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他穿女装流放后,撩动了冷情太子/穿成流放太子妃(474)

作者: 顾婼婼 阅读记录

施子秋一边整理着衣裙一边道:“彼此彼此,你和长孙清明应该玩的也挺新鲜吧?”

周疏宁否认道:“那不是,我还是喜欢原汁原味的清明。”

施子秋一听,突然也深有同感:“这倒是,易容什么的,真正过起日子来,还是原来的样子更得人心。”

两人一左一右分头行动,整个过程行云流水,看的长孙清明一愣一愣的。

长孙清明道:“注意安全,让阿弼随时跟着你。这里可是南疆,不比京城,小心遇上山贼。”

南疆其实挺荒凉的,他们驻扎的这个小镇是少数民族聚集地,以罗罗族为主,也就是后来的彝族。

在这个古代架空时代被称为罗罗族或者夷罗族,有时候也称之为最简单粗暴的蛮夷或南蛮。

不过彝族有一样东西倒是让周疏宁十分感兴趣,他们的漆器十分精美,在这座小镇的店铺里经常能看到花纹繁复的漆器。

只是南蛮这边的治安不太好,周疏宁刚走了几步,就遇到一处抢夺财物的。

小贼跑的极快,偷了一个老婆婆的钱袋便飞一般的逃往闹市区。

周疏宁这小暴脾气,就是看不得老弱妇孺被欺负,指着那小贼喊道:“阿弼,把那小王八羔子给我逮回来!”

前后不过十秒,阿弼便拎着那小贼回来了,将他手上的钱包夺过后转交给了在街边哭喊的老婆婆。

老婆婆对周疏宁千恩万谢,一边磕头一边道:“谢谢姑娘,谢谢姑娘,真是太谢谢姑娘了。”

周疏宁把人扶了起来,问道:“老人家别客气,这里抢钱的毛贼有很多吗?”

老婆婆说着不是很让人能听懂的南疆地方话,点头道:“多,可多咧。虎头大将军来了以后好多了,但还是有很多,专抢我们这种不中用的。这钱可是俺给小孙儿抓药用的,要是被他抢了去,俺那孙儿可就活不成了。”

周疏宁叹气,想了想道:“婆婆,你明日可去镇东的宁安医院,那边有医生专门给穷人看病施药,不收钱的。”

老婆婆不是很相信,问道:“镇东?俺家就住在镇东,可不曾听说有咋咯医院。倒是虎头大将军,经常在镇子东头施粥。”

就在老婆婆的话音刚落时,一个声音自远处传来:“虎头大将军放饭咯,老家伙克哪点,还不快咯排队!”

周疏宁听的一头雾水,老婆婆解释道:“说是虎头大将军又施粥了,让俺们这些老家伙去排队。因为虎头将军不施给年轻人,只给我们这种没有讨生能力的。”

周疏宁点了点头,由于好奇,也跟着老婆婆一起去围观了一下。

果然看到有个戴着虎头面具的将军正在指挥着一行士兵当街施粥,一碗稀粥并两穗玉米,粥也是玉米粥,这应该是姜放下南疆时带过来的。

周疏宁便猜测,那戴着虎头面具的人肯定是姜放。

果然,不远处有人喊了他一句:“姜大将军,玉米没了,换胡豆饼子?”

戴着虎头面具的姜放应道:“好,今日人多,再煮一锅吧!”

周疏宁躲在远处,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心想小放倒是做的不错,非但在南疆立了威,还施了恩,想必十分得民心。

阿弼在身后问:“主人不过去打声招呼吗?”

周疏宁摇了摇头:“不急,我们现在露了面,你子秋哥哥的戏可就不好唱了。”

阿弼不是很懂,子秋哥哥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还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出了门,难不成要给小放哥哥戴绿帽子?

话说施子秋出了门,便一路去了南疆大营,远远便看到了姜放。

他们最近似乎没怎么打仗,之前的四国朝会倒是给四境百姓换来了一息安宁。

但是姜放倒也没闲着,他带着将士们剿灭了周围几个山头的山匪,还修了一条十分关键的山路,更是连通了几个山中村镇的沟通和经纪。

此时更是带着伙头军们煮了一锅的玉米和粥,去镇子上施给贫困的老人们。

于是虎头将军的名声,便这样在南疆打开了,受到了南疆百姓们的爱戴。

施子秋心里与有荣焉,心里暖融融的,就在他为姜放骄傲的时候,却听到姜放身边的一个大胡子兄弟在那里提议:“晚上施完粥去彩云居乐呵乐呵如何?”

施子秋的耳朵瞬间支棱了起来,心想这彩云居一听就不是什么好名字,他可是青楼里的头牌,这取名字的风格不用猜也知道是什么地方。

第403章 施子秋是真的气炸了

他本以为姜放会义正辞严的拒绝,谁料姜放却答应了,他竟然答应了!

施子秋瞬间便气不打一处来,心里开始疯狂吐槽:“好你个姜小放,我不在你身边,你竟然给我逛青楼!看我今日不打断你的腿!”

他刚要转身去别处,却在不远处看到了周疏宁,施子秋搭了搭周疏宁的肩。

周疏宁被他吓了一跳,哆嗦道:“妈呀!姐姐,人吓人吓死人啊!”

施子秋一脸不高兴:“你们怎么也在这儿?”

周疏宁看出了他情绪上的不对,便问道:“这是怎么了?姜放惹你生气了?”

施子秋摇头:“那倒不是,我听到他们说晚上要去青楼,这不是打算去青楼捉奸吗?”

周疏宁目瞪口呆,姜放唯一一次逛青楼的经验还被守关娘子灌醉的人事不省。

说他主动去青楼,周疏宁是不肯相信的,便有些怀疑的问道:“你是不是听错了?小放怎么可能去青楼呢?”

施子秋气鼓鼓:“怎么可能听错?我亲耳听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