬷有备而来,当即便从怀中掏出了十几张写过的宣纸,递到了皇后的手上道:“娘娘您看,这便是我们这几日要学要记的。除了要记清那太子妃每日所住之处外,还要将他们的什么……企业文化一一背过。奴婢只是去伺候太子妃孕期的,也不懂为何,竟要背这些劳什子的东西。这定是那位太子妃,琢磨出来折腾奴婢们的法子。她此时还不是太子妃,便如此对待奴婢们。若是真当了太子妃,那还不得骑到娘娘您的头上拉屎?打狗还要看主人呢,她怎么能这么对待奴婢们。”
皇后皱眉接过了刘嬷嬷递上来的宣纸,看了一眼后便揉了揉太阳穴:“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常嬷嬷道:“那个叫微雨的总管事说,这是府里的企业文化,每个人都必须要背下来。奴婢便是不信了,这么多的东西,她们全都能背得下来?除了故意为难奴婢们,奴婢们想不到别的因由。”
皇后自然知道,自己是没那么容易把钉子安插到周疏宁身边的,只是没想到他竟然用这种下作的手段。
不过最近她左右无事,除了筹备他俩的婚事,便在宫里闲晃。
又恰逢夏氏忌日,皇帝这三天谁都不会召见,只会躲在宫里给夏氏描画像。
皇后便起身道:“罢了,本宫便随你们出宫一趟,会会我这位准儿媳。”
自古以来,婆媳关系都是很不好过的坎儿,皇后倒是想看看,这小贱蹄子到底有多大的本事,能和她一较高下。
于是晚上周疏宁回到公主府的时候,恰好看到皇后的大驾等在那里。
周疏宁小声对长孙清明道:“皇上近日怎么不禁皇后的足了?让她有事儿没事儿往外跑,真是讨人嫌啊!”
长孙清明小声回道:“近日四国朝会,各国来使纷纷到访,若是禁了皇后的足,岂不是让四邻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