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赘婿科举路(177)

作者: 子非陌 阅读记录

等徐京墨终于出现在官府时,已经是十天以后。

“多谢张大人,下官这风寒来的不是时候,也不知有没有耽误正事。”

“好说好说,咱们九州可是个宝地,一年到头也见不到几个告状的人,别说耽误十日,就是耽误个把月也误不了事儿。”

徐京墨听他这话就知道自己要开始坐冷板凳了。

果然,张副使安排他先去熟悉一下公务,刘知事抱着一堆公文到了他桌上,“徐大人,这些是北边一道历年的公文,北边人少,事儿也少。”

刘知事是安排给他的属官,类似于秘书一样的存在。这位中年人是举人,也曾参加过会试,可惜屡试不第,阴差阳错就成了九州的一名知事,正九品的小官。

“辛苦了,本官先看看,若有不懂之处再请教。”

“不敢,您有问题随时召唤下官便是。”

等刘知事离开,徐京墨拿起最上面的一本公文,去年一年的公文只有这薄薄的二三十页?打开来一看,他简直要气笑了,每一页纸上几乎都只有几句话,“渔阳三月,无人参加会试”、“益州五月,无百姓报案”。

这等公文有和没有有什么区别呢?

第81章 前任渔阳知府……

徐京墨不是个傻子,那些个公文摆明了是糊弄人的,他干脆随了他们的意,每日上午去官府里做做样子,下午就回府去。

就这样荒废了一个月,南宫云辞问他,“你就不担心岁末考核得个差评?”

“九州的官员几乎没有流动,由此可见,他们的考核结果多是中等。我就算没有功绩,也一样没有差错,难不成还能给我个差评吗?”

他们恨不得立马让他高升走人,哪里会给他差评的机会,若是一个给他个差评而后招来朝廷更多的官员,岂不是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南宫云辞想起书房里那封请帖,说道“唐家主组了个局,大抵是想请我加入九州粮食商会。”

她一直在等他们来找她,只有他们先开口,她才能要到她要的信息。九州的粮食市场不正常,非常的不正常,像是被人规定的价格和货量一样。

“终于忍不住了吗?这些人怕也是在观望。”观望他与本地官员之间的关系,是同流合污,还是被地头蛇打压。

“商人本性罢了。”

徐京墨有些抱歉地说,“我打算接着乡试的由头去北边转转。”身为按察司佥事,理当去巡视一下各地的教化之事。

南宫云辞知道他这是要出手了,“多带些人。”

“我省的,你放心。前几日你带回来的那个小姑娘怎么样了?”

前些日子,南宫云辞路路遇一个小女孩儿因为偷了个包子正在挨打,便让青染付了包子钱。谁知道那小女孩儿就这样赖上她了,非要卖身给她做丫鬟,说是报恩。

她哪里会看不出她这点拙劣的小手段,若真的是穷人家的孩子,那双手怎么会没有一点老茧?既然专门选了她回府必经之路上演了这么一出戏,那么她干脆将计就计,带了那个孩子回来。

本以为这也是九州官员计谋的一环,但是青影盯了她许久,也不见她有所动作。

“打碎了两个碗、一个茶杯,其他倒也没什么。”南宫云辞观察过她,不仅不像穷人家的孩子,反倒是更像官家的女儿。

徐京墨憋着笑,“青染恐怕很生气。”

“已经不准她碰瓷器了。”

专门找上她,总是有所图的,不急。

徐京墨去了官府,却没有去自己的房间,而是去找张茂了,“张大人,下官这个月仔细看了历年的公文,发现前辈果然为官有道,居然一点岔子都没有。”

张茂听罢,险些扯断自己的胡须,还能这么夸?他稳住表情,道“全赖九州的百姓淳朴。”

“张大人,下官打算去各处的官学看看,其他的方面似乎没有什么是我能做的。若是这官学还有进步空间,下官也好努力一二。”

府学只在府城,但是大些的州、县也可能设有官学,主要取决于地方的财政。徐京墨至少确定渔阳是有官学的,因为今年有乡试,他寻这个理由也叫人不好拒绝。

张茂也知道不可能一直让徐京墨赋闲下去,去看官学也好,渔阳那边他们早已安排妥当,不怕出什么岔子。“也可,渔阳知府尤大人也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你去了可多与他交流一二。”

徐京墨自是应下。他要去的正是渔阳,因为李柏然曾在渔阳州做同知,这里一定能找到蛛丝马迹。

唐家,苏瑶正揪着唐小六腰侧的软肉,“你倒是给我说说,为什么要难为辞姐儿。”

唐小六疼直求饶,“我的好夫人,谁敢为难你的好姐妹啊。”

他父亲虽然是商会的会长,但是也不能一人说了算。他们这群老爷们儿最近也愁的不行,南宫云辞是豪商,更是临安茶叶商会的行首,他们请她来,自然应该按照行首的身份来对待。

可是,她也是徐京墨的妻子,这是官员的夫人,按理来说合该由他们的夫人出面请她,若不然不是指着徐京墨的鼻子骂他赘婿吗?

不仅如此,九州的各路官员都发话让他们管好自己的嘴巴,有些事儿该说不该说,自己掂量清楚。其实,知道一点眉目的也只有他们几家大的商户,其他人都是蒙在鼓里的。

他们难道不知道吗,但是这些事儿怎么瞒?想想南宫云辞收拾京都粮商的手段,他们就更愁了。

苏瑶虽然不管生意的事儿,但是九州这地方有些不妥,她还是知道的,松了手又问,“那爹准备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