赘婿科举路(223)
金陵今年是暖冬,但是湿冷的感觉也不好受,即使有炭火,南宫云辞起身后就被冷的一哆嗦,身边少了个火炉终究还是不一样。
看见青染进来便问道,“谦儿呢?”
“小少爷已经在书房读书了。”这是在家养成的习惯,小时谦是个乖孩子,有天赋也肯努力。
南宫云辞简单用了点早膳就去了书房,南宫君烨先去了江都,从江家那打听了一番才来的金陵。他也有些担心女儿、女婿。民不与官斗,但是不是你不斗,就会放过你。
“你二舅说风平浪不静,徐七到现在还没出手呢。”风平是表面,至少此时此刻君臣之间还是相宜的,但是从田右都御史那封折子开始,就预示着早晚会有波折。
江学铭给他透过几句,皇帝对徐京墨的才能是极其喜爱的,甚至时常翻阅当年殿试那份答卷,这些年朝廷上不少的新政也与那份答卷相关。只是能臣与颜面到底谁更重要?
“您猜的到为什么我会现在带着谦儿回来,他让我们等到明年的官员调任结果出来再做打算。”即便小时谦考上了秀才也不能立刻回渔阳去,他依旧要去崇山书院待上一年半载。
“你呢,怎么想的?”
南宫云辞垂下眼眸,半响才开口说“北楼那边先做准备,最差就是隐姓埋名。”保住性命再谈其他的东西,若是在京都她是无能为力,但是渔阳总能有些办法,她总不可能眼睁睁看着他枉死。
“你二舅说也许不会到最差的情况。”人还在,丢了前程也无妨。
南宫云辞许多年没回来,南边的生意全靠南宫君烨,如今她回来总要各处走走。她忙着生意,儿子就交给了父母。
江晚清头一回见到宝贝孙子,稀罕的不得了,一日三餐到两顿茶点都是亲自安排。不过十几天就感觉小时谦胖了一圈。
“母亲,不能再这么喂他了,衣服都要穿不下了。”
“长个子就重做,家里又不缺那点做衣服的钱。”
南宫云辞有点无奈,她可不想把儿子给养成个小胖球,“他这样考试时要受罪的,考试时一日三餐都难。”
江晚清其实也知道自己有点过了,女儿这么说,她也就顺着应下,“那就一日三餐?”
“就一日三餐。”
小时谦对于突然少了两顿点心的事情接受的很快,因为以前也没有,母亲说他要控制饮食,他就乖乖听话。
日子一晃而过,转眼就到了县试,南宫云辞亲自送儿子去考场。她看着他小小的身躯背着大大的书篓走进考院,那背影就好像二十多年前的徐京墨。
等小时谦考完回来,也没人问他考得怎么样,都是担心天气太冷他着凉。要他说,县试最难的不是卷子,而是考完以后的姜汤。
年仅七岁的南宫时谦一口气考完了府试,且两场都是案首。不少人都在猜测,他能拿到小三元吗?徐京墨惊才艳艳,但是考运不佳,总是与第一擦肩而过,他的儿子会补上曾经的遗憾吗。
“我想爹了。”他考了第一也不开心,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外面递来了许多帖子,不过南宫云辞都帮他推掉了,多事之秋何必再生枝节。“八月考完院试,等你爹的信再说好不好?”
小时谦从来不是个胡搅蛮缠的孩子,他其实感觉的到家里的气氛有些不对,但是他知道他还没长大,所以有事情也不会告诉他。“好,我去给爹写信,告诉他我考了第一!”
“你要是院试第一,可就比他还厉害了。”南宫云辞对儿子考试的名次压根儿不在意,这么说不过为了让他开心一点。
收到儿子来信的徐京墨没有被不下去的失落,只有“我家有子初长成”的欣慰。
“爷,小少爷真棒,咱们府上要庆贺一下吗?”
“等院试以后吧,眼下不过是个童生,免得别人说我们张狂。”送走了妻儿,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府衙里。
渔阳免税的最后一年,依旧是丰收年。渔阳通往府城、西凉的官道也都修的差不多了,比起过去,渔阳的外来人口显著增多,人来人往就是衣食住行,好多本地的百姓就是摆个小食摊都赚了不少的钱。
徐京墨是个奉行眼见为实的官员,他经常带着观言走在大街小巷甚至是田间地头,久而久之老百姓都认得他了。六年时间让渔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户户都能吃饱肚子,不说天天有肉,但是总能时不时能打打牙祭,家里有粮心里不慌。
金秋八月,南宫时谦再次踏入了考场。
月底,徐京墨收到了金陵送来了喜报,他的儿子中了小三元!
皇宫里,齐承帝看着手里的奏报,笑着对身边的汪公公说,“徐家倒是好传承,又出了个神童。”虽然名字是南宫时谦,但是在皇帝心里,他就是徐家人。
汪公公附和道,“子类其父,恭喜陛下再得能臣。”
说一个七岁的孩子是能臣着实有些过了,但是齐承帝
却很喜欢听。明君才会有能臣辅佐,徐京墨既然愿意让独子继续走仕途,总该是认可他这位君王的。
他走去御花园,看着争相盛开的鲜花,“绿叶衬托鲜花的美,是它生来的本分,若是想要盖过鲜花突显自身,那就是喧宾夺主了。”
话音落下,就见他摘下一片翠绿的叶子,随手一抛由着那片叶子落到地上,再过些日子,这绿叶就将化作肥料去滋养花朵。绿叶甘心不甘心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主人让他死他就必须死。
金陵,得了头名的小时谦知道自己还是不能回渔阳以后,委屈的红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