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甄嬛同人)宜修:这个皇后爱谁谁,我不当了(170)+番外

作者: 半只兔 阅读记录

宜修看着甄嬛那焦急的神色,心中暗自得意。她知道,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于是,她安抚甄嬛道:“本宫知道了,你赶快回去吧。这大晚上的,你这大肚子也不方便。本宫会想办法的,你放心吧。”

甄嬛听了宜修的话,心中稍微安定了一些。她知道宜修有能力也有意愿帮助他们,于是感激地说道:“多谢姐姐,臣妾这就回去了。等姐姐的好消息。”说完,她起身行礼,然后带着浣碧和小允子离开了景阳宫。

没过一会儿,皇上果然来到了宜修的景阳宫。他走进殿内,看到桌子上摆放着一本《孟子》,不禁有些好奇,问道:“怎么有兴致看这个?”

宜修微微一笑,回答道:“孔孟之道大有深意,臣妾很喜欢。”

皇上闻言,点了点头,说道:“你既喜欢孟子,那你有何见解呀?”

宜修想了想,回答道:“臣妾读孟子,方知朱熹之浅薄。朱熹妄称夫子,虽被后人赞誉为成朱理学,其实全然曲解了孔孟之道。”

皇上听了,有些惊讶,问道:“为何会如此说呢?”

宜修解释道:“孟子曰,男女之事,人之大伦也。可是到了朱熹的嘴中,却说存天理,灭人欲,实在是大大的不通。人与人之间,情感与欲望都是天生的,怎能轻易压制呢?”

皇上听了,沉思片刻,说道:“朱熹确实有不通人情之处。”

宜修继续说道:“后宫也是如此啊。若如朱夫子所言,那么后妃怎么能够为皇上延绵子嗣呢?所以呀,臣妾认为说这番话的人,必定是一个无情之人,与皇家所言的宽厚之德背道而驰。”

皇上闻言,点了点头,表示赞同。然后他话锋一转,说道:“如此,朕有一事想问问你的意思。如今,宫中纷传着崔槿汐和苏培盛之事,对此,皇后持中不言,淑妃主张严惩,熹妃不便说话,你怎么看?”

第165章 槿汐与苏培盛4

宜修听了,微微一笑,说道:“宫中美女如花,可无人能说是哪只最好?就比如说桃花吧,喜爱者称为宜室宜家,不爱者弃之如敝屣。其实各花入各眼,是非只在人心罢了。今日之事,淑妃认为是关系到后宫中的风纪规矩,臣妾不以为然。他们并没有秽乱后宫,只是宫女太监们之间的互相慰藉罢了。”

皇上听了,有些动容,问道:“那你以为该如何处置才好?”

宜修却反问皇上:“皇上可曾听说过一句话,‘不痴不聋,不做家翁’?何况是宫女太监们的对食之事。皇上乃一国之君,天下之王,责任之重大,何止是一个家翁?大可端出一副容人之量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许是臣妾见熹妃和惠嫔都怀有身孕,实在听不得这些打打杀杀的事。”

皇上听了,感慨道:“是啊,如今宫中有身孕的不少,大约都是见不得杀生之事的。好吧,你好好歇息,朕先回养心殿了。”

宜修站了起来,向皇上行礼道:“恭送皇上!”

还没等皇上走,宜修又出言道:“还有皇上,让伺候您的太监在茶中放些菊花吧。臣妾看您的嘴角都起皮了,想必是上火了。菊花能清热解毒,对您的身体有好处。”

皇上听了,心中一暖,说道:“好,朕会注意的。你也好好照顾自己。”说完,他拍了拍宜修的肩膀就走了。

其实皇上对于此事,内心深处并未觉得这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大事。在他看来,宫中的规矩、明朝的先例,都足以成为他处理此事的依据。然而,他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合理的解释或决定,更需要一个能够让他顺理成章、体面地下达旨意的台阶。这个台阶,必须既符合他的心意,又能让众人觉得合情合理,不至于引起太大的波澜。

他最初尝试询问了几位亲近的臣子和内侍,希望他们能为他提供一个满意的台阶。然而,无论是那些老于世故的臣子,还是那些机敏灵巧的内侍,给出的建议都让他觉得不太合适。要么是太过生硬,显得他过于苛刻;要么是太过圆滑,显得他缺乏决断。

正当皇上为此事感到有些烦恼时,他突然想到了宜修。宜修,这个在宫中一向以温婉贤淑、善解人意著称的女子,似乎总是能在关键时刻看出他的心思,给出恰到好处的建议。这一次,也不例外。宜修早早地就看出了此事背后的微妙之处,也明白皇上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决定,更是一个能够让他体面地作出决定的台阶。

于是,宜修效仿了上一世的端妃,用孔孟之道来阐述君臣之道、父子之情,又巧妙地以皇嗣为引子,来劝诫皇上应该如何作出决定。她的言辞恳切而不失分寸,既表达了对皇上的敬重和对宫规的维护,又体现了对皇嗣的关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皇上听了宜修的劝诫后,心中不禁暗自赞叹。他觉得宜修不仅看出了他的心思,更给出了一个让他非常满意的台阶。于是,他顺着宜修的思路,顺理成章地作出了决定,既维护了宫中的规矩和明朝的先例,又显得自己宽宏大量、体恤臣子。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宜修的聪明才智和善解人意。

其实宜修更是为了自己,她的目标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将二人救下来。她有着更深的算计……

果然,没过两天,槿汐和苏培盛就被从慎刑司放了出来。皇上在朝堂上宣布了对他们的处罚,只是罚了二人半年的月钱,算是对此事的小惩大诫。这样的处罚,对于宫中的其他人来说,无疑是一个信号——皇上并不想将此事闹得太大,只是希望借此机会敲打一下宫中的下人,让他们明白宫中的规矩不可轻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