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古代升官发财的日子(135)

作者: 熠柠 阅读记录

“回程时恰巧顺风,行船速度便能快些,而且……”萧穆琰紧紧圈住他的腰,感受来自怀里的温暖,满身的疲惫似乎一扫而空,“我好想你,日夜盼望早些与你相见。”

“我也想你。”江璟云低声喃喃。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半载未见,相思满溢。

自萧穆琰接下训练民壮的任务,两人早出晚归,各自忙碌,时常见不着对方。待开始海运后,更是一年半载都难得见上一面。

两人腻在一起互诉衷情,许久,江璟云才问道:“这趟出去可还顺利,收获如何?”

萧穆琰点头,海港人多,他边往岸边走边说道,“咱们的商品在北边十分畅销,每次运到,不出半月,定被抢售一空。”

路走半途,遇到许久未见的哑女孙氏,笑意盈盈站在原地向两人行礼。

刚想上前打招呼,就被高大的萧穆琰挡在身前,只见他微微颔首示意后,便拉着江璟云快步走远。

江璟云笑着掐他腰间软肉:“你干嘛啊,这样多失礼。”

萧穆琰嘴唇紧抿,看他的眼神既委屈又可怜。

三年里,县内陆续推广不少政策,其中利用近水的低洼地修筑鱼塘,挖出的淤泥则作为塘基种植桑树,形成“基上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的桑基鱼塘生态模式【1】,既可预防雨季洪涝,又能肥鱼饱肚,产出的蚕丝洁白柔顺,质量上乘。

而当初江璟云以高额诊金“讹”回来的孙氏,一双巧手,不仅纺布能力了得,刺绣更是巧夺天工,现如今已是县内一间绣坊的掌柜,求娶的人踏破门槛。

却被告知,她早已卖身给知县大人,将所有人拒之门外。

那段时间,坊间都在流传关于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弄得江璟云家里的醋罐子天天倒,翻来覆去地折腾他。

没想到时隔这么久,萧穆琰还记着这事。

“都是子虚乌有的事,”江璟云摇晃衣袖,踮脚在他耳边低声哄道,“我心里只有你一个,绝无他人,别吃飞醋了好不好?”

好说歹说,才将人哄好,未曾想,才走出几步,又遇上熟人。

石海村的小哥见到江璟云,眼睛就是一亮,眉开眼笑地迎上来:“大人,您今日怎么有空来这边,是来瞧养殖地情况的么?”

“不是……我是来……”江璟云拒绝。

只是话未出口,就被热情的石小哥打断:“来看人工养殖珍珠?在这边,让小的给您带路。”说完不由分说,领着两人就往海滩走。

利用在基建方面无往不利的水泥,江璟云在海边筑堤、建坝进行鱼贝养殖,晒成易于保存的海鲜干货,煲粥、炖汤都可,美味营养、鲜味十足,在内陆十分受欢迎。

取肉剩的螺壳海贝也没有浪费,通过雕、镂、镶嵌等手段,绘成的山水、花卉、鸟兽等精美图案在光线照耀下,螺钿闪烁五彩斑斓的光泽,华彩熠熠,绚丽夺目。

繁复又精致的螺钿器具,一经推出,立即受到豪门贵胄的吹捧,成为上层人士不可或缺的奢侈品。

尝到甜头的江璟云,又将主意打到另外一样奢侈品上:珍珠。

在古代,珍珠只能靠天然蚌类产出,且潜入深海采集,十分危险,故数量稀少,十分珍贵。

但在现代,珍珠是可以人工养殖的。

磨成球形的贝壳作为珠核,植入壳内软体饱满的健康育珠母贝体内,然后装在网笼里进行养殖,一至两年后便可开贝取珠。

算算时间,如今正好是收获第一批的时候,难怪石小哥误会,以为江璟云是特意来验收成果的。

养殖的珍珠开出来又大又圆,富有光泽,一看就属上品。

围观的渔民啧啧称奇,石小哥更是一张大脸直接凑到江璟云跟前,眼里闪烁的全是对金钱的渴望:“大人,这能卖不少银钱吧?”

江璟云颔首,让人将这批贝壳全部开出来,又转头吩咐石小哥:“你去海港那找江家管事,会有专人过来采买,价格绝对公道。”

“好嘞。”石小哥闻言,兴高采烈地往海港跑。

“记得余下部分缴纳赋税。”江璟云不放心嘱咐道。

“大人放心,我们都晓得。”留在原地的渔民连连保证,知县为百姓做如此之多,他们自然不会让人难做,该守的规矩一样不少。

顺路视察完滩涂养殖的情况,江璟云才从公务中脱身,拎着渔民们热情塞来的两兜海鲜,与萧穆琰一齐回了家。

年轻人都在外面各自忙活,只有江家二老在家里,见两人回来,江大伯乐呵呵地招手:“回来啦,快来尝尝我今早特意上山摘的新鲜荔枝,可甜了。”

“你少吃点,留些给孩子们。”大伯娘一把拍掉江大伯拿荔枝的手,中气十足地吼他,“一颗荔枝三把火,待会儿又要喊牙疼。”

“不吃就不吃,谁稀罕。”江大伯小声嘟囔,随即给自己倒了一杯茶,“那我喝茶总可以吧。”

茶叶是今年刚下的新茶。

福县山多丘陵,气候温润,土质深厚松软,最适宜茶树生长。

当初以需要人手为由,哄骗二老来福县长住,但两位老人干了一辈子农活,还是更愿意亲近脚下的土地,江璟云便直接掏出家里压箱底那点钱,买下两座山头,全部用来种茶树。

为充分利用土地,山上还套种不少本地常见的荔枝、芒果等果树,二老守着这两座山,精心伺候三年,今年初见成果,江大伯就忍不住炫耀起来了。

江璟云这个人精,自然十分捧场,笑脸迎上去道:“大伯,也给我两倒两杯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