赘婿科举路(28)
且让他来猜猜看,是什么人这么见不得他好呢?大抵只可能是前几日到府学门口堵他的宣平侯吧。
他闭上眼,深呼吸一口气。那人是小人,他不是早就知道了吗,同意入赘可能会遭遇什么,他不是早就想清楚了吗。所以,没事的,不过是一点恶心人的小伎俩。
真的不生气吗,怎么可能,他又不是弥勒佛。他最气的是这个小人一次又一次借助手中那点权柄去为难他们母子。终有一日,他会将今日所承受的通通还回去。
徐京墨算算时辰,应该已经放榜了。正想着,随风就来了,“徐少爷,恭喜您,第一场头名。”
徐京墨对这名次并不意外,“劳烦随小哥。”
随风笑笑,递上一个木盒,就离开了。
徐京墨打开随风送来的东西,里面一套雪绵衣裳,还有一大团棉花,另外还有个大毛毡。
这毛毡价值几何,他是不知道,只是这东西不太像是他未来岳父想出来的,应该是她送的。这毛毡非常厚实,但是硬度很高,他覆了宣纸上去,随笔写了几个字,软硬适中。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她会专门送这个,不过他会带上的。
第二天,果不其然又是臭号。这位大人倒是煞费苦心,这茅厕似乎都没怎么让人打扫,一大清早的就臭气熏天。
徐京墨皱了皱眉,先拿出棉花堵住鼻子。然后依旧是擦拭桌椅,这桌子上还多了几道划痕,不仅够深,也够长。在这种桌子上写字,字迹一定会受影响,卷面不工整,被落卷是很正常的。
回头,他可要好好谢谢自家的未婚妻,幸亏她送的那个大毛毡。
徐京墨看着陆续走进自己考棚的学子们,这臭号周边的人,每一个神色是轻松的。他对面那个胖学子,一身绫罗绸缎,应该也是富贵人家出身,遇到这样恶劣的环境有些受不住也是正常。
那胖子旁边的中年人反倒表情还好,就是怎么感觉这人隐隐有些高兴,总不能是个天生喜欢臭味儿的吧?
不一会,锣声想起,考试开始。
第二场的考题类型与第一场一样,第一题出自四书中的《大学》:君子先慎乎德。
这短短六个字道尽了为官之道,有德行的人才能赢得百姓的心,这样的人为官之后心系百姓,会为民请命,如此才会被朝廷赏识,给予更多的机会。
虽然只是美好的愿景,但是从道理上讲,这样的说法是没有错的,归根结底,君子应该重视自身的德行。
这题可比第一场要难多了。徐京墨刚写完第一题,就见对面的胖子重重地倒在了书桌了。巡考的官走过来,看了看情况,就让衙役将人给泰勒出去。那胖子的衣裳似乎都汗湿了,人也昏了过去。不知是中暑,还是被臭晕了。
随着这人倒下,臭号附近的学子似乎都受了影响,隐约有些躁动,但是在考场内是不允许喧哗的。徐京墨虽然用棉花堵住了鼻子,但是不是一点味道都闻不到。他知道今天这场考试,他得要全力以赴,尽快答完交卷了。
第二题出自《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这题颇有意思,本来这句话是说从基础开始做,才能取得成功。但是这些日子,各处都在传三皇子的贤德之名,其中就包括这三皇曾在金陵微服私访、考察民情。
要徐京墨说,这等虚名不如不要吹捧。金陵是何等富庶的地方,三皇子来能受什么苦?无非就是做给天下人看。
不过这题足见胡学政的心思了,可惜徐京墨石不可能吹捧三皇子的。所以他选择以读书来破题,做学问从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想要做好学问,就要打好基础,一字一句的去学习,逐渐再延伸到更高深的学问去。
学习是一个水滴石穿的过程,打好基础、有持之以恒才能做好学问。
第18章 院试(下)
一直在外面等着的随风看到有学子被抬了出来,心下感觉不妙,快步上前。邻近时就闻到了那股子恶臭,这比上次他接徐少爷时还要严重,但是这才是上午啊?
随风想的不错,这次和上次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次的臭号威力非同一般,徐京墨便是再能忍耐也熬不了一天的。他没有吃午饭,属实是做不到就着臭味儿下饭,所以他一门心思答题。
这次他放开了
手脚,也不再掩藏实力,倒午时前两题就已经答完了。
徐京墨从考篮里取出了一份新的棉花,捏实以后重新塞进鼻子里。对面那个中年男子,已经跑了几次茅房了,也不知这人是什么情况,已经戳了不止一个屎戳子,还要坚持考。也不知道是身体问题,还是吃坏了东西,这短短的时间内,这人已经跑了两趟茅房了。
终于,到了第三题,诗赋以“香”为题。这题出的古怪,怎么会以香为题,参加科举的都是男子,谁在乎想香的臭的?
徐京墨觉得呼吸都有些困难了,此情此情,还要让他在这写这样的诗,着实有些折磨了。不等徐京墨想好,那中年男子又来如厕了,这是第五次了。
他看了他一眼,那人脸上并无任何的懊悔、痛苦,这人如果不在乎成绩,又为什么要坚持考试呢?
听着那恶心的声音,还有那似乎更加严重的恶臭。徐京墨已经有了反胃的感觉。这诗,他眼下是写不下去了,先看最后一题,算学题。这题的难度颇高,徐京墨甚至怀疑,这题也是为了他专门准备的。
然而对他来说,这种程度的算学又算得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