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花仙草[群像](6)

作者: 随以 阅读记录

新年开春后陈家找老师傅算了吉日。

1984年农历六月初九,陈家有喜。

一大早,王君的婶婶就背过来一担嫁妆,徐晓敏给了个红包添喜。陈敬涛梳着大背头满脸精神气,胸口佩戴喜花写着新郎二字,不时站在家门口张望着,没多久就被陈镇东叫回屋招待客人。

过了会,陈敬禹从外面跑回来,大声嚷嚷着:“嫂子来了!嫂子来了!”

所有人都起身去往外面看热闹,王君的兄长背着王君过来,旁边还有她几个姐姐说着吉利话分喜糖。

王君是家里最小的孩子,自幼娇贵受宠。

徐晓敏迎上前,笑道:“来,先一人一碗甜粥,甜甜蜜蜜。”

陈慧柔接收到陈镇东的眼神示意,拉着陈敬禹和陈慧琪去外面*等,按照潮汕传统习俗,娘家人过来吃甜粥,夫家人是要避开的。

她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大人的吩咐,照办就是。

陈慧琪穿得像个吉娃娃,乖巧跟在大姐旁边,陈敬禹今日也不敢闹腾,三人就这么沿着后街走来走去。来回走了两遍才遇到小姑出来叫人,可以回去了。

陈敬禹飞快跑回去想看热闹,陈慧柔拉着陈慧琪的手跟在后面。

甜粥喝了,祝福话说完,新郎就背着新娘上阁楼房间,陈慧柔他们进去后也没见着面,就只是喝了碗甜粥,便忙着帮家里人给亲戚回礼。

喜糖是自家做的束砂和豆方,

前些天没课的时候,陈慧柔就回来帮徐晓敏炒花生,制作束砂的花生要用沙子来炒,炒完过一遍竹筛,然后把炒好的花生米倒进调制好的糖浆中。

因为是喜糖,这糖浆也是用红曲染的桃红色。

刚炒好的花生米还裹着热气,和滚烫的糖浆搅拌在一起,瞬间黏在一块,上糖一般要上三遍,保证每一粒花生米都裹上一层薄厚均匀的糖衣,这样,束砂就算做好了。

除了束砂,还有豆方,主要原料就是花生米、黑芝麻和麦芽糖。

做这些就只有徐晓敏和陈慧柔两人,之所以避着陈慧琪,就是怕她贪嘴偷吃。

做好的束砂和豆方用红袋子装好,外面贴个喜字,送给来道喜的亲戚邻里,也叫“食甜”。

礼成后,新娘子在楼上“躲了”三天才下来,煮完第一餐饭,一大家子吃完,王君和陈敬涛就回门了。

自陈家有了儿媳后,陈慧柔的家务活都少了一半,再也不用一下课就赶回家,偶尔还能陪黄沐卿逛商店。

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立冬都过了。

立冬后的白萝卜最是鲜甜,小姑从菜地里收了一筐回来,让陈慧柔下课带一些回去给徐晓敏做菜头粿。

提到菜头粿,陈慧柔就来劲了,这是她最喜欢的小吃,片刻不敢耽搁就往家里送。

日头晒到正屋里,徐晓敏正坐在椅子上翻药典,陈慧琪在她旁边的矮桌上看小人书,陈慧柔搬着自行车过矮门槛,陈慧琪听到声音,第一时间丢下书往外跑去。

“大姐!”

“哎!”陈慧柔看向屋里:“妈呢?”

徐晓敏闻声出来,看到一筐白萝卜,摘下老花镜:“从哪带了这么多萝卜回来?”

“小姑去菜地里收的,说拿些回来做菜头粿。”

陈慧柔让陈慧琪搬个木盆过来,自己往里放萝卜,没一会就堆得小山高,得有十几二十根。

徐晓敏为难道:“这么多,得吃到什么时候?”

陈慧柔早有主意:“吃不完的,让嫂子做腌萝卜或者晒成菜脯都行。”

菜头粿是潮汕这边的特色小吃,家庭主妇基本都会做,陈慧柔小时候就经常看徐晓敏炊菜头粿,渐渐的也掌握了其中技巧。

先把白萝卜刨成丝,撒些盐出水,然后加入切好的猪肉、虾米、香菇粒、花生米,拌着生粉和佐料搅匀。给蒸笼屉刷一层油,倒入后上锅蒸熟。

等出锅了就切成片,可以直接蘸酱吃,但陈慧柔喜欢煎口,会多一道工序,把菜头粿表皮煎脆,再蘸甜辣酱,一人能吃好几块。

王君从厂里回来时,菜头粿已经上锅蒸了。

“还有什么能帮忙的吗?”

王君也是个勤奋人,干活干净利落,不比陈慧柔差。换好衣服出来,就主动把腌萝卜的任务交接过去。

两人搬着小板凳坐在小院里,一边做饭一边闲聊。

王君问:“学校的课满吗?”

九月新学期一开始,陈慧柔正式在第一小学教书,一年级的语文,对她来说不难。

“还行,带了四个班,小孩们都挺可爱的。”

王君笑了笑:“小学还是比初中轻松,你说学生可爱,阿涛都没用过这个词。他快愁死了,初中生不服管教,一个比一个皮。”

陈慧柔:“我最近都没怎么碰着大哥,也没说上几句话。”

王君:“他啊现在回家就管敬禹的学习,待在里屋的时间要比在阁楼多得多。”

菜头粿的香味出来了,王君闻着味,猜中好几种配料:“怎么不放点腊肉?”

陈慧柔笑着解释:“我们家没放过腊肉,有猪肉就行。”

王君:“等过年我们试试腌腊肉,我以前在家的时候见过我姐姐们做,会一点。”

“好。”

陈慧柔打心里喜欢这个嫂子,能干勤快,做饭也好吃。

“对了。”王君看了眼屋里,小声问:“你在学校,有没有人给你介绍对象?”

陈慧柔愣了下,摇摇头。

王君甩了甩手,挪动板凳坐得离陈慧柔更近些:“昨晚阿姆朋友来家里聊天,就莲姨,你知道的吧?”

上一篇: 槐风 下一篇: 钓又钓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