赘婿科举路(145)
治安,百姓安居乐业永远是官员该努力的方向,治安与教化、吃饱穿暖都是紧密相连的,治安不好,说教化有方或者税收高增长,那肯定是假的。
政令通达,朝廷安排下的差事能不能高效的完成。比如偶遇洪涝灾害,朝廷要求赈灾、重修大坝,地方官员能不能配合朝廷完成这些事情。
齐承帝的手指轻敲着桌面,问道,“这考核是与奖惩挂钩?”
“陛下,本朝的考功司评定官员的优劣后会将结果反馈至文选司,如此一来,考核就只是为了升迁。但是这还不够,做的不好不能只是不晋升,或者贬官,更应该与官员的俸禄挂钩。对于连续考核结果为差评的,或者出现严重错误的官员,更应该直接罢免其官职。”
有能者上、无能者下。做的好有奖励,升官、发奖金;做不好,贬官、罚银子、罢官。
齐承帝继续问他,“那官员怎么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呢?”
“陛下,为什么不给官员几页纸的岗位职责。”明确告诉官员他概要做什么,那些是朝廷要考核的,什么样的结果才是朝廷希望看到的。
至于一职多人,那必是不可能的,要请幕僚来帮忙也行,但是这请人的银子
朝廷可不会出,谁请的由谁出。
“你策问所提的兴教化呢?”
读书人在清高也不可否认,很多都是为了功名、仕途、前程。若是不正常开展科举,或者科考后无官职可以安排,会打击天下读书人的积极性。没人读书可不行,天下会乱的,那么解决之道就是兴教化。
府学只在府城,以后大可在州县,甚至错落开设官学。给有心向学的人一个读书的机会,这些考了科举却没有办法当官的人就可以安排回原籍去教书,由朝廷支付他们的俸禄,给予他们一定的品级认定。
当地的官员也一定会欢迎他们,因为教化是他们的考核内容,没有好的夫子,哪来的考中的学生。
第71章 “王(忘)八……
一转眼,今年的乡试都结束了。徐天赐的长子徐正贤今年下场,徐京墨对他很有信心,放榜这日大清早,他们一家三口都去了徐府,一起等着放榜结果。
徐正贤如今可是炙手可热的女婿人选,阁老之子、本人又上进,虽未考过乡试,但是上门来打探他婚事的人家亦然有许多了。为了躲避那些“偶遇”,他自考完以后就没出门过,见到表哥来,心情是肉眼可见的好了起来。
两人还没说几句话,就被徐天赐叫去书房了。徐正贤是他长子,徐家的事情,他从未避过他,甚至会刻意让他知晓,他以后的每一步都要自己想清楚该怎么走,徐家族的传承不能只靠吃老本,一定要有能干的掌舵者。
“子期,你那日有些未尽之语,是不确定,还是不好对陛下说?”
徐京墨本来打算过几天来找他说这事,既然现在问起来,那就照实说就好。“舅舅,有人曾说过京都有个显赫的贵人,这人在暗处盯着我,或者说是盯着徐家。”
徐天赐听到这个形容,脑中有什么一闪而过,但是没能抓住,“只有这线索吗?”
“那人隐藏极深,告诉我消息的人只说千万小心,若无完全把握不能轻举妄动。徐家的事情她只是隐约知道与他有关,但是究竟是为何却是不清楚的。”
花无艳不敢说太多,怕害了他们,当然她自己也未必就是安全的,即使与谢长歌成亲后,远走他乡,那人的监视也未必就放松了。
“舅舅,李柏然如果不是三皇子的人,那么会不会是他的人?”
徐天赐点点头,“我也这样想的,只是李柏然这人做事谨慎小心,到现在也没发现什么异常。”
齐承帝会在年底对官员进行一次调整,不能再让李柏然独掌户部,不然这户部始终感觉不被握在自己手里。换掉这些人,才有可能发现问题。
报喜的人来了,管家在门外高声说道,“恭喜大少爷,得中解元。老爷外面,来了许多来贺喜的人。”
徐天赐的书房是不许外人进入的,所以管家只敢在外面禀告。他闻言也是很高兴,儿子总算没有辜负他这些年付出的努力。
三人走去正堂,陆时微、徐子凌和南宫云辞正在打赏前来报喜的人。陆时微看着长大的儿子,一时也是心里百感交集,她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但是终究对儿子多了几分歉意。
晚上一家人高高兴兴吃了顿饭,徐天赐罕见的喝多了。两个三岁的龙凤胎还偷偷尝了几滴酒,弟弟徐正诚的脸皱成了一个包子,姐姐徐欣蕊明显也不喜欢酒味儿,偏要故作大人状,“这个酒酒不甜,不是好酒,下次我们要喝甜的。”
逗得一桌人笑弯了腰。
回家的路上,徐子凌的心情明显很好。“子健是个好孩子,和七郎小时候很像。”
徐京墨怕母亲又想到伤心事,便插科打诨说,“我也是个好孩子,母亲可不能只夸子健。”
“你都多大的人了,好意思和个孩子吃醋。”徐子凌虽然这么说,但是脸上的笑容却骗不了人。
看着一旁淡笑的儿媳,她又说“等你们给我添了乖孙,那肯定是咱们家最好的孩子。”
两人成婚不久,徐京墨更是打算晚点要孩子,会特意避开些日子,南宫云辞也只是打算顺其自然。冷不丁被“催生”,一下都不知该如何反应。
徐子凌拍拍南宫云辞的手,“不是催你们,这是让某个长不大的孩子认清他的家庭地位。”
说完,大家倒是都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