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赘婿科举路(4)

作者: 子非陌 阅读记录

当年老爷子故去,一家人都在,老夫人哪会不知道这家产都是长子的。她这心从来都是偏的,她知道也不觉得自己做的有什么错。

“七年前二弟说要开个布桩,儿子给他十万两银子,结果转头他就被人把银子给骗光了。五年前,他又说要女人的生意,开了个脂粉铺子,开铺子用了三万两,赔货款用了四万两。”

南宫君烨就这样一桩桩一件件的说着,南宫老夫人越听脸上越难看,最后忍不住打断他,“圣人都说过,人孰能无过,你二弟不过是年少时吃了些亏、犯了点错,也值当你记得这般清楚?”

“母亲,儿子可没说人不能犯错。只是二弟这干什么都亏,就算南宫家有点家产,也经不起他挥霍。”

老夫人这会儿只顾着生气了,也没注意到长子口中说的是“南宫家”,而非是“我们家”。“你分些好的产业给他,再安排几个得力的奴才给他,这不就行了?”

南宫君烨是真的被母亲气笑了,合着他不仅要送上家产,还得要送上自个儿去当奴才吗?“母亲说笑了,儿子答应过父亲要照看好祖宗留下来的家业,可不能食言了。”

“你那手上的生意那么多,分些给庭哥儿又怎么了?要我说,走河道那些买卖交给庭哥儿准行。”

原来打的是这个主意,想到不要想,这可是他们要留给女儿的。“母亲,这通商的生意可不是我的,我不过是帮着媳妇儿打理一下。再说,二弟可没这本事接手这生意。”

“大哥怎么知道弟弟不行。”

南宫君烨看向走进屋子的弟弟,也不恼,好脾气地问他“你可知这生意要与朝廷的漕运司郎中打交道,你能吗?”

南宫君庭自然不能,他如何认得那朝廷的正五品官员。“若是大哥肯引荐,我自然就能。”

“哦,那倒是不巧了,为兄不打算为你引荐。”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让屋内的老夫人和南宫君庭都给气了个仰倒。

“说来说去,你就是把持这祖宗基业,不肯给庭哥儿机会。”

“这家业是父亲全权交付于我的,而不是交付给二弟的。母亲,您要的不是属于公中的,而是属于儿子的。”

“什么你的,这些都是南宫家的。”南宫君庭愤愤不平地说道。

南宫君庭压根儿不搭理他,这眼看着就快到午膳了,他可不想留在这儿看他们母慈子孝,“二弟来了,就多陪陪母亲。至于你的赌银,我先帮你付了,就当预支你往后几个月的月银了。”

南宫老夫人闻言气的将手里的茶杯摔到地上,“南宫君烨,你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母亲!”

回答她的是南宫君烨那无声的背影。

荆嬷嬷换了杯茶端上来,“老夫人,您消消气,大爷也就是说说,怎么会不管二爷呢。亲兄弟,打断骨头连着筋呢。”

这话是安慰,也是给南宫老夫人一个台阶下。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大爷这么说,就一定会这么做。

第3章 要不要搬个家?

南宫君烨回府以后,休整了两天就带着女儿去了自家的茶山。临安盛产龙井等绿茶,这些茶山是他们南宫家的立家之本。做茶商,可不能只懂买卖,自己要识茶、懂茶才行。

茶叶种植可不像粮食,这茶树比较吃肥,对土地的透气、排水都有要求。选的地不好,种出的茶叶品质就不行,不好的茶叶是卖不去的。

临安这边有许多的丘陵看起来都能种茶,但是这产出的茶叶品质区别却很大,茶树一般需要三到五年才能开始采摘,若是选的地方不好,就是浪费了这三五年的时间。

南宫君烨买茶山,不图便宜,只图品质,他出手买的至少都是五年以上树龄的茶山,因为这些茶树的品质已经基本可以确定了。茶树的产量一般会在五到十年间稳定,十年以后才是真正的丰收期。到如今这临安七成的好茶山都被他拿到手了,若是还要再买,也只能退而求其次的选些新茶山了。

别觉得当茶商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说绿茶吧,当年的新茶最好,若是当年卖不完到了来年就成了陈茶,这价格起码要折个小半,要是遇到丰产的年份,这陈茶说不得要价格腰斩,第二年若是还卖不完,第三年就基本卖不起价格了。

“囡囡,可知为父为何一直在买茶山。”

南宫云辞看着郁郁葱葱的茶山,山间有庄户正在劳作,“父亲打通了南边的漕运,我南宫家的茶可卖去这五省四十八城,若是手里没货,便只能从别处采购,这利差小了不说,说不得还要被人算计。”

若是签了契约,到时间却交不出货,这生意也就没了下次了,不仅要赔上违约的银子,还要丢掉日后的买卖。想要做大,那就必须有本事保证货源。

南宫云辞跟着父亲看着这临安的茶商起起伏伏,前有李家为了交货多付了三倍的银子从别家采买茶叶,后有王家买了一堆茶山却卖不出茶叶,最后又为了搭救家中不肖子孙将茶山低价掉了。

做生意,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李家当年若非仗着自家女儿是府城同知的妾,太过跋扈,也不会没有朋友愿意搭把手帮他们度过难关。王家原有的茶叶都不能年年顺利卖出去,却贪心的想要拿下茶叶的定价权,不然也不会激进地买那般多的茶山,陈茶无市,制茶却有成本,连年如此,可不是就会入不敷出了。

眼下的齐国,可不太平,京都的事尚未结束,九皇子未必就会输。自古以来,最残酷的事情之一就是夺嫡之争,齐武帝是个寿数超长的皇帝,又喜欢广纳后宫,儿子多了,争的人也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