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吃瓜在年代文里拿编制(107)
等到下一次,养殖场如果能够做大,还要继续招工的话,知青们就要和你们一起竞争岗位了。
你们也别说我偏心不偏心的话,你们自己数一数一个养殖场需要多少人手,知青点现在也就占了四个位置,你们还好意思说不公平吗。
行了,今天的会就开到这儿,过两天村里会写一块地出来做养殖场的场地,到时候也要招人去建造,同样也是算满工分的,想要干活的现在就去金会计那里报名,到时候选好位置就要立刻开工。”
村民们这一下是彻底安静了下来,再也没人敢说不公平之类的话了,却有人提出问题:“村长,那养殖员员的名额该怎么分配呀?有多少个名额啊?”
“村里开会讨论过了,这一批名额也就二三个人,打算优先选择村里的贫困户,还得要爱干净,干活利索的。
到时候选出来的人就来抓阄,看的是自己的运气,谁也不能怨谁。”
村民们还能说什么呢,大队长都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大家也只能接受了。
更何况他们也不是没有机会,只要这个养殖场办得起来,以后肯定是要招工的,这时候闹事,要是让大队长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下次招工说不定就没自己的机会了。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李高阳和大队长他们忙着去选地址建场地去了。
江盼鱼现在也开始忙了起来,她要精心照顾这些鹌鹑,让它们多多地交尾,产下更多的种蛋。
为了这个事,八小队的队长也没分给她太多的任务,就怕她忙不过来耽误了正事。
养殖场的场地已经选好了,就在村里 的牛棚附近,二十个小伙子花了半个月的功夫就把场地给盖了起来。
房子的墙面用的都是土坯砖盖起来的,屋顶用了大梁,檩条,椽子做出了框架后,然后用芦苇杆杆编成的席子铺上去封顶。
再用搅拌过的泥浆抹在席子上,趁着泥浆没干的时候再铺上一层切碎的稻草,再抹一层泥浆。
然后用白灰和废煤球渣砸成渣加水搅拌成黏糊状的黑泥,用工具将黑泥敲打结实,形成沙石片,然后将这些沙石片铺在泥浆上。
然后再抹上一次泥浆,用编得整齐的稻草铺上去固定好就行了。
土坯房还要用麦糠掺稀泥和好的泥巴把墙面抹平,看上去平整一些。
这样造价很便宜,而且冬暖夏凉,而且远离居住区比较安静,这就是一个不错的养殖场所了。
不过北省这边会下雪,所以还得砌火炕和火墙,这样才能保证鹌鹑可以温暖过冬不影响产蛋。
杨老八也赶工做了不少鹌鹑笼子出来,现在万事俱备只欠鹌鹑了。
这半个月的时间,让江盼鱼收获了两百多个种蛋,大队出资将种蛋包括那些正在下蛋的鹌鹑都买了下来,只留给江盼鱼两只鹌鹑下蛋吃。
二百多个蛋和二十六只鹌鹑,鹌鹑蛋按照一毛钱两个一共是十一块。
鹌鹑因为正是会下蛋的好时候,大队长也没占江盼鱼的便宜,直接一斤一块钱收购,二十六只鹌鹑总共也就三斤多一点。
加上鹌鹑蛋的十一块钱,江盼鱼怒赚十四块三毛钱。
吴大娘和八卦姐妹天团她们从江盼鱼手里买回去的种蛋如今也破壳了,也都被大队长给买走了。
鹌鹑被送到了新盖出来的养殖场里养着,江盼鱼这个养殖员就正式上工了,每天也是拿满工分干活的人了。
至于鹌鹑蛋嘛,自然是少不了江盼鱼到处去借抱窝母鸡来孵蛋了。
就在江盼鱼走马上任的第三天,养殖场的新员工周凉妹和夏满桌就来了,都是两个中年妇女,年纪不过才三十来岁,可脸上的沧桑却像是五十岁一样。
她们两个都是家里没了男人,一个女人要养活一家老小,生活着实不易。
江盼鱼和她们认识过后,就带着她们一起上工了,照顾鹌鹑的工作其实算是简单的,毕竟农村地区家家户户都是养鸡的。
养鹌鹑跟养鸡其实也没有太多的区别,只不过要更加精细一些。
江盼鱼带了两天之后,两人就上手了,江盼鱼就开启了轮班制,每天的打扫,捡蛋,喂食,挖野菜,摸田螺,找蚯蚓,这些细碎活计,三个人轮流搭配干活这样才显得轻松一些。
养殖场走上了正轨,虽然现在里面的小鹌鹑还不是特别多,但江盼鱼她们也是闲不下来的。
每天照顾好小鹌鹑之后,当个养殖员就得分头去挖野菜,摸田螺,挖蚯蚓。
预备着等下一批小鹌鹑大规模出壳之后可以有东西可以吃,还要弄一些存储起来作为鹌鹑在冬天的饲料。
野菜还好处理一些反正洗干净了晾晒干了就可以收起来了,田螺和蚯蚓得洗干净了,煮熟了然后晾晒,等干了之后还要进行碾碎,然后再进行晾晒,等到彻底晒干了水分,就可以收起来了,这样步骤就多了一些。
虽然细碎的工作,一天天的总也做不完,却总比下地要轻松了不少。
到了八月底,九月初,江盼鱼这边最新一批的小鹌鹑在鸡妈妈的孵化下破壳了,养殖场里一片生机勃勃。
这半个月那几十只鹌鹑又下了一批蛋,江盼鱼几个挑出了种蛋之后,剩下的就被江盼鱼就交给了大队长。
大队长在拿着这些不能孵化的鹌鹑蛋去进行鹌鹑蛋比赛了。
为的就是想要比一比,是谁做出来鹌鹑蛋最好吃,谭雁露这个作为内定人员自然也要参加了,她不仅要参加还得打败其他的比赛人员,才能坐稳这个技术人员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