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周舟(4)+番外
她皱眉回想,程晏然家应该是卖那款德系车的。
果然对方立刻发来,“这两款都很适合中老年群体。可以对比下价格。X众的话,我帮你问下最低的价格。”
他这样说,周舟就明白了。
她收下了陈靖和程晏然的好意,回道,“好的,谢谢。老同学。”
高中同学,说起来亲近,但实际上两个人十几年也没见过了。现在各自都褪去了学生的身份,成为一个社会人,保持合适的社交距离就好。
周舟不认为自已可以消耗同学时的友谊,也不想过高地看待这种同学的关系,便没多说其他的话。
也许那边程晏然也是很清楚分寸这种事情,也只回了一句,“我问好了和你说。”
倒是和周舟记忆中的少年程晏然很符合。
她不免回想起十二年前的时候。
第4章
第一次说话
九中的名字和它的排名差了六七个名次。
因为九中在H市的高中里能排进前三。
周舟、陈靖和程晏然都是九中的。
九中在老城区,门口一排硕大的法国梧桐树,秋季入学时还是一片莽莽绿意,日落时,金光洒落,远远望去,像是回到了盛夏时节。
高中是需要考的,根据中考成绩来。过了线之后,就要看个人择校意愿。
周舟的成绩很好,没有去一中,反而选择九中,是因为九中离家近。她甚至可以骑自行车上学,只需要十五分钟。而一中是新校区,离她家有十几公里,她上下学不方便。
九中比一中略逊一筹,也可以算得上人才济济了。
陈靖和程晏然的成绩当然也不差,但是当第一次月考,知道有人能英语数学都是双满分后,并且是他们的同班同学后,这两人内心就翻涌起了巨浪。
这个人就是周舟。
刚开学的一个月,2班的同学们还不够熟悉,基本只和初中来自一个学校的同学交流活动。
陈靖和程晏然住同一个小区,那是从小到大的同学了。
上高中后,两个人也是一起骑自行车上下学。
第一次月考后,陈靖还沾沾自喜,得意于他暑假提前补习了高中数学,“晏然,这次我感觉数学能上140。”
程晏然向来稳重,只说,“高中数学和初中时相比,还是有难度的。”
他有两道小题目不敢确定,因此并不敢说能考多少分。
不过月考成绩出来后,两人就傻眼了。
陈靖连120都没有,程晏然也只有126。
至于英语,两个人的基础不错,也都在125左右。
高中的学科难度是陡增,第一次月考就把大部分人的激情揉搓地粉碎。
中考时130、140的那批人都直接降级到110、120左右。
是以,当英语老师和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宣布有人满分时,所有人都惊呆了,发出了此起彼伏“哇”“啊”……
周舟的容貌并不出众,胜在皮肤白皙,光滑细腻,又因为个子只有1米6左右,留着略长一点的波波头,显得更像个初中生。
但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子,打破了常人思维中女孩子到了高中数学就变差的固有观念。
数学算陈靖和程晏然的强项,于是两人的眼光在周舟身上也停留得更久。
甚至在放学时,陈靖发现周舟和他们一路后,还主动上去问,“嘿,周舟同学,你怎么学的?”
程晏然也很好奇,竖起耳朵听着。
周舟正在专心骑自行车,冷不防被人追问,扭头一看才发现是这两个人。
她没有藏藏掩掩,“数学还是英语?”
“两个都有。”陈靖也不客气。
“数学就是多做题,多总结。英语靠累积,多听多读多背。”
数学的确是靠做题。英语的学习,周舟说得倒是有点意外。
在陈靖问完做哪些辅导题本后,程晏然才温和地问,“英语你听什么?读什么?”
问完却去看她的自行车,那是一款新的女生自行车,并不是少女们喜爱的粉色,反而是湖水般的玉色。
这个颜色,让程晏然想起了和父母去庐山旅游时候,看到的如琴湖。碧波荡漾,水面打磨得犹如一块美玉。
“听BBC,读英文原著。”
“啥?啥?什么C?”
陈靖猛地捏了刹车,停了下来。
周舟给他搞得一惊,一脚蹬滑了,自行车瞬间扭动了几下,她吓得正准备跳下来,就看见一双手扶住了自已的车把。
是程晏然。
她记得这个同学,物理考得很好,名字也很好听。
“谢谢你。”周舟转头对他说。
程晏然一脚踩在地上,固定住自行车,才伸出手去扶周舟的车。
这样两个人都不会摔倒。
两个人离得很近,近到他能看见她脸上的细小的绒毛,也能看见,她白瓷般的肌肤上流动的丝丝红晕,那是青春年少时的才有的样子。
他回头对陈靖说,“你叫什么?好好说话。”
陈靖自知理亏,笑嘻嘻地道歉,又不着调地开口,“周学霸,你再说一遍,我英语才考了120多,想跟着你一起学。”
周舟没有偷偷摸摸独自学习的小家子气,便告诉他们可以买个MP3或者手机,去网上下载好BBC的新闻文章,慢慢听着学。当然如果基础不好的话,建议先用电脑直接去网站上,中英文对着看。
她家里做小生意,自小耳濡目染,也能看出眼前这两个人家庭的经济状况,应该是有电脑的,所以最后才说可以去网站上看。
陈靖和程晏然的家里都有电脑,两人暑假还约了好几次一起打游戏,哪想到原来人家都用电脑来看国外网站的英文新闻了,不由得都有点自惭形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