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赘婿科举路(193)

作者: 子非陌 阅读记录

“你呀,不替自己侄儿谋划就算了,还要把他的功劳推出去。”

听齐承帝这话,徐天赐就知道他想将徐京墨调回京都,但是徐京墨早就写信给他说过心愿。“陛下,臣想为侄儿求个恩典。”

“哦,说说看。”

“他想试试能不能帮渔阳的前任知府余成林完成遗愿,让那

里的百姓过上好日子。”

渔阳吗,齐承帝拿起一本折子递给他,“你先看看。”

徐天赐一打开就认出是徐京墨的笔迹,国有土地?折子的内容不长,他很快就读完了,说起来粮税一直都是个问题。不收税,不可能,收太多,影响民生;收粮食,运输途中有损耗,收银子,要用的时候又要用银子换粮食。

若是折子中的构想可以实现,那就可以解决这所有的问题。

“陛下,微臣觉得可以一试,九州那些多出来耕地刚好适用。”至于分田地给百姓,齐承帝是肯定不会反对的。

“若是既种自家的地,又种国家的地,他们会一样认真吗?”若要做就要做好,做不好不如不做。

第86章 南宫时谦

“陛下,一亩地的产出就那么多,想要送家里的孩子去念书、给自家的媳妇儿买件新衣服都是要银子的。种的好,才能分的多。若是真的能减少天下税负,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您一定是千古一帝。”

齐承帝想到了朝廷的官员,似乎无论给他们多少俸禄都不能让他们满足。徐天赐的话,说到他的心坎儿上了,没有一个皇帝不想名垂青史。

他是个雷厉风行的皇帝,轻笑一下,“也罢,试试看。”

齐承帝借着九州的空位,提拔了许多能臣,至于徐京墨,齐承帝让他担着按察司佥事的差事,同时兼任渔阳知府。

沈阁老反对,“陛下,徐京墨刚升到正五品,不到一年时间就连升两级,不仅如此,他若是任了渔阳知府,岂不是自己监督自己,与理不合,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谢三爷道,“有功当赏、有过当罚。按照新出的考核办法,徐京墨符合晋升的要求,我考功司赞成此事。”

一旁的御史更是开口问,“渔阳百废待兴,不知道有谁愿意去。”

“朕让徐京墨任渔阳知府,也是让他去建设好第一块国有土地,若是有哪位爱卿认为自己更擅长开荒,不妨自荐。”齐承帝偷换了概念,没有将齐元礼私自开荒的事情公之于众,免得有些人想要去伸手摘桃。

朝廷上瞬时间鸦雀无声,谁会这么想不通从京都跑去九州开荒?

徐天赐看着沈阁老的门人,嘲讽一笑,也不多说什么。沈阁老被他气的够呛,却又无法发作。

京都的这些热闹完全影响不到徐京墨,他一边规划,一边在家陪着南宫云辞待产。

随着产期的临近,府里的气氛变得愈发紧张起来。产婆是南宫君烨送来了,所有的接生用品都是徐子凌盯着准备的。青染更是寸步不离地守在南宫云辞身边,不敢有丝毫懈怠。

“阿辞,我们再去院子里转转?”

徐京墨生怕胎儿太大,不好生产,每日里都要陪着南宫云辞散步几次。自怀孕以后,她的腿脚肿的厉害,徐京墨找了青萝请教该怎么按摩,可惜就是天天按也不见消肿。

“好。你怎么不去官府?”

“九州的半数以上的官员都被关起来了,巡抚亲自坐镇北边,总要等陛下的圣旨来了再说。”剩下的所有官员,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

北边的这些官员当真恶毒至极,他们为了所作所为不被发现,硬是断了所有人读书的路,没有百姓能通过科举出仕,也就永远不会有官员为他们发声。

徐京墨觉得齐承帝最终会同意他的请求,日后他要做的事情还真不少,渔阳的重建不只是农耕经济,还有重兴教育。但是这些其实都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百姓的信心,相信朝廷、相信官员、相信日后都会好。

他写了封信给崇山书院的袁院长,这次是真的要从崇山书院请夫子来帮忙,他一个人分身乏术。等新的夫子到来,朝廷的任命也就应该下来了,一切都将走上正轨。

南宫云辞大概烨猜到,这段时间是他们难得空闲的时间,她又问,“余家小姑娘,你是何打算?”

“她是遗孤,想来陛下定有恩赐。若是她愿意,我到是希望她多学些本事,日后可以接管一些国有土地的事情。”

“她是女子。”

“有本事就行,管着国有土地也算不得官,端看陛下同意不同意。”

两人都想推着世间女子往前多走一步,只是这一步也是困难重重。但是经历了渔阳的事情以后,徐京墨更加确信,想要女子地位提高,就必须有高位的女子,因为这样的人才会设身处地地为女子着想。

自从南宫云辞怀孕,两人的话题就时不时围绕着孩子展开。南宫云辞想起徐京墨画的图纸,随即问他,“你画的那些图纸是给孩子用的吗?”

“嗯,你昨日看见的那副是给孩子学走路用的。”小孩子刚开始学走路是肯定走不稳当的,要是摔疼了,肯定就不想再走,有了学步车就能很大程度上缓解这问题。

夕阳的余晖铺洒在庭院里,石板地面泛着柔光,在静谧的花园里,一对璧人显得是那么温馨。两人慢慢走回卧房,徐京墨扶着南宫云辞坐到软塌上,帮她退下绣花鞋后又帮她捏了捏小腿,果然到了下午就会很肿胀。

“阿辞,你说宝宝会长得像谁?”

南宫云辞嘴角噙着一抹温柔笑意,眼神满是对未来的憧憬,“男孩子像你,女孩子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