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赘婿科举路(211)

作者: 子非陌 阅读记录

吕勤读书不怎么灵光,但是为人也算踏实努力,他知道自己资质有限,比起死磕科举,不如借助蒙荫得个官职,说不定还有好前程。

听了父亲的话,他略一思索就知道原由,“全凭父亲安排。”

和升职一起到渔阳的便是新上任的判官吕勤,他带着父亲的书信去到徐府。

“徐大人,下官于读书一道资质有限,得蒙荫之便任渔阳判官。家父担心我换这个不孝子不成器,让我跟着您好好学习。”

“不必客气,你我同僚。”徐京墨没想明白为什么吕大人不把儿子放在跟前,反倒是安排到他这边。

“徐大人,是下官自请来渔阳。作诗写文章,我不在行,但是算学一道却有几分心得。”吕勤说是自己要来渔阳,免得让徐京墨以为他父亲对他不满,或者是安排他来此当耳报神。

这话徐京墨是不信的,不过不要紧,究竟为什么他总会知道的。安顿好了吕勤,他才有空仔细看了看升职。

他自己也没想到惊喜来的这么快,齐承帝的一道圣旨让之前质疑他的声音都成了笑话。自行处置今年的粮食,这个权利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若他有一点私心,只需要动动手脚便可以轻松家财万贯。

齐承帝是信任他,还是在试探他,舅舅,现在处境可好?

天子近臣并不好当,共患难时容易,共享福时则不然。何况,徐天赐心心念念为徐家翻案,尚未登基的齐承帝自然

会应允,但是已经登基为帝的他,心里就未必愿意了,因为徐家翻案,意味着他在否认“先帝”。

有了名声的顾虑,他也许更希望徐家之事就此终止,但是他大概率会将徐家蒙受的冤屈补偿到徐天赐和徐京墨身上。然而,他们不需要这种补偿。

两百四十万石粮食,留下所有人的口粮和储粮以后,还有大概半数可以卖出去换银子,至少今年修路的钱是够了。

渔阳的大丰收很快被所有人知晓,不少的粮商都跑来看看机会。他们想着粮食多,就能压压价,但是徐京墨怎么可能让他们如愿呢。

渔阳采买石材、木材用的是多家比价,这次卖粮同样如此。你说商人们会沆瀣一气一起压价?有南宫家在,他们压价又有什么用。

从京都赶来的郭老板,无奈地和掌柜说,“你说咱们是不是和南宫家犯冲,之前在京都就被她坑了一次,这次来渔阳又遇到她,说不定要无功而返。”

掌柜也是一脸戚戚,本以为这次能大赚一笔,现在看来无功而返就不错了。南宫家的粮食生意在京都已经站稳脚跟,粮食到手不怕卖不出去。

郭老板很愁,他发家晚,比不得大粮商,要不是南宫云辞之前搅浑了京都的粮食市场,他也未必有现在的机遇。但是他手上的银子有限,再算算来回的损耗,“掌柜,你说咱们收粮能接受的最高价格是多少?”

“今年九州的粮食多,其他地方可没什么变化,老爷,400文的收粮价格就是咱们的极限了。”这价格不一定能赚钱,但是至少不会亏;问题这个价格能不能收到,若是一点都收不到,也是个麻烦事儿,粮铺没有粮食可不行。

郭老板愁的不行,他们就算不压价,也可能因为竞价导致收不到粮食,“你说我们有可能在渔阳直接买些耕地吗?”

掌柜的也拿不准,对于他们来说买地一定是最方便的事情,但是粮食都不一定能买到,何况耕地。

越来越多的粮商聚集在渔阳,和郭老板一样动了心思想买地的人不在少数。

在众人翘首以盼中,徐京墨的分地方案也出来了。好多人都以为是按照男丁人数来分地,结果是按照成年人数来分地,不分男女;大家都以为是平分,结果根据上年的收成来分配,好逸恶劳的人不仅只有下等田,甚至到手的耕地亩数量还减半。

至于买卖,不好意思,耕地是朝廷分给百姓的,归属于百姓所有,但是百姓若要买卖,交易对方必须是官府。交易价格则是参照九州现有的价格,官府再对外出售的时候,价格不得低于这个价格的1.1倍。

二兴村当年的村霸给徐京墨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害怕弱势群体保不住自己的土地,所以才想出了这个法子,但是即便如此也不是万无一失的。遇到贪官污吏,总有办法侵占百姓的钱财。

南宫云辞看不得他各种纠结,只说,“这世上从来没有一劳永逸的法子,也从来没有万无一失的可能。”

他这才放下了诸多顾虑,出了这么一套管理办法。

郭老板与掌柜对视一眼,果然是不能想太多,想也是白搭。他们看着围在布告栏周边的百姓,都是一脸的喜色。

有带着乡音的百姓说,“徐大人真是个活菩萨,给咱们分了这么多地。”

旁边的人应和道,“那也是牛大爷你家有本事,官府可是说了,谁家种的粮食多,谁家就分的多。”

被夸的牛大爷一脸得意,他们家原来只想着好好干能多分的粮食,谁能想到还有这样的意外之喜。

郭老板听了这话,又去仔细看了看布告栏,渔阳的土地虽然分了,但是没有全分完,以后还会分吗?回到住处,他问,“如果按450文的价格收粮,咱们会亏吗?”

“如果路上损耗不高,可行。”

郭老板想的是渔阳卖粮不止这一次,做成了第一次才有第二次,所以他还是想试一下。

徐京墨是打算竞价出售,但是不打算扰乱市场秩序。因为南宫家也会参与,为了避嫌,他将此事交予吕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