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他穿女装流放后,撩动了冷情太子/穿成流放太子妃(408)

作者: 顾婼婼 阅读记录

这几日京城一片风平浪静,但周疏宁知道,这是山雨欲来的征兆。

表面上微雨和金虎一直在养伤,但通过几次观察可以看出来,经常有化装成小商小贩或者走卒的人前去那条巷子打探消息。

只是这些人不知道是怎么了,只是观察,却一直没有下一步动作。

周疏宁悄悄去看过金虎一次,闲了半个月的金虎竟然还胖了,只能说微雨照顾的相当不错。

长孙清明没有进一步指示,他们也只能蛰伏起来,静待时机。

倒是吏制革新被长孙清明提上了日程,首先成立了吏部,又将行人署改为鸿胪寺,原先的吴典客也改为鸿胪寺卿。

只是这个革新的时间可能会持续的较长,毕竟增设的官职较多,而眼下却没有那么多可用之人。

周疏宁建议明年增设恩科,一般情况下每三年进行一次大考,在急需用人的前提下,皇帝可以增设恩科选取人才。

长孙清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提前向各地方下达了旨令,让各地方考生明年继续进京参加科考。

这对于考生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好事,尤其是对于今次落榜的考生,更是减少了再战的期限,从三年缩短到了一年。

周疏宁入朝后提出了各种革新意见,无一不被长孙清明采纳,这让本就对他十分不满的朝臣更加不满起来。

今日午歇,周疏宁倚在长孙清明肩上,长孙清明啧啧啧的在一旁慨叹:“你看看你看看,这些全都是参你的……别的也就罢了,这个参你打扮招摇招蜂引蝶……”

周疏宁被逗笑了:“我天生就长这样,穿件白袍子上街也叫打扮招摇了?”

第342章 “主子,有动静了。”

要说打扮招摇,那还得是吴千云。

那位小少爷自从中了状元封了官后就仿佛放飞自我了,每天穿的花枝招展,到处发散他那无处安放的荷尔蒙。

尤其是在周疏宁面前,扇子一打,扇柄上坠着的玉饰叮叮当当乱飞,简直就差没把“表哥我帅不帅”写在脸上了。

长孙清明随意的将那些折子压了下去,说道:“世人的偏见是不会根据你的行为而做出改变的,你自做好自己,其余的事无需你操心。”

说着他在参周疏宁规制出格的那位大臣奏本上写了一句:“听说岑大人前日纳了第九房小妾,大人老当益壮,祝大人再得贵子。”

周疏宁看着那句话笑的肚子疼,一边笑一边道:“你要不要再损一点?岑大人的房中之事你也如此清楚?”

长孙清明老神在在道:“这你便不懂了,大晏有律,四品以上官员可娶一妻纳三妾,四品以下可娶一妻纳二妾,庶人则只能有一妻一妾。剩下的,只能为婢,婢是买来的,想买多少买多少。但若是纳为妾,虽不会被处罚,却也是不合规制的。仔细论起来,也要受到道德的谴责。”

周疏宁明白了,这些人参周疏宁的事无非就是道德范畴,长孙清明则是用魔法来打败魔法,专挑这些大臣们的软肋下手。

接着周疏宁又看到长孙清明在参他骄奢无度的奏本上写了一句:“褚大人安,听说您上个月入了一尊金体等身佛为母贺六十大寿,祝令堂身体康泰。”

周疏宁笑的上气不接下气,难怪朝堂上下对长孙清明言听计从,有个喜爱探查大臣秘辛的皇储谁能不怕?

没有人的屁股是干净的,长孙清明却热衷于掀别人的屁帘,你们就说损不损。

反倒是一直以来对他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林大人给周疏宁写了好几篇表扬奏,夸的周疏宁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周疏宁道:“果然人不可貌相,一个人是善是恶,也不能从表面上分析。现在林大人见了我仍然是横挑鼻子竖挑眼,一言不合就翘胡子,我穿件稍微漂亮点的衣服就恨不得把‘妖妃’二字挂在脸上。想不到,真是想不到,这小老头儿还挺可爱。”

听到妖妃两个字,长孙清明低低的笑了笑,转头合上奏折,不批了。

周疏宁皱眉:“干正事儿呢,你这是又瞎搞什么?”

长孙清明转头看着他:“不搞什么,就是想看看你这妖妃妖到什么地步。”

周疏宁无奈:“你是不是还嫌我的骂名不够多?太子妃生产在即,你却与他的弟弟勾勾搭搭,岂不是让斯人断肠?”

周疏宁越说,长孙清明眼中的欲火越盛,他上前扯过周疏宁,将他扯进了怀里说道:“是啊,既然斯人肠已断,总得让我坐实了这个罪名。”

御书房寂静无人声,大太监将门窗紧闭,十分贴心的守在了外面。

好巧不巧,皇帝偏偏在这个时候来了,大太监都疯了,这个时候他拦还是不拦?

皇帝看着还挺高兴,身边陪着余贵妃,余贵妃看着又富态了,怀中抱着长孙清晗,这个受着万千宠爱的幼子已经快一岁了,看上去十分招人喜欢。

大太监想进去通知他们一声,却又担心撞到尴尬的一幕。

直到皇帝走近了,他才硬着头皮上前阻拦道:“皇上,太子殿下……”

兴许是急中生智,大太监突然想到潜邸时的一件事,便道:“太子殿下在荷塘泛舟,皇上您此时是否不便打扰?”

皇帝秒懂,还十分八卦的问了一句:“哦?和谁?”

大太监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周大人一时诗性大发,便邀太子殿下同游,此时应已酒过三巡。”

皇帝明白了,乐呵呵说道:“哦,我也是早有耳闻,周大人与太子相交甚好。”

旁边余贵妃晃着幼子开口:“皇上,您就别操太子的心了,别人念个诗,兴许晚些就回来了。咱们继续去看东岭看葵花,听说是太子妃种下的,花盘子好大一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