赘婿科举路(129)
最让人意外的便是徐天赐,徐七郎回来了。不是没人有异议,但是他能站在九皇子身边,还有什么好问的。
徐家当年的祸事有诸多疑点,一场冤案葬送了徐家满门。
这一夜,许多人都没能安枕。
齐朝在齐武帝的糟蹋之下,变得一团糟,齐承帝继位后,有着处理不完的朝政。本着有难同当的心思,他拉着满朝文武一起忙活。
齐承帝看着内阁的折子,再想想冗余的官员,有些头疼,“浩然,你说这个恩科要开吗?”
“陛下继位总要给天下人一些恩惠。”大赦天下刚被齐武帝给用了,除了恩科,也没什么其他好选的了。
“你那侄子也该参加会试了吧?”
徐七郎翻折子的手顿了一下,他记忆中的小侄子还只是个黄口小儿,如今都已经有十八岁了,也不知道姐姐现在是什么模样。
“也许吧。”
“国库养了一堆的官员,然食禄者依旧与民争利,于社稷无益。”
徐七郎知道齐承帝想要削减官员,但是如今却不是合适的时候,“科举总能选出了好苗子,等这些好苗子成长起来,再替换掉那些个蝇营狗苟之辈。”
隔日,齐承帝下旨开恩科,考虑各处的考生赶到京都需要不少的时间,这次的会试就定在了五月初。想着徐京墨这次大抵回来考试,徐七郎就避嫌了,主考官的交给翰林院学士秦卓轩。
这也是一种施恩,对老臣的施恩。秦卓轩本身学识也很出色,倒也不担心出什么乱子。
徐京墨听到恩科的消息时,心里总算是踏实下来,终于能去参加会试了,左言、杜领航等人都给他写了信,话里话外都是让他赶紧进京。如今新皇登基,他的舅舅更是内阁阁老,他再也不会因为徐家人的身份被考场拒之门外。
徐子凌更是坐立不安的,徐七郎还活着,而今更是重新回朝堂。徐家的冤情一定有昭雪的翌日,那么她要不要回京都去?
“母亲,待我先去京都。”徐七郎在刑场失踪,再回来时,摇身一变成了内阁阁老,他想知道这个舅舅是不是还认自己是徐家人。
“也好,委屈你了,等了一年又一年。”
徐京墨握住母亲的手,“儿子不委屈。”
徐子凌看着高大的儿子,再想想他的年级,“这次若是考中,你也该与辞姐儿完婚了。”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他和她一早就定下婚事,算算时间,确实是差不多了,“劳烦母亲费心操办。”
虽然他是入赘,但是总归不是一个人走进南宫府就行了。
第66章 问吏治
同样在为婚事发愁的还有南宫家,南宫君烨自从知道徐七郎成了阁老以后,一直处在兴奋的状态。这可是阁老啊,本来以为捡到徐京墨这样女婿已经是天大的运气,没想到还能与阁老做亲家。
江晚清也是又高兴,又担心,他们看着徐京墨从九岁长到十八岁,对他的品行、学识可以输是很了解了,这样的女婿哪会有让人不满意的?只是先前为了各种缘由,是徐京墨入赘南宫家,那如今呢?
“夫君,这入赘一事就此作罢吧?”
徐家母子从来因为徐京墨的功名、徐七郎的归来提过一句悔婚或者入赘作罢之事。但是按徐京墨现在的情况,莫说官家小姐,便是公主、郡主也可配的。他们的女儿自是优秀的,但是这是结亲,不是结仇。
南宫君烨想了想,徐京墨入赘不入赘其实无甚的区别,与其这样不如他们退一步。“有劳夫人说与徐娘子,晚些时候我再和子期聊一聊。”
徐京墨要进京赶考,自然不可能让他独自一人上路,南宫君烨已经安排了商队与他同行,他本打算一道去,只是怕他误会,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等徐京墨被请到南宫家时,江晚清则去了徐家。
“子期,随风与你同行,你身边那个书童太小了,恐照顾不周。”只有随风跟着去,徐京墨才能用的了南宫家在京都那些人脉关系。
“多谢伯父。”
“本该等你金榜题名后再说,只是你和辞姐儿的年级都不小了,若是你还愿意认这门婚事,我们就先准备起来,若是不愿也无妨。”
徐京墨没想到南宫君烨说的这么直白,“伯父,子期并无悔婚的想法,母亲本也打算等我去京都后来府上拜访。”
上届的会试直接被取消了,这次恩科去参考的人数必定很多,何况每逢恩科,录取的会元都会多上些,那些不那么有把握的学子也会想来试试运气。
徐京墨打算提早去京都,避免路上的不可控因素。徐子凌忙着帮他打点行礼,才耽误了来南宫家上量婚事。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徐京墨这榜必中。
“也好,辞姐儿交给你,我们是放心的。不过入赘一事,就此作罢吧。”
“伯父,许多年以前我就告诉过您,我并不在意入赘与否。即使徐七郎成了阁老,也一样。”入赘这个身份很好,他没打算三妻四妾,遇到一些想给他塞人的,一句赘婿不纳妾就能解决许多麻烦。
南宫君烨没想到他会不同意,“男子在外,入赘终究是有碍名声的,你们的婚事不变,只是从入赘改成成婚就是。”
徐京墨还是摇摇头,“伯父,不必,此事我已经与母亲说过,她也是同意的。”
徐家的传承有他舅舅徐七郎,他的孩子姓什么都不重要。他对于随父姓这件事,没有半点执念。
“也罢,你若是哪天想改,直说便是。”南宫君烨给了他一个小令牌、一封信,“京都,南宫家的势力你尽可调用,有随风在,他知道该去找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