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王的史诗 [西幻](107)

作者: 杨之达 阅读记录

赫曼点点头:“是的。我没有提到过吗?埃尔顿王室的子孙全部有着青绿色的头发。血脉越纯粹,头发的颜色也越纯粹——你怎么忽然提到这个?”

霍丽叶挠了挠头:“呃,其实,是和那位卢敏娜小姐有关。”

露辛达注意地看向她:“卢敏娜?”

“你们有没有觉得,”霍丽叶小声说,“这位卢敏娜小姐浅灰色的头发,有点像一个人?”

灰色头发,灰色眼睛,灰蒙蒙的,疏淡的,神秘的,埃尔顿的贵族小姐。

斐蒂南德倒吸一口气:“她像……艾弗格林院长。”

几个伙伴互相对视了几眼,斐蒂南德捂住嘴巴:“艾弗格林院长出身于一个埃尔顿的贵族家族。那……会是艾布拉德公爵的家族吗?”

赫曼陷入深思:“不应该……没有听说艾布拉德公爵的家族里有过什么叛逃的继承者。而且,我见过艾布拉德公爵的画像。他的发色是金色的,并不是灰色。”

霍丽叶更糊涂了:“如果公爵的发色是金色,他的女儿,卢敏娜,又怎么会有灰色的长发?”

露辛达微微摇头,压低了声音:“这些事,我们回去再讨论。毕竟,院长……没有前来角斗场。我们也要谨慎一些。”

带领着阿希娜学院代表队前来阿拉特角斗场的,是女武士埃丽思大师,与人马族的迈尔科姆大师;艾弗格林院长与朱利亚斯大师没有一同前来,五人小队也明白这背后的原因。

“许多埃尔顿的贵族们会来到角斗场观战。”院长淡淡地说,“我和朱利亚斯不想冒着风险,让他们见到我们。但是,”

艾弗格林院长抬起头来,凝视着自己的五个学徒,“我会看着你们的比赛。我与朱利亚斯,永远站在你们身后。”

因此,角斗场外的五个学徒对视一眼,都闭上嘴巴,不再谈论神秘的灰色头发的埃尔顿贵族,而是跟随着埃丽思大师与迈尔科姆大师,走进皇家角斗场的内部中央。

站在庞大的圆形建筑内部,学徒们再次为角斗场的宽阔而感到惊叹:

角斗场中央的“竞技场”,比红土裂谷里斯科特拉树托举出的圆台要宽大出不知道多少倍;竞技场上铺满细致的黄沙,随着微风偶尔地飞扬。空气中隐隐地传来血腥的气息。

“熟悉一下竞技场吧。”埃丽思大师说,“这将是全学院战斗大赛发生的地方。”

露辛达点点头,开始用眼睛与脚步丈量竞技沙场的地形,霍丽叶的眼睛却惊叹地望着角斗场的建筑:

椭圆形的巨大建筑里,四面建筑出了阶梯形状的三层看台,几乎可以容纳上万人。

奥莱恩启明星指引的北方向,视野最佳的低层看台上,已经竖起代表阿拉特王室的金黄色大地玫瑰旗;镶着金边的旗帜随着微风猎猎地翻卷。

而在战斗大赛拉开帷幕的当天,南、西、东三面的贵宾看台上,同样升起了各族群与王室的代表旗帜:

南方向,与阿拉特王国遥遥相对的,是埃尔顿王室的天平宝剑旗:正青色的丝绒上,缇弥斯女神的宝剑自下而上,穿过银白的天平;摩曼人鱼深蓝色的海洋白浪旗紧随其后;

西方向,同时升起了维克丽族正红色的双月合一旗,与人马族深绿色的月桂长弓旗;

而东方向,则缓缓地升起了属于凯美拉兽人族的,一面从来没有人见过的旗帜:

深黑色为底色,三头六爪双尾的异兽纹绣在旗面上,目光森然,散发出令人恐惧的神秘。

各个王国的王室贵族坐在视野最佳的低层四面看台上,旗帜飘扬中,皇家骑士们森严地守卫着角斗场的贵客,目不斜视,不自觉地流露出王室的威仪;更高层的看台上,来自各个领地的平民、工匠与商人则忍不住兴奋地为这样的盛典欢呼起来,空气中充满压低声音的议论声音。

哈莉叶与希欧多尔跟随着维克丽族与人马族的族长,来到了角斗场西方向的贵宾看台。两个人坐在族长的斜后方,忍不住凑在一起,悄声地讨论起来:

哈莉叶说:“四支队伍,两两比拼,似乎一共有六场比赛,顺序由抽签决定。”

希欧多尔有些疑惑:“六场比赛吗,为什么不使用选拔赛的方式?”

“大概是不允许任何运气的可能性存在。”哈莉叶说,“获胜者必须完全战胜另外三个学院中的每一个,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得到欧珀石。”

希欧多尔轻轻地叹气:“那么,对于胜利的队伍而言,这简直接近车轮战了……会是艰苦的战斗啊。”

两个人悄悄地耳语时,六位女神的祭司的声音已经轻灵地响起;没有人看到祭司们身在何方,然而祭司们的声音无处不在:

“第一场比赛,阿希娜学院代表队,对战该亚学院代表队,现在开始。”

第63章

“平原遭逢战乱,帕克维尔被白骨填满;鲜血染红大地,莱明顿河被尸体堆积;仁慈的该亚女神注视空灵大陆,悲悯地发出叹息:

“人族是否过于贪婪,人族是否过于暴力?杀戮与战乱将曾经灿烂的文明破坏,人族如何从战斗中寻找意义?

“阿希娜女神刚强坚毅,祂将椭圆形的神盾抛掷在缪尔波恩平原大地;神盾化作角斗场的根基,在平原上巍峨地伫立。立于角斗场的中心,阿希娜女神同该亚女神分辩:

“战斗并非恶行,战斗具有意义。

“人族杀死残暴者,以停止残暴者继续杀人;人族加入战争,以阻止野心家继续战争。

“善良正直而仁慈的生灵们,须要学会战斗,学会斗争;以杀人阻止杀人,以战争停止战争,捍卫自身的权益,捍卫平原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