赘婿科举路(196)
吕大人并不托大,徐京墨写给齐承帝的那个折子他看了,看懂了利弊,却没看懂该怎么做。世上,有许多的事情都是看似容易做起来难。他会全力支持他,不为其他,只为那句“为天下百姓减负”。
徐京墨酒量还算不错,但是远不及西凉人,一顿晚宴下来他是喝了个酩酊大醉。观言扶着他东倒西歪地走回卧房,他嘴里还在嘟囔,“可不能告诉夫人我喝多了,我答应过她少喝酒的……”
他从不让丫鬟近身伺候,观言知道他爱洁,帮他清理一番才去后院找青染,“青染姐姐,少爷喝多了,我已经服侍他休息,若是少夫人问起,劳烦姐姐转告一下。”
“我省的,你也快去休息吧。”青染是看着观言从什么都不懂,再到现在能独当一面的,他现在比起随风也是不差的。
南宫云辞并没有睡下,知晓徐京墨已经安置后才歇下。
第二天起来,徐京墨的头疼的像是要炸开似的,喝酒真是找罪受。他受不了自己一身酒气,叫了水去洗漱,又吩咐人将这些卧具全换掉。等他把自己打理好了,才去看妻儿。
“昨晚怎么喝的这么多?”
看着她那担心的眼神,他心里暖暖的,“对西凉这些人来说可能还没喝尽兴,不过酒也太差了,喝完今儿起来头之痛。”
南宫云辞抬手帮他按了按头,没两下就被他握住了手,放在嘴边亲吻了一下,“你别累着了,我没事。以后有机会我自己酿酒,喝好酒就不会头疼。”
南宫云辞只当他开玩笑,随口应和着。“是不是要准备走了?”
“不急,我下午还要去趟衙门,昨儿夜里感觉吕大人似乎有问题要问我。”
等他见了吕大人,才知道他是担心九州其余官员,“子期,九州南边这些官、商干净吗?”
“吕大人,有些人也许有猜想,只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下官以为不能因此定他们的罪。”
“为何?”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之所先后。”
一句出自《大学》的名言,吕大人自然明白。徐京墨并不觉得未抓的官商都是无辜的,然而抓大放小才能让以后的路更好走。关于日后,徐京墨心中有些打算,不过时候未到,还是不要过早张扬,免得好事变坏事。
吕大人虽然依旧有些疑虑,但是终究没再说什么。
第87章 弱者没有自保……
等徐京墨一切都准备好后,刚好南宫云辞也出了月子,他们一家人便收拾收拾去往渔阳。南宫云辞比起徐京墨还想出门,整个月子期间都不能踏出房门,着实难熬。
南宫时谦是个乖小孩儿,每日吃饱了就睡,就是马车有些颠簸也不见他哭闹。
对徐京墨来说唯一不好的就是,他不能与他们同乘一辆马车,因为小婴儿一天要喝六到八次奶,所以奶娘与他们母子同乘一辆马车。
这次再来渔阳与前几次的心情截然不同,他骑着马打量着沿路的情况。路过一些村庄时,他会更注意一下,不过任他怎么看,渔阳最大的特点就是穷!
一般小有资产的人家会在屋顶用上砖瓦,家里条件不好的才会只用稻草。然而一路走来,他只看见稻草屋顶、泥土夯筑而成的外墙,墙体更是布满了岁月的裂痕。
有时会看见熙熙攘攘的村里人,好些人都是光着脚,或者踩着一双草鞋,人们穿着的衣服更是能看出岁月的痕迹,不仅不合身、更是脱色严重,大人小孩儿身上的衣服都有着补丁。
已经到了夏日,大家伙儿都没有捂得那么严实,他甚至能看清露在外面的、瘦骨嶙峋的胳膊和小腿。小孩子的脸上不是健康的红润,而是营养不良的蜡黄。
一路走来才发觉之前他看到的一切也许已经是人为美化过的样子,渔阳的实际情况堪忧。要知道渔阳下辖十四个县,是北边最大的一个城池,曾今这里有三十万多人口,也不知现在还剩下多少。
徐京墨到了渔阳的第一件时间就是做“人口普查”,他从金吾卫借了人去办这事儿,比起当地不知深浅的一些官吏,还是金吾卫的人更靠谱。南宫云辞也调了些人来给他帮忙,论起与人打交道,还是商人最擅长。
徐京墨早就规划好了,等着确定好人口数量、耕地数量以后,他才能开始封耕地、推进国有土地的建设。他打算在国有土地那里重修一个粮仓,收储仓,届时会有专人负责看管。
等徐京墨看到各处的普查结果,也不得不说一句齐元礼死的好。在这群狼心狗肺的东西祸害下,原来三十多万人口的渔阳只剩下了到二十多万人,但是耕地的面积却翻倍了。
吃不饱穿不暖,成日担惊受怕还要做过去几倍的农活,要是这种日子再持续下去,九州不是反了,就是没人了。
他本来想直接按人口分地,现在想来还是有些不妥。不患寡而患不均,什么是均?绝不是平均,他很清楚,为平均而平均只会造成更大的不公平。
一时间拿不定主意,政令不同于其他,不能朝令夕改。思量许久,他还是决定请紫阁帮忙,“劳烦你帮忙传个消息出去,就说朝廷要免费分田地,但是每家分多少还没有定,此事务必做的隐蔽。”
“姑爷是想先探探百姓的想法?”
“是,但是无论怎么分、分多少都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不如先看看百姓最关心的是什么。”如果只关心能拿到多少粮食,那就一家两三亩地,其余全部变成国有土地。
紫阁的办事效率一向很高,没几天就办好了。消息的扩散、发酵还需要点时间,最初听到官府不要银子送耕地的时候,绝对是没人会相信的。但是一个人说,大家不信,十个人说呢,一百个人说呢,最终都会相信的,然后他们的关注点就会变成怎么分、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