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吃瓜在年代文里拿编制(18)
出了站台之后,一看时间都已经将近七点多了。
这个年代可是没有路灯这种东西的,天又黑得早,几个人不得不在火车站里先对付一宿。
等到了天蒙蒙亮的时候,一群人才背着行李步行到汽车站。
乘坐汽车下县城,还得再转车到乡镇,再步行找到知青办。
到了知青办,还得知青办的人去通知人来接他们。
这一天折腾下来,一个个都人仰马翻的。
疲劳再加上饥饿的身体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辗转公交走了一整天,到了知青办的时候,一个个都瘫倒在地,动都动不了了。
就跟隔夜的韭菜一样,蔫蔫巴巴的一点精神都没了。
而杨桂英和陈腊梅两位选择在抵达了镇上之后就和他们分开了,她们是本地人不用的人来接就自行回家了。
几个人稍微歇了一下,然后从知青办里倒了几杯热水,就着自己身上带来的干粮吃过饭,才算是缓过了一点劲。
到了晚上的八点多,总算是来了几个人来接应他们这一批新来的知青。
事实上在知青办等着人来接的,可不单单是江盼鱼他们几个人。
来自全国各地的知青,足足有三四十人呢,在今天晚上都汇聚到了一起。
来接应知青的都是下面的几个村的大队长,因为是事先早就分配好了的,知青们也很快就找到自己要分配去的地方。
江盼鱼他们是被分配到到双林县玉山镇下面的连山村。
连山村的大队长,一副典型的农民打扮 ,看到江盼鱼他们就一指自己身后的板车:“行李放上来,等一下要走回去的。”
不用背着行李,几个人都高兴了一些,纷纷把行李放到了板车上。
又过了一会儿,又有几个人来到了连山大队长这里。
大队长核对过名单之后,就带着知青们离开了知青办,往连山村走去。
因为是摸黑走路,一行人走得慢,在路上,知青们也和大队长说上了话。
众人很快就了解到了连山村的一些情况,比如村里的劳作是分成十个小队的,他们这一批知青到时候会被打散并入到各个小队之中。
大队长说的和杨桂英陈腊梅所说的事情倒是分毫不差。
因为他们是新来的,没有粮食可以吃,村里会先借给他们一部分粮食。
等到年底算工夫分粮了,再从工分里面扣出来。
如果工分还有的话,就可以换成粮食来吃,当然想换钱也可以,这也是一种常规操作了。
不过他们现在要是手里有钱的话,也可以拿钱换工分,工分再来换粮食也是可以的。
一班人到了连山村都已经是九点多了,夜幕下的连山村十分地静谧,这里就是整个故事开始的地方。
大队长带着他们去大队办公室做了登记,在这个空档又有人来了,大队长指了指来人:“他叫李高阳,是知青点这个集体户的户长负责人,有什么事找他就行了。
你们都跟他先去知青点 ,你们先安顿睡一觉,明天一早到粮仓那边先领你们的粮食,把该办的事情都办了 ,短了什么,缺了什么就抓紧时间去办好,一旦下地干活了就不能随便请假了,那是要扣工分的。
李高阳这人就教给你了,该怎么安排按照规矩来。”
“知道了,大队长。”李高阳应了一句,就领着新知青一路走到了知青点。
江盼鱼打量了一下,知青点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总共就一排连房,门上挂着不同颜色的门帘,深色的是男生宿舍,浅色的是女生宿舍,门帘是草珠子做的是厨房。
他们这一批新知青总共就八个人,四男四女,江盼鱼、谭雁露、沈诗蕾和刚刚认识的陈小雪跟着老知青李云英去了女宿舍。
进了屋子,里面只有一盏油灯那微微的亮光提供了光线,除了李云英还有一个老知青赵秀珠,和她们打过招呼后,躺下睡觉了。
房间昏暗,大家都累了,就急着要睡觉,地方不大,空位都是几个女孩子石头剪刀布选的,沈诗蕾运气最差从头输到尾,只能选最差的门边,那真不是个好地方,屋里的一只马桶就放在门后面,方便晚上上厕所用。
沈诗蕾睡觉时,脚正对着那马桶,就一两步路的距离,那味其实是闻得到的,就别提有多糟心了。
江盼鱼和谭雁露都选了里面的位置,剩下的位置,赵小雪也不用选了,在沈诗蕾的旁边。
而女孩子的一切活动基本上是在床上完成的,因为地方也不大,说是床也不对,应该是北方都有的炕,毕竟天气冷,冬天不烧炕还真受不了。
那炕是土炕,李云英虽说有打扫过,可还是有灰尘的,她们也顾不得要铺报纸了,将行李盖一打开,吹了灯就往炕上一躺,眼睛一闭就睡着了 ,可见都累成什么样了。
江盼鱼在一声嘹亮的鸡鸣声中醒过来的,睡了一个晚上,她总算是觉得精神好了很多。
旁边的谭雁露几人也被鸡鸣声给叫醒了。
第15章 落户
大家起床洗漱,昨天大家都累坏了,都顾不上洗澡就先睡下。
现在一恢复了精神,就闻到自己身上的馊味,其实也是正常的。
在火车上哪里有水让你洗澡呢,而且还是七月天,昨天出了火车站,又奔波了一天出了一身汗。
这时候,哪怕谭雁露这个女主角都不能幸免,大家都是一身汗一身灰的邋遢样。
大灶上烧了两锅水,新知青们梳洗了一番,这才一身干净的出现在老知青的面前。
谭雁露自是不必说,一出现就让男男女子的目光落在她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