赘婿科举路(42)
四道题只给一个早晨的时间,一共两个时辰。
徐京墨这个月还是有长进的,前三题不过一个时辰就答完了,但是这策问,一个时辰也未必够用。策问考题足有三百字,读题、辨题再解题。
今日乙班的策问考的是“晋武平吴以独断而克,苻坚伐晋以独断而亡;齐桓专任管仲而霸,燕哙专任子之而败,事同而功异,何也?”(注:如熙宁四年(1071),苏轼担任开封府试官所出题目)
这题的题目不难理解,就是比较专制的优缺点。难在有见解、有深度地的去论述你的观点。
徐京墨选择从人出发来答这道题,专制否是外在的形式,可以将其视之为工具,一个工具能不能实现它的作用取决于使用的人。若是君主德才兼备,那么专制就会让他的才能发挥到最大的限度;反之,若是君主昏庸无能,那么专制只会加速灭亡。
卡着时间答完了这题,徐京墨知道自己没有偏题,但是这题答的不够好,至少他自己是不满意的。
左言与徐京墨一道回宿舍,他看着徐京墨似乎兴致不高,“京墨可是累了?”
“策问一题答的不甚好,我在想有没有更好的答案。”
刚回到宿舍的唐柳听到这话,嗤笑一声,“奶娃娃答不出策论也正常,不过你可小心了,连着三次倒数是要降班的。”
“希望你的成绩能配得上你的嘴。”
左言知道徐京墨年岁小,这策论也是才学不久,有些不得法也是正常的。他从自己的书架上抽出一本书递给徐京墨,“策问不难,答题有些套路可寻,这本书借你,你多看看。”
徐京墨接过那本没有名字的书,打开一看,这是策问题集。每道题都会对应两到三个解题思路,想来这是左家费了不少功夫收集来的,“多谢左兄。”
“你我兄弟,不必言谢。”
下午没有课,徐京墨就在宿舍看这本题集,越看越精妙。他虽有千百年的超前经验,但是也缺了千百年的历史文化。回答策问只能借古论今,不能虚构未来,所以他才会答题不顺。
说一千道一万,他还是书读的不够多。徐京墨一边看那题集,一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别说这越看,还真的越有感觉。
费了一天的脑子,徐京墨今夜睡的很沉。他很期待明天,因为终于可以见到他的书画夫子了。馆阁体用来科举就好,他可不希望自己只能写一手的应试字体。
到了上课这天,徐京墨一早就去了书画堂。进门发现除他以外,还有个年轻的男子,不过这人精神似乎不太好,有些厌厌的感觉。
陆陆续续的,选了书画课的学生都到齐了。那年轻的男子站了起来,“诸位,我姓冷,是你们的书法夫子。”
底下一下就热闹起了,谁让这夫子看起来如此年轻呢。
冷夫子也不管他们的反应,走到台前,自己挥手写下几个大字,然后拿起来挂着手板上,“这几种字体,你们看看可有喜欢的,选个自己喜欢的记下来。”
果然是人不可貌相,这冷夫子写的字体都不一样,但是这字都是好字。徐京墨开始期待他的书画课了。
徐京墨选了行草,幼时他很喜欢隶书,因为隶书笔力峭紧、转折圆美,看起来总有一种古典大气的美感。后来他喜欢上了楷书,尤其是那种笔法刚劲有力、线条清晰的字体。但是,他现在唯爱行草,那句一笔千山,尽显豪情更适合他当下的心境。
等他们都选好自己喜欢的字体后,冷夫子对每一种字体都做了一些拆解,然后告诉他们去选谁的字帖。以后上课,就是各自练字,他会挨个儿辅导。
他看到徐京墨选的行草后,停顿了片刻,说“你年岁还太小,先从行书开始。行草不分家,不必心急。”他选了颜真卿的字帖予他,“颜大家,擅楷书、行书、以及行草,你可效仿之。”
徐京墨应下,他感觉这个冷夫子似乎看透了他的心思,所以才让他不要急。由字见人,古人诚不欺我。
这书院当真是藏龙卧虎之地,一个书画夫子都能给人惊喜。左言听他描述了这书画夫子的样子后,心中有些猜测,不过没有告诉他。何必让人为难呢,就这样顺其自然地想处也许对他们更好。
徐京墨上课以外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藏书楼,这日他去还书,被那老者叫住,“小子,你这看书看的五花八门的,当真是准备五经俱修吗?”
“小子不敢,只是一时有些拿不定主意。左右时日还久,慢慢考虑便是。”
老者又问他,“你就不想参加明年八月的乡试吗?”
“想,但是小子知道现在去考,不过五分把握,不如再等一届。”
“你若是打算用四年学五经,与你现在择一经研学明年就考有何区别?”
徐京墨明白这是老者催他赶紧定下本经,也不是他不想定,只是太难选了。
《诗经》所讲的东西距离寻常人的生活是最近的,因此最好理解,难度最低就意味着有更多的人会选择这诗经,而且难度低就更难写的出彩。
《尚书》一书多是散文,但是立意深刻,围绕着仁君治民之道和贤臣事君之道展开,颇有难度。然而尚书所讲的东西往往可以用于策问,因为有不少学子选择治尚书,以此一举两得。
《礼记》算是集儒家思想的大成,如果对儒学已经有较好的掌握,那么再学礼记就是锦上添花。此外,礼记与尚书有些相似,经常能与策问同频,所以将礼记作为本经的人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