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靠吃瓜在年代文里拿编制(144)

作者: 喜欢黄心菜的陈小凡 阅读记录

虽然说现在是计划经济 ,但是不管在哪个年代,都是有富人存在的,那这个年代比较少见那也是有的。

首都作为国家的心脏,最不缺的就是有钱人,鹌鹑肉这种补品只有在这种大城市才能卖得起高价。

而连修然确实也没有辜负李高阳的期望,过了年之前,连修然一通电话就打到了镇上,李高阳和大队长两人,匆匆忙忙就赶到了镇上去。

等他们回来的时候,满面红光喜气洋洋的,江盼鱼作为养殖场的一员才知道,原来的连修然在北京给他们找了门路,人家今天就是来下单的。

养殖场以及那个制作鹌鹑蛋的小作坊忙了好几天,做出了一批新鲜干净的鹌鹑肉。

因为线是连修然牵的,李高阳还需要带着这些肉干亲自北上一趟,拿下这个订单才算完事了。

李高阳原本的不乐意去的,毕竟林子红现在怀上没多久,还是想在家里陪陪老婆。

没想到却被林家人上下都给嫌弃了,林妈表示:“要忙你就去忙,闺女叫她来家里,我照顾几天就好了。”

林子俊子则表示:“这时候不去干活,你多挣点钱,指望着以后你儿子你闺女跟着你吃糠咽菜吗。”

李高阳只能灰溜溜的带着行李踏上了火车去北京。

这一趟行程很急,李高阳赶在过年之前回来了,他带去的几箱子鹌鹑肉干已经全部卖掉了,换成了合同和大团结回来了。

鹌鹑肉干自然比不上没有猪肉那么受欢迎,但是因为它身上的药用价值,所以北京那边的收购部门给出了4四毛钱五一斤的收购价。

李高阳带过去足足有一百斤的肉干呢,全都卖掉了,虽然只有四十五块钱,但这个可是纯利润,养一只鹌鹑可以赚两份钱,怎么算都是划算的。

大队长拿着合同和钱,拍板决定要扩大生养鹌鹑的养殖,有钱收入有钱赚,村里的干部自然就没有不同意的。

第114章 场和厂

又赚了一笔外快,莲山村的鹌鹑养殖场再一次扬名了,而且成为了十里八乡最富的一个村子。

大队长就开始忙着要把养殖场和作坊给扩大,变成了一个正经的厂区。

要是真能够改变成功,江盼鱼他们也算是可以领工资的人,哪怕金额不多,那也算是个工人呢。

据说镇上的领导也来也想来分一杯羹,却没想到大队长倒是挺有能耐的,硬是顶住了压力,不知道通过了什么路径,竟然一路绿灯拿到了建厂的资格。

江盼鱼的养殖场变成了养殖厂,小作坊也变成了流水线,里面的工作人员正式成为工人,等过了年,还要再招工呢!

这一下子连山山村就彻底出名了,连山村的小伙子大闺女婚姻市场一下子就变得炙手可热起来,不少姑娘都愿意嫁到连山村来,她们也想进厂当工人呢。

本村的大闺女也不愿意外嫁,都想在村里找就行了,她们也想争取这个机会进厂当工人。

江盼鱼和谭雁露,李高阳等几个负责人这几天一直都被人明里暗里的用钱和礼物各种暗示过。

只不过三人不会答应就是了,招什么工,怎么招工,招多少人,知青点当初和大队这边商量过的是要合作的来的。

主打的就是一个公平公正,不落人口舌,那些来送礼走后门的人一个个都无功而返。

等到大队开会公布了招工方式之后,那些想要走后门的人也不热络了,反正也是无利可图又何必热脸去贴人家的冷屁股。

李高阳和谭雁露怎么想的不知道,反正江盼鱼还有些失望,那些想要走后门的人一个个围着她转,嘴里就跟抹了蜜似的不停的讨好她。

说实话明知道他们有目的,可那些讨好人的话,听到自己的耳朵里,心里是异常满足的,这一下人家不理你了,江盼鱼还有些失落呢。

果然呢,想让别人讨她开心还是得有钱有势有权才行,也不知道我国的第一所男模会所是什么时候开起来的,江盼鱼觉得自己可能等不了那么长时间。

还是得好好学英语才行,她记得港澳那边似乎在这方面就已经有很成熟的系统了,国内不能满足她,江盼鱼只能去外边找乐子,想一想还真是甜蜜的苦恼呢。

就在这时江盼鱼突然收到了一封来自北京的信,一看信上的地址和字迹,她顿时就有一些心虚。

还记得在年头的时候,江盼鱼请了探亲假去北京,原本是想去看看自己的四合院的,后来又取消了这个计划,后来她在墓园的路上遇到了一个小男生宋玉泽,这信就是他写的。

当初江盼鱼要回来之前,答应过宋玉泽要写信给他,但是江盼鱼想来想去,也不知道要跟一个小男生说些什么。

当然更主要的是,江盼鱼不想担起这种责任,她是属于那种别人先对她付出的对她好了,江盼鱼才会回应的那一种。

当然做任务时的付出不算什么,那毕竟是有酬劳的,这是属于买卖,是属于劳合法劳动所得,自然就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宋玉泽一开始就要江盼鱼先付出,那怎么可能呢,从心里江盼鱼就不乐意,因为他知道她自己,她怕她怕付出之后得不到应有的回应,所以江盼鱼拒绝付出。

而且写信寄信也是要钱的,邮票什么的都要自己出,江盼鱼就觉得她没必要出这笔钱。

所以在回来之前,她就写了十来封万金油式问候信,都是写给于宋玉泽的。

内容都是你好一点了吗?你吃了吗?你玩什么呀?你读书了吗?各种各样的万金油式的问题,简称糊弄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