赘婿科举路(206)
重买就又是一笔支出,所以说这是应急的办法。徐京墨若是只求一时之功,大可如此,因为花费更少,短期内的效果更是一样的。
“若是本官想要一劳永逸呢?”
“需要有专长的人在此处建个庄子,他们这些人都有些看家本事,不能说保证每头牛都不生病、不意外死去,但是总能让牛活的更久些。”
第90章 多多益善的耕……
“有人愿意迁来渔阳?”
“有,许多富庶的地方牛商已经饱和,他们的生意还能继续做,但是想要做的更大却是不可能的。”
徐京墨端起手边的茶,轻轻拨了拨杯盖,清新的茶香扑面而来。就像这茶叶,在临安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价格远不及其他地方。
可是耕牛是民生之物,这些个商人想要开价几何呢?
他淡淡地开口问道,“为我渔阳一地举家搬迁,属实难得,本官概要如何感谢他们才好?”
“商人也是百姓,凡是百姓只求一世安稳、子孙出息。”樊老板可不是来结仇的,南宫云辞给他的信里,可是清清楚楚写了诉求,为了他儿子读书一事,他赶来的早,但是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
“愿闻其详。”
樊老板打听过后,有两家人是愿意搬迁来渔阳的。九州本就是粮产大省,如今地广人稀,耕牛的生意绝对是个好生意。但是举家搬迁不是小事,总要有足够的好处才行。
刘家原就是九州的人,他们家的生意基本只在府城四周,但是儿子们长大了,都有自己的心思,这不正闹着分家吗。这次愿意来渔阳的便是他们家大儿子,刘大自己就是养牛的好手,他媳妇儿很是能干。
另外一家,是西凉的胡家。他们祖辈是洛城人,现在想要南迁,但是也想要份营生的保证。西凉的生意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他的要求就简单了,官府保证他每年赚的银子不低于现在。
“樊老板,这两家到底是为了什么想要居家搬迁?”
“刘大和媳妇儿能干,但是架不住他家老太太偏疼小儿子,家里经常闹得鸡飞狗跳的。刘大是个疼媳妇儿的,不愿意妻子天天在家里伏小做低,也不愿意自己养弟弟,再让自己的儿子继续养弟弟。”
徐京墨瞬时想到了他老丈人,果然是大孙子、小儿子。愿意为妻儿着想的人,倒是不错。
“胡家就更简单了,西凉的买卖再大也就那么多,比起那边的风沙还是九州更让人喜欢。”
“为何之前不往其他去呢?”
“胡家在西凉虽不是独一份儿,但也是头一份儿的,要重新开始总是难以下定决心的。”
说白了,就是舍不得现在手上的,但是有想要更好,如果徐京墨同意给他们家兜底,自然也就不必再担心什么了。
“天下的生意,都是有亏有赚的,本官去保证谁只赚不亏,恐怕不妥。”话说的委婉,意思却很直白。
樊老板笑笑应下,其实他也这个想法。与其找个只想利己的,不如找个干劲儿十足的。
刘大是个聪明人,他主动投诚,徐京墨必然会在他分家一事上帮扶一二。原本有孝道压着,他能为自己争取的着实有限,所以他赌上一切选择了渔阳、选择了徐京墨。
等到一个月后,徐京墨就见到了这位卖牛人,刘大。
很结实的汉子,“草民刘大见过徐大人。”
刘大跪下叩首,他跪的心甘情愿,若非是徐京墨,县太爷绝不会分给他四成家产。甚至,他可能根本分不了家,只能继续委屈妻儿。
“请起,本官听闻你擅长养牛?”
“徐大人,动物皆有习性,草民只是比别人更懂牛。因为祖业的缘故,还会些医治一些牛的病。”
徐京墨要的就是这样的人,不过只有一家几口,恐怕远不能解决渔阳所需。
刘大看他眉头微皱,赶忙开口道,“大人,草民来渔阳还带了几位好手,他们也是拖家带口而来。”
不仅如此,刘大更是愿意无偿捐出一百头耕牛,这足足占了他四成的身家。刘家分家,将大多数的牛都分给了刘大,而银子、耕地和房子都分给了要给父母养老的小儿子。
“渔阳不会强买强卖,你若愿意,这牛就卖给官府,因为一次性大量采买,所以价格上需的你稍微让步一点。不过本官也不会让你吃亏,日后官学里予你家一个名额。”
刘大听了这话眼睛都亮了,他也想自己儿子能读书,万一能考中个秀才老爷呢。“草民愿意,这耕牛的市价约莫是六十两一头,您买的多,就按照四十两一头算。”
徐京墨又问他,“你有多少头牛可以卖?”
“草民分家共得了两百四十头牛,最多可以卖出两百一十头。”剩下的都还是小牛,还有繁育期的母牛。
“渔阳官府与你做个生意,这两百一十头牛全要了,一头牛五十两,不过有个附加条件,你要在未来三年内负责这些牛的健康,当然若是要用药什么,这些费用由官府出。”
刘大没有一口应下,很郑重地开口说,“大人,草民并没有办法保证每一头牛都能健健康康的。”
“本官没有那么天真,只是想能减少一些意外就减少一些意外。渔阳的人手不足,只能倚仗这些耕牛。”
等刘大离开,徐京墨又修书一封给樊老板,他至少需要五百头耕牛才能保证秋耕不被影响。捏了捏眉心,心下一叹,万事开头难,渔阳想要过上好日子需的要熬上几年才行。
其实,渔阳所需的牛远不止这么多,但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他必须耐着性子来。在生产力落后的时代,想要什么都得要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