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赘婿科举路(198)

作者: 子非陌 阅读记录

看的出来是压抑了许久,即愤恨又无助,所以要自家孙子读书,日后当了官老爷既能免税,还能看护家人。他们不相信官府,但是却想改换门庭。

万掌柜将喝醉的李村长送回屋去后,回来看到徐京墨若有所思的样子,便问他,“姑爷可是在担心什么?”

“你听那李村长的意思,似乎村里人都认定了会按照每家男丁的数量来分地。”

万掌柜本来没觉得这个有什么问题,但是徐京墨这样特意问,应该就是有问题了,他想到自家小姐,心里一突,“姑爷是觉得应该按人口数量,而非男丁数量?”

徐京墨点点头,“无论男女都是本朝子民,若是一味捧高男丁,你说民间会不会有弃杀女婴的情况。”

即便现在也是有的,若是再捧高男丁,弃杀女婴的恐怕就更多了。长此以往,若是只剩下了男婴……万掌柜不禁打了个哆嗦。

后代的繁衍是需要娶妻生子的,本地没有女子,那就只能等拐子送来女子了。这种畸形的环境中,女子是不会被善待的。

“明日,我们分成几路,到周边的村落去看看情况。”

“全凭姑爷吩咐。”

打探消息是个技术活儿,你想要得到你要的消息,就不能引起旁人的反感或者警觉。徐京墨深谙温水煮青蛙的道理,所以他并不是一开始就在打探消息,而是一边赏景一边找各个村的人,由头就是想签订收粮食的长契。

长契的条件很公平,买卖价格都是根据市价,唯有一点就是每年都有个最低的供应量。单就条款而言也是公平的,可惜这长契是一份都没能签下来,缘何?因为家家户户都不知道自己能分到多少亩地。

不知道有多少亩地,要怎么估计这最低的供应量呢?定的太少,万一别家卖的多,他们不就吃亏了;定的太多,万一没分到那么多地,要怎么才能交出粮食。

所以徐京墨忙活了几天,愣是一份契子都没签下来。但是大家的预期都被吊起来了,只要手里有了地,还愁赚不到银子吗?也该看看百姓面对分地的态度了,徐京墨让金吾卫的人联系了县城的主簿,让他来登记一下每户的人数,假装是为了分地做准备。

这一下可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真的要分地了!李村长都顾不上其他事

情了,成天去找县城里来的主簿老爷套近乎。

“李村长,你找我也没用,本官只负责登记每家的人口。”

一旁的牛大问,“咋地,按人头算啊,那可不行,咱们大老爷们儿力气大,干活多、吃的也多,总不能和女的一样。”

四周的人听了这话也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接话,仿佛他们只要闹闹,这地就会按他们想的法子去分一样。仔细一听,大家都觉得自己家该多分。

一个一身补丁青衣的女子骨起勇气走到官差面前,“官老爷,我家只有我和一儿一女,我们也能登记吧。”

还不等那主簿回话,旁边的牛大就插嘴说,“你家连个男人都没有要什么地?”

观言低声问旁边的一个大婶儿,“婶儿,这个大汉是谁啊,也不是村长,怎么啥都管啊?”

那大婶儿一看他是个干净的年轻人,心生好感,随即说道,“小伙子可别犯傻,牛大和牛二两个兄弟都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平日里一贯是横行霸道,欺软怕硬的很。那王家娘子是个可怜人,就算真的拿了地,恐怕也保不住。”

观言点点头,表示自己绝不逞强乱来。他这一天就站在一旁看着,记下一日的见闻,到了晚回去就憋了一肚子的话,“少爷,那王家娘子的丈夫是个秀才,还活着的时候一家人生活的都不错。那秀才那会还给好多穷人家的孩子见了束脩。可惜前些年他被征去服劳役,一去便没了音信,只留下她和一双儿女相依为命。牛大、牛二以前还去抢过他们家的粮食。”

也是个可怜人,九州这样被祸害的人家不在少数。他又问,“那位王家娘子的风评如何?”

“是个老实人,她那个大儿子也是个懂事的,会帮着做农活、捡柴火。”

徐京墨让万掌柜寻了个机会,去找李村长套套话,看看他的想法。

万掌柜多聪明啊,他都不直接问分地,“李村长,听说朝廷要给大伙儿分地了,咱们总能谈谈这买粮的事情了吧?”

“掌柜的,不妨再等一等,你放心只要你们价格公道,老夫可以帮你们和大伙谈。”

“李村长,您有所不知,我家少爷是个善心人,他看村里有些妇孺、幼儿,有心优先让他们来签契子,剩下的再看旁的人有没有兴趣。”

李村长听完却没有立刻回话,犹豫半响后才说,“最好不要,村里有些泼皮懒汉,那些妇孺是保不住自家的土地的。”

他们惹不起原老板和官老爷,同样的道理,那些妇孺也惹不起五大三粗的汉子。他看万掌柜看他的眼神儿有些不对,急忙道,“非是我不作为,村子里的牛家人多,就算他们知道那是泼皮,也会护着自家人。”

他是村长,自然要先顾着李家人的利益,总不能为了王家人与牛家人闹矛盾,到时候他们要闹事儿,倒霉的肯定是李家人。

徐京墨听万掌柜说完,冷笑一声,“人皆有私,不,应该是人只有私吧?”

万掌柜知他在气头上,但是这就是现实,“姑爷,这些日子咱们八方打听,所得消息汇总一下,不过就是利字当头,您又何必动怒。”

家族利益高于公平正义,比如李村长心中李家高于其他村民;男子利益高于女子利益,比如牛大认为女子不应该分得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