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朕,亡国昏君???(23)

少顷,他收敛了嬉笑的神色,看向宋时裕道:“按照宗谱寻找皇嗣这件事便交给你来办了,事成之前,切勿走漏半点风声。”

“是。”

商议完此事,段云枫将几人送出府,萧珩回到自己的书房中,李进喜摒退左右,确认屋外没人后,与萧珩道:

“殿下真的要让镇北王另立宗嗣?”

萧珩垂眸扫过手中的一叠请柬和礼单,主要都是些试图通过他和段云枫攀上关系的人送来的,大部分都来自燕朝旧臣。

自李冀昌提出迁都之后,这些大臣无不人人自危,李冀昌一旦迁都汴州,他们必将失势,以李冀昌对燕朝旧臣的清算力度来看,他们日后能否保住性命都是个问题,其中有不少人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如今势力唯一有可能与李冀昌抗衡的镇北王身上,希望段云枫能尽快拥立宗嗣,否决迁都的提议。

他神色淡淡道:“不会。”

李进喜:“那殿下是打算?”

萧珩抬起眼眸,“下道诏书,让他们知道皇帝还活着不就行了?”

段云枫他们需要的是一个抗衡李冀昌、讨伐安有良的正统之名,而论正统,谁又比得过自己这个皇帝。

无论嘉宁帝萧桓之前有多么荒唐,但只要他还活着,他就是大燕绵延二百年国柞最没有争议的继承人,是“上承于天,下应社稷”的皇权象征,比立任何一个姓萧的宗室都更有说服力。

当然现在还不到萧珩亲自出面的时候,但假他人之手下道所谓的诏书,说自己被安有良挟持去了凤翔,要段云枫前去救驾勤王不过是顺手的事。

思及此处,他目光缓缓扫过那些请柬……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找一个在朝中威望足够,又对大燕忠心耿耿的人去帮他办这件事。

找谁呢?

第11章

萧珩翻完那叠请柬,将送礼的这些人与萧桓记忆中的那些大臣一一对应起来,“怎么不见中书侍郎王沐川的家眷来送请柬?”

萧珩对这个王沐川印象还算比较深刻,一是因为他乃自己心腹能臣尚书令王博言的后人。

二是因为嘉宁帝萧桓刚继位的时候,这个王沐川还是宰相,当时河北起了叛乱,眼看叛军一路就要打到洛阳,萧桓吓得不行,连夜收拾自己的唱戏班子就想“南巡”蜀地,还是王沐川拦住了他,说陛下不必惊慌,镇北王的勤王之师已翻越太行山,必能在前线挡住叛军,陛下此刻离京只会动摇军心啊,随后王沐川积极传檄四方、号召藩镇讨伐叛军,镇压了叛乱之后却因为说话总是直来直去,得罪了禁军中尉安有良,被对方以左脚率先踏入殿门为由罢免了相位,贬为中书侍郎。

萧珩以公主的身份与段云枫成亲之后,仍在朝中为官的这群燕朝旧臣都恨不得通过自己这个“公主”攀上段云枫,倒是唯独不见中书侍郎王沐川遣人登门拜访。

李进喜道:“据说李冀昌提出迁都之后,这位王侍郎连夜将家眷都送出了洛阳城,只有自己留了下来,似乎是准备……死谏。”

萧珩将桌上的请柬叠拢,“明日早朝前,去见一见这位中书侍郎。”

……

翌日。

卯时刚至,晨光熹微。

王府祠堂巍峨的牌匾下燃着一炉青烟,陈旧的紫檀供桌前摆着二十一副祖宗像,其中官拜宰相者共有九人。

王沐川穿着熨烫好的绯色朝服,抬头凝望着那一张张伴随燕王朝走过兴衰更迭的肃穆面庞,缓缓点上最后一支香,他独身一人孤寂的背影在那恢宏空寂的宅檐下缩成了一个细小的黑点。

“走罢。” 他上完香,跨过拱门,正准备吩咐长随备轿,却听下人匆匆来报道:“老爷,府外有贵客求见。”

王沐川微微诧异道:“谁?”

那人答:“是段将军府的昭义公主。”

王沐川心下一惊,他从未见过这位昭义公主,只是有所听闻镇北王世子似乎对公主一见钟情,直接迎娶了这位公主,他虽一时琢磨不透对方的来意,还是立刻道:“快将公主请入正厅。”

随即他同身侧的长随一道匆匆赶往正厅,少顷,只见一人身着素色常服不徐不疾地走了进来,对方面带帷帽,白纱遮盖住了面容,装扮似有意从简,身边只跟了位太监,举手投足间的仪态却难掩周身贵气。

王沐川拱手作揖道:“臣拜见公主,不知公主突然造访所为何事?”

萧珩在太师椅上坐下,抬了下手示意他不必多礼,随即朝李进喜使了个眼神,后者当即心领神会道:“殿下有几句话想单独同王侍郎讲,可否取笔墨来?”

王沐川愣了一下,“……自然。”

他掩下心中疑惑,命左右取笔墨来,随即摒退了屋内的下人。

待李进喜走出屋去将房门掩上后,萧珩提笔写道:

——王侍郎府中怎不见其他人?

王沐川见罢苦笑了一下,“说来惭愧,臣恐朝上发言有失,累及家人,故让妻儿老小提前离开了京畿。”

萧珩又问:

——王侍郎是为了迁都一事?

王沐川见自己心中所想忽然被旁人一语道破,他抬眸看向萧珩微怔了片刻,答道:“正是。”

萧珩:

——王朝兴衰,如日月更替,乃自然之律,现今大燕气数已尽,实乃天命,王侍郎为何不顺应天命,效忠新君?既能保全自身,又能守住王家尊荣,即便你今日在朝上拼死进谏,又能掀起几分风浪,楚王已下定决心要迁都,王侍郎何必去触他的霉头,非要学那迂腐文人,撞个头破血流?就为了留一个清白的身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