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甄嬛同人)宜修:这个皇后爱谁谁,我不当了(105)+番外

作者: 半只兔 阅读记录

“我们不仅要让她去,还要在她回宫之后,再巧妙地安排一次‘离宫’之旅。”宜修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但这次,我们要留下槿汐,让她成为我们手中的一枚重要棋子。槿汐与苏培盛情深意重,此举既能收服苏培盛的心,让他为我们所用,又能通过槿汐间接拉拢果郡王,毕竟,果郡王对甄氏的情意,可是连皇上都忌惮三分呢。”

此言一出,群内一片哗然,姐妹们纷纷赞叹宜修的深谋远虑。她们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对甄氏的一次考验,更是对整个后宫势力格局的一次精妙布局。通过这一系列操作,不仅能够削弱甄氏的势力,还能趁机巩固和加强自身的地位,为未来的斗争奠定坚实的基础。

于是,一场围绕着甄氏命运的精心策划悄然展开,而这一切,都将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悄然影响着后宫的每一个角落,直至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

想到此处,宜修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她决定静观其变,看看皇上将如何应对这一切。于是,她技能娴熟地切换至养心殿,那里,将是决定后宫未来走向的关键之地。

苏培盛已从冷宫归来,面色凝重地向皇上禀报了年氏自尽的消息。皇上闻言,神色复杂,沉默片刻后,轻声低语:“莞嫔……”这两个字,似乎蕴含了无数未言之情,既有对甄嬛的复杂情感,也有对年氏之死的无奈与叹息。

片刻之后,皇上似乎下定了决心,对苏培盛吩咐道:“传旨,年氏虽有过错,但人已逝去,一切恩怨皆成过往。朕念其往日情分,特追封年氏为敦肃贵妃,以贵妃之礼下葬,以示哀悼。”这一旨意,不仅是对年氏的最后慰藉,也是皇上对后宫局势的一次微妙调整,预示着新的风暴或许即将来临。

第102章 大封六宫

年氏一族的陨落,如同秋日落叶,终归于尘土,却也悄然间在紫禁城的权力舞台上掀起了新的波澜。为了彰显皇恩浩荡,铭记那些在前朝勇于直言、不畏强权的大臣们,皇上特旨召瓜尔佳氏入宫,赐封为祺贵人,以示对忠臣的嘉许与安抚。

宜修,深谙帝王心术,更知后宫与前朝紧密相连,遂于皇上耳畔轻语,提及后宫之中妃位尚有多缺,何不借此良机,大封六宫,既显皇家恩泽广布,又能激励嫔妃们更加勤勉向善,共襄盛举。皇上听后,龙颜大悦,当即拍板,决定举行一场盛大的册封典礼,以彰显皇家气派与恩典。

于是,一场空前绝后的大封六宫盛典拉开了序幕。李氏齐嫔,因诞育两位公主,母凭子贵,被晋封为齐妃,地位更显尊崇。

佟嫔,在此次年氏事件中,以其独到的见解与不懈的努力,为皇上分忧解难,功不可没,特赐封为淑妃,以示对其贤淑之德的认可,并赐协理六宫之权。

武贵人,以其过人的胆识与智慧,揭露年氏的不法行径,立下汗马功劳,故而被晋升为武嫔,荣耀加身。

荣贵人钮祜禄氏,温婉贤淑,此事钮祜禄一族也出力不少,深得皇上欢心,此次亦被晋升为荣嫔,迁居咸福宫。

郭佳常在,虽位分不高,却幸得龙胎,为皇室再添血脉,其功不可没,特晋封为贵人,以示嘉奖。

至于安常在,无端受累,饱受委屈,皇上念其无辜,特赐贵人位分,以慰其心。

此番大封六宫,不仅是对个人功绩的肯定,更是后宫秩序的一次重要调整,使得后宫之中更加和谐有序,也为皇上赢得了更多的赞誉。

此次大封六宫之后,紫禁城的权力格局悄然生变,东六宫在贤贵妃宜修的温婉治理下,更显宁静祥和,其贤良淑德,深得宫人敬爱。

而西六宫,则由新晋淑妃佟佳氏执掌,她以过人的智慧与手腕,迅速稳定了西宫的秩序,其行事作风,既有威严,又不失女子的温婉,一时间,后宫之中关于她或将更进一步,荣登后位的议论纷至沓来。

这些风言风语,如同春日里不经意间飘散的柳絮,轻轻拂过宜修的心田,激起层层涟漪。她深知,后宫之中,流言蜚语向来是权力斗争的催化剂,而此次皇上迟迟不立皇后,却让淑妃的声望日隆,难免引人遐想。宜修心中虽有波澜,却也暗自思量,这些猜测或许并非全然无据,但皇上的心思,谁又能真正揣摩得透呢?

然而,即便淑妃真的成为皇后,宜修心中亦无惧色。她深知,在这后宫之中,母凭子贵,而她的儿子弘晖,自幼聪明伶俐,深得皇上喜爱,是未来储君的不二人选。皇上对佟佳氏一族的忌惮,早已是后宫中人尽皆知的秘密,他绝不会允许佟佳氏一族诞下皇子,以威胁皇权的稳固。因此,无论淑妃如何得宠,如何位高权重,只要弘晖能够顺利继位,她,作为弘晖的生母,便将是无可争议的圣母皇太后,享有无上的尊荣与权力。

想到这里,宜修不禁露出一抹淡然的微笑,她深知,在这后宫的权谋游戏中,唯有保持冷静与智慧,方能笑到最后。

宜修,这位深谙后宫生存法则的贤贵妃,心中如明镜般透彻,她早已敏锐地察觉到了皇上对她所施加的微妙打压。在这权力与恩宠交织的紫禁城中,每一次册封、每一次晋升,都不仅仅是个人荣耀的象征,更是背后家族势力、政治立场以及帝王心术的集中体现。

她手下的耿嫔与陆嫔,皆是温婉贤淑、育有皇子的嫔妃,本应得到更为显赫的封号与地位,以彰显皇家对子嗣的重视与嘉奖。然而,皇上却似乎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一点,迟迟未予二人封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