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妻(39)
她眼神变得浑浊不堪,悲怆的望着自己日思夜想这篇土地。
公主面色冷淡,知道如今改天换日,皇帝不再是高宗,而是与她同辈的皇弟。
公主朝皇帝微微俯首,皇帝亲自扶住她,“皇姐,不必多礼。”
刘萱往后退几步,还是朝皇帝行了叩拜大礼。
皇帝对信阳公主印象很浅,只知道她是代替元公主和亲,从前在皇宫,信阳公主不受宠,没有人会知道她存在,她没有一个名字,也只有到了要和亲的时候才想起还有这么一个公主。
这些年刘萱在匈奴过得并不好,苍老的容颜就可以证明。
皇帝很佩服她,用以最高规格的仪仗欢迎信阳公主回到长安。
皇帝寒暄道:“阿姐受苦了。”
刘萱目视前方,没有半点波澜,似乎早就看透一切,淡然道:“这是臣妾应该做的。多亏陛下庇护,臣妾才得以返回故土。”
信阳公主拜别皇帝之后再去参见太后,信阳公主是怨恨太后,要不是太后她也不会远嫁和亲,更不会连母妃的最后一面也见不到,她不成为和亲公主,她的母妃也只会是一个小小的宫女,她成为和亲公主,母妃才能成为高宗的妃子,就算她不愿意,也不得不愿意,这已经是一条既定的道路。
姜太后已经忘记信阳公主的容貌了,公主和亲前,太后保证会给公主母妃应有的位份和荣耀,却没想到第二年公主母妃就病逝。
这与太后无关,瞒下这个消息不让告诉公主的也是姜太后,只是她没有想到信阳公主回因为这件事情记恨她。
“好孩子你来了。”太后还是一副威严板正的模样,她从来没有记住过信阳公主的面容。
信阳公主行大礼,太后让孙嬷嬷扶起公主,信阳却不动,眼睛直勾勾盯着姜太后,嘴角泛起一丝嘲讽,“许久不见,太后还是如以前一样身体安康。”
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公主这些年在匈奴受的苦头,匈奴是蛮夷,食生肉的野人,太后也知道,正是如此才不会让自己的亲生女儿元公主嫁过去,公主和亲不光是她一人的事情,也是高宗权衡利弊之下做出决定。
要怪就只能怪命运作弄,姜太后不觉得自己有错,换做是任何一个母亲都会这样做。只有那铁石心肠的男人才会做出卖子的勾当。
信阳等这一刻已经等得太久了,她以为这辈子都无法回到长安了。
不过回到长安的代价就是和自己的子女分开,换做是其他女子肯定舍不得孩子,可是信阳公主知道可以回长安后,毫不犹豫选择抛弃自己的子女,这一次她要为自己争取。
她抓住了唯一可以回到长安的机会。
信阳公主也知道当今皇帝是李夫人的孩子,姜太后的儿子哀帝年少病逝,姜太后是无奈之下才改立刘政为帝,而李夫人和太后不和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想必这些年姜太后也不好过吧。
这样想来太后这些年过的也不如意,中年被丈夫厌弃,老年丧子,或许这就是祸福相依。
第24章
哀求
月明星稀,夜色如凉。
信阳公主好不容易回长安,皇宫举办了巨大的宴会来彰显对信阳公主的重视。
参加宫宴官员皆按照官位大小,亲疏远近来坐,携女眷,来往寒暄,姜楹跟着顾砚宁进宫,她跟随在顾砚宁身旁,依次跟顾砚宁同僚问好寒暄。
未几,宫人簇拥盛装打扮的贵人而来,依次是皇帝,舒夫人,还有信阳公主。
皇帝身着玄衣,龙章
凤姿,气宇轩昂,衣袂翩然,如玉树挺拔,睥睨天下,混天然而成的王者霸气。
待皇帝入座,众人也跟随入座。
席间鼓乐吹苼,歌舞升平,热闹非凡,侍卫并列两旁,伺候的宫人穿梭其间,玉盘珍羞,琼浆玉液,饮酒作乐,饮下一杯酒忘却所有的愁苦。众人与信阳公主寒暄问候。
信阳公主举起酒杯,转身面向皇帝,她衣着华丽,艳丽无双,可惜就算是浓妆艳抹也掩盖不住脸上的皱纹。
信阳公主作楫,神色淡然,敬皇帝一杯酒,叩谢皇帝。
要是没有皇帝,信阳公主也不会回长安,甚至连回长安的念头都不敢想,因此公主才感激于皇帝。
皇帝从容,微笑道:“皇姐不必多礼。”
自古以来罕见有和亲公主还能回母国的例子,信阳公主算是极少的个例,全都得力于国力强盛和君主圣明。
公主饮完一杯酒,眼神一转,环顾众人,百姓大臣们没有一个她认识的人,昔日她就是不受宠的公主,又和亲多年,朝堂内的局势变化也一无所知,只是听过后宫秘闻,回来又见皇帝对太后的态度,更加断定皇帝和太后不和。
这么些年的和亲生活是悲痛过往,也让公主知道怎么看透一个人的心,更知道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她最是懂得察言观色。
她虽然带着笑,却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只不过是逢场作戏,她环顾众人的神情姿态,以猜测官员身份地位。
公主侧脸望去,发现皇帝的视线时不时落在一个角落里,不禁好奇,顺着皇帝的目光看去,她看到了那日前来迎接他的男子顾砚宁,还有他的妻子。
信阳听说过顾世子娶了姜家的大娘子,昔日高宗再时,姜家何等风光,大娘子也是太子刘琏未来的皇后,也不知道为什么,姜家大娘子居然嫁到了顾家。
皇帝是在看什么呢,是有心的还是无心的。
小宫人倒酒时,不小心打翻了酒,弄湿了罗裙,姜楹看着裙子上污渍很是困扰,顾砚宁也看到了,面带关切地问她有没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