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在荣国府里当小主(67)+番外
宴会上,林如海扫视宴席一周,目标锁定在一个男人身上,他只觉得拿折扇之人气质非凡,仔细一瞧,那把扇下面还有一个镂空雕龙白玉扇坠,那扇坠他认识,因为那吊坠所用的玉异常罕见,所以他听说过那扇坠,疑似是圣上赏赐给王爷的宝物,怎么在他手上,难不成他就是王爷?
林如海装作和他饮酒,实则想打听消息。
两杯酒下肚便问道:“阁下好生面生,之前从未见过?今日同坐,也算有缘,尊敢问阁下尊姓大名”
兴平王道:“不便透露,还望见谅”。
继续问:“阁下可曾婚配,鄙人有一女,前日去了西园祭拜菩萨时。一和尚给她算了一卦,你知道那和尚说了什么胡话吗,他道我女儿和王爷是天赐良配,我自是不信的,那有什么天赐良缘,只是哄骗银子的江湖道士罢了”。
说完只当是玩笑话,哈哈大笑后便又接着吃酒。
兴平王没有作声。
心中已猜到三分。
拿起酒杯和林如海碰了杯。
宴席散后,王爷便派人查林如海的底细。
王爷一想到林如海说的话就火冒三丈,他的野心很大吗,想做王爷的岳丈,想做皇亲国戚?
转念又想到那戴珠钗的女子,便面露喜色。
忽然外面来人禀报:“王爷,两岸巡盐御史林如海求见”。
王爷只觉得官职耳生,便道了一声:“不见”。
手下便去回给门人,道:“不见”。
林如海被拒之门外,自然心里不高兴,坐上轿子悻悻离去。
两日后,王爷手下人道:“王爷已经查到了那人身份,他就是荣国府之女贾敏之婿林如海,现任苏州两岸巡盐御史之职,膝下有两个女儿,尚有大女儿还未出嫁”。
兴平王自言自语道:“见过上杆子嫁女的,以卦签逼亲的还是头一回遇到”。
上次登门定也是来提亲的。
京都百姓虽然都没有见过兴平王真容,坊间却流传出他因打仗而受了伤,之后便从不近女色,百姓都说他受伤部位是下体,已经没有传宗接代的能力了。
兴平王一生中只娶过一位王妃,那王妃便是朱心悦母亲,只可惜她在朱心悦六岁的时候就离世了。
从此之后,王爷再也不近女色,没有续弦,也没有纳妾。所以坊间有那样的谣言可能就是因为他不近女色的原因吧。
兴平王虽然已是不惑之年,但是可能因为长期练武的关系,身体异常健硕,在战场上曾一人杀敌百人。
王爷平时一般都是处理军务,对儿女情长之事一点儿都不上心,只是去年圣上革了他将军之职,近日便闲来,便想完成前王妃的遗愿。
王爷正在书房看书,朱心悦突然闯了进来,道:“父王要娶亲为什么不先问我?”
“王爷小姐硬要进来,拦也拦不住”属下解释道。
兴平王示意属下退下。
他站起身子,走到朱心悦身边安抚道:“还记得你娘死之前说过什么吗?”
“我娘说她一生最遗憾就是没有为你生下一个儿子,没为朱家留后,她走后让你一定要再找个喜欢的姑娘为朱家传宗接代,她在天之灵才会安心”。
兴平王继续道:“之前你小,父王自然不放心你,现在你也大了,父亲也想着完成你母亲的遗愿,你若不愿意,那父亲便一生不娶”。
第60章 提亲
朱心悦看着王爷满脸诚心,心里明白父王确实为了她没有续弦。
她决定不再阻拦父王娶亲。
林黛玉自从上次见到那位手拿折扇男子后,心中时常浮现出他的身影。
她以前从来没有这样过,作为深闺中的大小姐,一直都接受儒家教育的熏陶,从小就读四书五经,行事则循规蹈矩。
宝玉,似乎渐渐从她的记忆中淡去。
每当她想起手拿折扇的男子时,眼前就会浮现一些模糊的画面,让她的小脸变得绯红。
她感到害羞和不安,急忙让雪雁取来盆清水来洗脸,试图平静内心波动。
随后,觉得得活动活动,她便走出房间,漫步在沁芳亭。
春天到来,万物复苏,百花争艳,五彩斑斓的蝴蝶翩翩起舞,让人心旷神怡。
她穿过沁芳亭,沿着柳堤缓缓前行。
突然,看到湖面上有一对鸳鸯正在嬉戏,它们相互依偎、亲密无间。
这一幕让林黛玉不禁感叹,鸳鸯们如此幸福,而自己却依旧孤独无依。不觉悲从心来,泪水夺眶而出。
那天被王爷拒绝入门的林如海并没有放弃。今日,他再次来到王府拜访。
那门人见又是他来,便不理会他,林如海赏了他五两银子吃酒,他这才去通传。
王府西南角是王爷的书房内。
只听下属禀报:“王爷,林如海求见”。
王爷知道林如海来的用意,本想拒绝,但是不想驳了荣国府、宁国府的面子道:“让他进来”。
林如海见王爷召见,心中自是欢喜。
进屋又是打千儿又是跪地道:“问王爷安好”。
王爷见他知礼数,便请他起身。
他扫视了一眼王爷,只见他确实是那晚那扇的那位,心中欢喜又增了几分:道:“小人膝下有一女,尚未出阁,得一和尚点化,需嫁王爷为妻,否则性命不保,王爷心地善良,想必不会见死不救吧”。
林如海也是开门见山说道,说完瞧了一眼王爷。
只见王爷写字的手听见“为妻”时顿了一下。面无表情,只顾自地手握毛笔,在宣纸上书写着。具体写什么,距离太远也看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