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换亲日,我嫁早死世子拼诰命(54)

作者: 阿寻大白鹅 阅读记录

“是,世子妃放心,在拿回崔夫人的陪嫁前,一切都不会出差错的。”侍琴笑着安慰道。

崔时愿颔首,但愿如此,总觉得王馨悦这次如此大方的,拿出几万两来赎回母亲的陪嫁,是在憋着什么大招。

但宋暖情算是在她的手上,谅王馨悦也不敢做的太过。

“还好您早有准备,今日真是有惊无险,而谁也不会想到,四楼有通向三楼那间雅间的暗道。”侍琴心有余悸道。

“无妨,世子看起来并不是那般没有分寸之人,他兴许看出我有所隐瞒,但是并未继续追问,这一点就说明他对我是有信任的。”

夜黑风高。

崔时愿在饭厅等待半晌,都没有等来裴暨的身影,倒不是担心他会出什么事情,毕竟裴暨是五年之后才出的事。

未过多久,墨深回来禀报:“世子妃,世子殿下军中有要事,这几日恐怕不能回来住了,让属下特来与您说一声,您定要按时喝药,每日的蜜饯都会让人送过来。”

崔时愿端庄的点头:“我晓得了,公务要紧,世子殿下用膳了吗,提些晚膳回去吧,军中到底不比府中的饭菜精致。”

“是。”墨深行礼。

装好饭菜,亲眼看着墨深提着食盒离开饭厅。

崔时愿的双眸微眯,心中冷笑一声,她怎么觉得裴暨是在躲着她,不敢和她圆房才去的军营?

难不成,裴暨之所以未去宋暖情的房内,还一直没有纳妾是因为那方面有难言之隐,所以一直不回府为的就是不让人发现?

崔时愿的心中逐渐浮起疑虑,裴暨既然用言语和行动证明了对她的在意,又怎会不碰她,实在可疑。

没有男子能够忍住不碰喜欢的女子。

裴淮那般看重家室势力与名声廉洁的,都会在宋暖情的勾引下与其苟且,还在她的主持下,点头纳了许多美妾。

难不成是她长得不够美吗?

崔时愿狐疑的照了照镜子,镜中的女子虽然梳着夫人发髻,却明眸皓齿,肤如凝脂,段不是能让裴暨吓得不举的模样。

看来,还是要试探一二。

崔时愿满心疑虑的用了晚膳,入睡的时候都在想着要怎么去试探裴暨的真心,万不能够在没有怀上身孕的时候,就得了夫君的厌弃。

等怀上身孕,就算裴暨想要纳她十个八个,她都会笑脸相迎的答应,再浩浩荡荡的为其纳妾。

崔时愿忧愁的翻了个身,缓缓陷入沉睡。

郊外的军营,夜幕西沉,弯弯的月湾挂在上空,冷风呼啸着,令裴暨分外的怀念家中温暖的人儿。

但想到崔时愿期盼的目光,裴暨无奈的摇了摇头,还是不回去了,这样就不会被勾的情不自禁。

裴暨叹气,总感觉时愿是为了孩子才会主动的引诱他,这让他深深地产生了一股莫名的挫败感,总有一种他只能父凭子贵的直觉。

罢了,还是再吹会儿冷风吧。

冷风吹多了,就不会再多想。

第44章 话中有话

翌日。

侍琴走到屋内,行礼道:“世子妃,王氏已经将卖出的嫁妆都收集回来了,但她好像有些迟疑,似乎不愿意将崔夫人的嫁妆奉还了。”

崔时愿回眸,刚梳好的妆面精致而华贵,闻言她笑了一下,美的似真似幻。

“是吗,想必王氏很想知道她女儿的消息,许久未归家,父亲和王姨娘定然甚是想念我,那便回去看看吧。”

崔时愿笑容温婉的起身,侍琴却仿佛在里面看到了满满的戏谑。

马车浩浩荡荡的出了靖国公府,走到街道中心,崔时愿掀开帘子边走边买,示意侍琴一一结账。

“这不是靖国公府世子妃吗,她的病好了,不是说她病的快死了吗?”路人甲好奇的说道。

“好人死了,难道要让祸害遗千年吗,靖国公世子妃还是清河氏族大小姐的时候,就一直施粥救济灾民,这么好的人怎么能够这么轻易的就被气死了。”路人乙抱臂反驳道。

“瞧着她的方向是去临安侯府的位置?难不成又有好戏看了,走,咱们快追过去看一看,不然等会儿就抢不到好位置了!”

“有什么好戏看,我刚回京不晓得,就听说了临安侯宠妾灭妻,这段时日纵容贱妾王氏在京城大肆张扬的购买珠宝,难不成还有什么隐晦的士族秘密吗?”来人震惊的开口。

“哪是宠妾灭妻啊,那简直是宠妾灭妻灭嫡女!靖国公世子妃前些时日还被气的吐血昏迷,这都一个月了才能出来见风!”

“那可真的要跑快些去占个好位置!”

……

崔时愿坐在马车里,听到身后百姓们的呼喊,望着手中买的街边香囊,红唇微微勾起。

临安侯府外。

等到崔时愿的马车赶到外围的时候,道路已经早已被围得水泄不通,百姓们一传十十传百的听说这件事情,跑得快的已经来占了位置。

“是靖国公世子妃的马车!大家快让一个位置让她进去!”

此话一出,百姓们瞬间回头,见到果真如此,连忙退出一条道。

崔时愿掀开马车帘,面上满是惊讶:“前方是出了什么事情吗,怎的大家都聚集在我娘家外面,不过无论怎样,还是多谢大家为我让出一条回娘家的路了。”

平民百姓们哪有机会常见京城的贵人,尤其是如崔时愿这般的名门贵女,在她掀开车窗帘的时候就被她的美貌气质所震惊,尤其是她说话的时候,众人满脑子里都是人美声也美,不愧是传说中清河崔氏的贵女!

崔时愿和侍琴对视一眼,马车走进去稳稳的停在府外,侍琴上前扶着崔时愿端庄华贵的走下马车,转身对着人群打开荷包扔出去几把铜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