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年代文里教种田(24)+番外

作者: 晶晶子 阅读记录

许域买的时候就料到可能会有人想蹭便宜,对于刘大力的不要脸行为,他心里毫无波澜。

怼完刘大力后,许域上手演示硼砂怎么用,“就像这样搅拌均匀后,我们用喷壶喷洒在油菜叶面上就行,记住是叶面喷洒。”

演示完,许域开口,“好了,如果有想要用硼砂的,去到刘队长那里登记。”

许域看完姜剑威和刘国强的操作没错后,直接离开去上课了。

其他人还是不愿意离开,硬是看完姜剑威他们喷完硼肥的整个过程才满腹心事地离去。

【作者有话说】

人物都是杜撰![摊手]

今天写的时候发现12章胜利油菜有bug(六十年代在三个油菜大省份推广了,但是之后一直在改良!)已经改了,急死我了。

之后也可能有很多bug,大家可以帮我指出,能改我就尽量改,不能的话大家就当是我的私设了。(躺平.jpg [化了][化了]

硼砂1970年已经禁止当作食品添加剂,但是现在面食中好像还是有微微微量的。

现代的油菜籽亩产是400斤左右,厉害的能到六百斤。

油菜使用最多的时候是在基肥的时候用,大家就当许域穿过去的时候油菜已经种完了吧哈哈。

油菜籽用的化肥比水稻多,是在同等质量产物上来看的,之前看资料看岔了。

还有这个化肥厂原型参考了太原化肥厂,现在没有被拆,就是不再用了而已。

为什么大家不愿意评论啊,我好心痛。[爆哭][爆哭]

明天应该也有一更,啊啊啊快写不完了,下次再也不想写这种要那么多资料的小说了。

第14章 《科学通报》

小车带来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有一部分人在看完施肥整个过程后还是向刘国强那要了硼砂施肥。

陈若浓作为重生的人自然清楚硼砂的作用,也拉着顾诞一起要了硼砂。陈源一咬牙,作为好兄弟,也买了。

袁立那一批老知青并不看好许域,听到陈若浓和陈源都买了,嘲讽新来的知青真是一群傻子。

许域昨天已经和刘树人说过他上午会晚些来,所以他不急着去公社,他转去邮局看看年前给便宜爹的信的回信。

许域打开信封,便宜爹果然害怕了,随信寄来一百来块,不过在信里暗示着他身上没有一分钱了,心疼许域才把存款给了许域。

许域可不信许光汉只有那么点钱,但他知道兔子急了会咬人,之后还得让许光汉吐钱呢,许域没有再逼许光汉,也不给他回信,收了钱就离开了邮局。

地质是祖母,土壤是妈妈,气候是爸爸,作物是儿子。【1】

刘树人不再只是在课堂上教授许域知识,刘树人带许域去耕地里监测肥料效益的长期实验。

试验田里分布着数十个试验小区,分区域种着棉花、油菜、白菜……

许域用土钻凿开小圆孔,挖至几十厘米深后,随后刘树人插入监测仪,之后回埋间隙,这样能确保仪器和土壤紧密接触,实时查看土壤水分温度梯度变化,把握浇水施肥的恰当时机。

随后许域把便携式土壤呼吸测量仪插入土中,监测土壤的二氧化碳浓度,监测土壤呼吸。

把风速测量仪举至身前……

许域感觉自己回到了大学的生态学实验,无数次地记录数据,第二天醒来又是重复前一天的工作。

刘树人对许域的干净利落很满意,他觉得这个徒弟收得太对了。

……

新华社讯,“我国南方各省区抓紧春季造林的大好时机,掀起了群众性的植树造林热潮。”【2】

姜剑威一大早上带上铁锹和镐头随着刘国强去红旗大队的山沟沟里去种树去了,山坡上有成排一两米的松树,明显是种活了,但是还是成活率不高,死了不少,红旗大队的任务是种满这个山沟沟,给树苗挖坑,深度不够还会被返工。

种上树苗后,给树苗浇上定根水后才算完成。

中午就吃几个大馒头和几碗热汤,下午接着干到太阳下山。

时间踏入三月份,风吹过油菜花田,原本绿油油的油菜田变成了最饱满的明黄,在高处俯瞰梯田上的花海,风一吹,一层一层的水波纹荡漾开。

油菜开花就不能施肥,不然会出现贪青晚熟,造成菜籽减产。这是老农民一代传一代的经验之谈。

刘国强听到许域还要在开花期给油菜施肥,差点原地蹦起来,“还施肥?!不行不行,这不胡闹吗?我种了一辈子的油菜怎么可能不知道油菜还得施肥!”

许域努力解释,“不是,油菜开花只是不能施氮肥,咱们自己用的农家肥里面含有氮肥的复合肥,所以用了才不好,我之前在化肥厂买回来的磷钾肥和硼肥,不含氮肥的。”

打破一辈子的常识可不容易,刘国强纠结不已,之前硼肥就算了至少是合常理地施肥,现在让他在开花期施肥这不是要他的命吗?!要是油菜籽减产了,红旗大队之后的菜籽油少了会心疼死,甚至达不到要求的任务油的标准,这半年白干啊!

刘国强还是拒绝了,“不行,许知青啊,你去打听打听,没有哪家会在油菜开花时侯施肥。”

许域试图再解释清楚一些,可还是无用,刘国强打心里觉得这太离谱了,根本听不进许域说的话。

许域一脸沮丧地回去,姜剑威在做凉拌野葱,在种树的山沟沟旁边有着一片泛滥成灾的野葱地,去种树的人都挖了一大把野葱回来。

野葱洗净后加入蒜末,用热油泼后加入酱油白糖就可上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