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甄嬛同人)安陵容重生:娘娘她步登高/安陵容重生之女配改命记(164)

作者: 荔枝居士 阅读记录

最绝的还是她那一手外头带进来的做菜手艺,今日餐桌上便有一道烤猪蹄,猪蹄卤制过后,用炭火烤制,撒上各种香料,软糯无比,元昭很是爱吃。

皇帝调笑她是个小馋猫,元昭对着皇帝来了个小白眼,回怼道:“儿臣是小馋猫,那皇阿玛就是大馋猫,也只有大馋猫可以生出小馋猫来。”

安陵容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生怕元昭一个不小心就得罪了这位心眼儿极小的皇帝。

“那你额娘岂不也是馋猫?”皇帝笑眯眯地说。

“也是哦,额娘也是馋猫,但是额娘比皇阿玛小,姑且就叫……叫中馋猫吧!”元昭想了想后说道。

“哈哈哈哈!”皇帝朗声大笑道:“不愧是朕的女儿。”

元昭不解地看向皇帝,左右没看出个所以然来,于是继续吃着猪蹄。

倒也不用她自己啃,都是宫女给她撕下来的,只是元昭觉得这样吃着不香,于是让宫女退了下去,自己拿起猪蹄啃着吃。

皇帝觉得她这样吃毫无公主的仪态可言,脸阴沉了几分,岂料元昭道:“皇阿玛,这样吃东西可香了,儿臣今日跟着太傅学习历史,方才知道咱们祖宗是草原民族有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习惯,儿臣想效仿先贤,不拘小节。”

第151章 我终究是比你强

“元昭说的有道理,但正式场合切不可这样,你是大清的公主,公主当有公主的仪态。”皇帝正色道。

“知道了皇阿玛,儿臣谨遵皇阿玛教诲。”

安陵容夹在父女两个中间,替元昭捏了一把汗。

“皇上,这道蒸鲈鱼十分清爽可口,还请您多用些。”安陵容说着,用公筷给皇帝夹了一块儿鲈鱼身上最嫩的肉,皇帝拿起筷子吃了,面色缓和了许多。

晚上皇帝宿在了永寿宫,元昭缠着皇帝陪她玩儿了半个多时辰的玩具,这令皇帝感触颇深。

他回想起自己的皇阿玛。

他小时候,皇阿玛从未陪他玩过,皇阿玛一切的耐心都给了太子二哥,二哥更是皇阿玛亲自抚养长大。

如今他做了父亲,体会到了皇阿玛在这个位置上的诸多不容易,然他却有时间有精力陪自己的皇子和公主玩儿,他终究比皇阿玛强。

熙妃给他生的这一对儿女格外聪慧,若不是为了保护弘晟,皇帝也不会放纵弘晟名声受损。

宫里宫外还有些不明势力未曾清剿感觉,弘晟也只有放在他眼皮子底下才安全。

安陵容暗暗猜到了皇帝的打算,小心配合着皇帝演戏,只是苦了她每次见孩子都不容易,就怕被人发现。

第二天,皇帝神清气爽离开了永寿宫,出门前还说下早朝后回来用早膳。

安陵容给细心给元昭打扮了一番,元昭悄悄在安陵容耳边道:“额娘,其实昨晚元昭是故意的。”

“知道啦,你个小机灵鬼,就会笼络你皇阿玛的心。”安陵容将一朵绢花插进元昭的假发髻上,又用了小珍珠做点缀,一个可可爱爱的发型就做好了。

“元昭昨日听宫里的老太监说起皇阿玛的小时候的事,才知道原来皇阿玛小时候那么可怜。”元昭一点一点将自己从老太监那儿听来的皇帝往事说给安陵容听。

安陵容仿佛理解了皇帝,理解了他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一切了。

真是个清醒又糊涂的怪物啊!

原来皇帝至始至终和她都是一类人,皇帝身上的那股子高高在上的威严此刻在安陵容心中轰然坍塌。

那个位置似乎也没有从前那般神圣不可侵犯了。

皇帝秘密召见了钦天监季惟生询问危月燕一事,季惟生提了一嘴命中带木之人对中宫有所冲,苏培盛想了想,将安陵容的母亲姓林一事提了出来。

又说祺嫔的母亲身上也带了木字。

两两相校,季惟生选择了得罪祺嫔。

熙妃可是皇帝宠妃,又有皇子公主傍身,祺嫔虽然母族鼎盛,却得罪了懿妃娘娘,两两相校,自然是祺嫔冲撞了中宫。

“着令祺嫔搬到储秀宫去同欣贵人住,让她好生待在自己宫中,不许再去皇后宫中了。”皇帝一声令下,翊坤宫就这样封闭起来了。

原本是看在祺嫔娇俏,又深爱自己,有几分世兰的影子才让她住进了翊坤宫,如今看来祺嫔恃宠而骄,又有天像冲撞中宫一说,更是不配了。

欣贵人等来等去,没想到却等到了祺嫔住进储秀宫正殿的消息,那她升位的事岂不是遥遥无期了?

这祺嫔真是个丧门星。

算起来,祺嫔是整个宫里搬家次数最多的妃子了,除了她便是浣碧和淳贵人,这三个人跟没窝似的,到处流浪。

欣贵人越想越气。

浣碧原先本就是甄嬛的陪嫁丫鬟,同甄嬛有情分在,皇帝又做主让浣碧搬到了启祥宫的西偏殿,让她好生照顾甄嬛以及她腹中的孩子,以缓解甄嬛孕期对家中的思念。

浣碧欣喜的让人把东西搬到了启祥宫。

至于淳贵人,仍旧留在储秀宫,皇帝还是会召见她。

甄嬛对皇帝这一行为有些不满,但皇帝却执意如此,她无法忤逆皇帝,只能表面迎合着接受。

平日里也不让浣碧随意进她内殿,让她在自己房间内静养,务必将身子养的圆润一些。可偏生浣碧厌食症无法破开,便是吃什么吐什么。

她看到皇帝那般宠爱甄嬛,更是心里嫉妒。

凭什么她在宫里吃了那么多苦,都得不到皇上的正眼,长姐只要服个软,皇上就将什么好东西都送到她面前去?

就连她自己,也是因为皇上见长姐留她一整晚,以为长姐还顾念往日情谊,这才下令让她搬到启祥宫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