赘婿科举路(46)
唐柳做事算不得隐秘,随风很快就把他卖书的事情查了个水落石出。他卖这书,也是最近一年才开始,不知道谁人帮他牵的线,他一直与这有才书院交易,到现在已经卖了三本书,得了四百多两银子。
李大郎做事也用心,只不过他一眼就能看出家境一般,那书铺的老板不肯一次性将书拿出来给他选,所以他只查出了一本范晔《解论语》。
当徐京墨拿到两封信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又要欠南宫家一个人情了。
与有才书铺交易的不止唐柳,还有李秋,一个平时基本没什么存在感的人。徐京墨知道李秋出自寒门,他的家境似乎很难支撑崇山书院的学费,而他本人读书的天分也很一般。用了足有两年多才勉强从肆班升到叁班,想要能下场参加乡试,恐怕还需要数年。
但是李秋自觉出身贫寒,寻常并不与谁交好。为什么会突然想到与有才书铺交易呢?
徐京墨决定诈上一诈,他回到宿舍,唐柳那厮也在。于是徐京墨嘲讽地说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唐柳装作没听出他在说自己,但是徐京墨并不打算就此罢休,“听说有个书铺在卖范晔的《解论语》,还有王明远的《读中庸》。”
这两本书分别是唐柳和李秋卖予有才书铺的,唐柳有些稳不住了,之前他就隐约感觉到事情暴露,才想着嫁祸给徐京墨,谁知道左言居然那么袒护他。之后徐京墨锁了柜子,他也没能找到新的机会,难道徐京墨当真查出来了?
“你一个寒门子弟,便是别人有书卖,你有钱买吗?”唐柳说完就摔门而出。
徐京墨也不生气,反倒是挑起嘴角一笑。
唐柳走到书院的后院,此处隐蔽,也是他常与人相约的地方,没让他久等,李秋脸色惨白地赶了过来。“唐兄,有人知道我们私自卖书的事情了?”
“你慌什么,你不说、我不说,谁有证据?”唐柳仔细地问了一下李秋最近的接触的人,怎么听都不觉得有问题,难道是自己被人盯上了吗。
“你且回去,一切照常就是,王老板答应过你我,绝不会透露我等的身份。你正常抄书,缓些日子再卖就好了。”
李秋心里害怕的紧,但是也不敢反驳唐柳,生怕他不管自己了。
一旁的假山里藏着一个小小的人,将这一切都听得清清楚楚的。
第29章 真相大白
又要到月休了,最近书院的气氛略有些奇怪,时常有学子低声细语,似在谋划些什么,有些夫子都被惊动了。
“不如趁着月休去看看?”
“吾也正有此意,若是此事当真,我等需的要及时告诉吴夫子。”这人是个卫道士,在他看来谁拿书院的私产牟利,那就是罪无可恕。
要知道,崇山书院的书籍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多的,是好些为了将自家孩子送进书院的人家慷慨相赠,也是许多考中进士的学长在功成名就后捐赠。这些典籍可不是一本白书,有好些书籍上都有个注解,这才是最宝贵的东西。
若是这些东西人手一份,那崇山书院的学子的优势又在哪里体现呢?
想去有才书铺一探究竟的可不止他们两人,吴夫子自然也听说了,这事儿不知从何传出,但是说的太过详细,想来应该是真事,“明日我也去凑个热闹,这书留出去了,总要知道是何人所为。”
一旁的老者点点头,“真当书院的规矩是玩笑吗?有些害群之马清了便是。”
这次的清理规模可比他们想象中的还要大,没想到有人把脑筋动到了他们崇山书院的头上。
李秋因为急着用银子,还是决定这次月休就去卖书,之后就等风波过了再说。谁能想到在有才书院被一早等在那边的吴夫子抓个正着。
李秋看见吴夫子手里本“王明远的《读中庸》”,就知道自己这会是栽了。他抄书也是用的馆阁体,但是字迹终究是能出来的。
“吴夫子。”
“莫要再叫夫子,你当知道你做了什么。”
李秋两腿一抖,险些要跪了下去。
有才书铺的老板也慌了,虽说他是与学子交易,就算是私下买卖了崇山书院不对外的书籍,也至多是被罚些银两。但是日后,他的书铺恐怕要被学子们联合抵制了。最重要的是东家的一番筹谋怕是要付之东流了。
李秋被吴夫子带回了书院,“那书院卖的不止这一本,还有其他数本书籍。你若是将功折罪,书院只会让你退学,旁的都不会再追究。”
学子进到书院,都会签下契子,其中就有一条是约定不得抄书外卖的。若是明知故犯,一是要被退学,二是要被追回所得银两,三是会被书院将其劣迹誊抄到书院门口的布告栏。
吴夫子说只让他退学,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李秋忍不住哭了起来,“学生知错。”
他家里本就贫寒,为了供他读书,家里先后卖了十亩地了,前些日子父亲为了多赚些银钱,进山里去打猎,不慎踏空,摔断了左腿。农户之家,没了这顶梁柱,日子要怎么过?
李秋为了凑着治病的钱就决定再次铤而走险的卖书了。头一次卖书,所得的银两他与唐柳五五分成,只得了四十两。那是这么些年,他头一次赚到钱。
“第一次卖书是何缘由?”
“我成绩不好,才升到叁班,家里的兄嫂时常埋怨父母,我心里愧疚。唐柳说我们寒门子弟,就是读书读的好,也得要有钱去参加考试,他说进京都参加会试,起码要几百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