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赘婿科举路(92)

作者: 子非陌 阅读记录

“抱歉,我没有其他的意思。”

他们两个人的未来的日子还长,慢慢来吧。提起这砖茶,徐京墨还给了她一个建议,“每块砖茶都可用油纸包裹,但是最好用竹盒再装一次。”

毕竟从临安运到西域有相当长的距离,这一路奔波磕磕碰碰总是避免不了的,外面有个竹盒,显得有高级,又能防碰撞。

南宫云辞问他“为何选竹子?”

“因为竹子的生长周期很短,只需要三到四年就能成材。”更短的生长周期就意味着更低的成本,而且竹子不似有些木料,自带气味,会影响茶叶的口感。

“这段你尽量住在书院吧,伯母这边你放心,我会派人守着的。”

“发生了什么事?”

南宫君庭初期投去放租子的银子不算多,不过几万两,稳定的赚了几个月的利息后,他的心也变大了,加上张林在一旁敲边鼓。他就将手上的银子都投了进去,仍旧觉得不够,又典当了半数的酒楼,凑了些银子去放租。

望被养大了以后,就不会再顾忌风险。等到南宫君庭把全副身家都砸到这放租子的生意里以后,也就到了对方收网之时。

南宫君庭才不会好心地告诉这个蠢弟弟,他被人骗了,想到他干的事儿,他没有亲自出手送他一程已经是极限了。他把这前因后果都给女儿交代清楚后,让她亲眼看着这一切的发生。

商场如战场不是一句空话,商人为了赚钱,是不择手段的。圣人所言的君子之德是很多商人所欠缺的,唯利是图是大部分商人的本性。

徐京墨想说这不就是后世诈骗吗,没想到古代早就有了,果然你祖宗能当你祖宗是有道理的。

“阿辞,你可有相熟的书铺,要那种有印刷工坊的书铺。”

“有的,你要印书?”

“是,其他省也有书铺吗?”

南宫云辞想了想,“除了高城以外都有。”毕竟南宫家的生意是遍布天南海北的,虽然在北边他们的势力要小很多,但是依旧有些熟人。

“等老师看过后,我有一本文集想要印制。”

徐京墨将这应试文集讲给南宫云辞听,她问他,“你眼下只是个举人,若是没有温阁老为你写序,你这文集恐怕没几个人会买的。”

“我并不急在一时,崇山书院已经开始用这书了,等到三年后的乡试,这文集有用没用自见分晓。”不是每个人都只认名人买书,总有慧眼识物的人,这本书他不求赚钱,只求能让更多的寒门学子看到。

南宫云辞不知道该形容他,说他心怀天下,他根本就不在乎能不能出仕为官,造福一方;说他冷漠自私,偏偏他总能想着为那些力所不逮的人周全一二。“这书,每个府城、州、县的书铺都会配上几本,无偿借给那些买不起书的学子抄。”

“多谢。”

又到了徐京墨给伍班上课的日子了,一样的长袍、一样的无名书本。

他今天要讲的事在于人的典故。典故出自《春秋》,越王勾践在战败后,被敌国的赦免并回国。他一个有野心的君主,岂会甘心就此了事,为了复仇,他努力提升军队的战斗实力。其谋臣范蠡将一位射箭高手陈音推荐给了他,勾践很重视,亲自询问这射箭的技巧,陈音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在勾践请求他将这射箭的本事传给越国将士时,陈音欣然同意,但是他也说了,事情的成败却完全取决于人的努力和付出。后来越国的士兵勤学苦练,都掌握的这射箭的技巧,极大的提升了他们的战斗力。

徐京墨看着讲堂内百无聊赖的样子,继续说着,“孔圣人曾注《周易乾卦》之象传,圣人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诸君有能耐考上秀才,就没有能耐再坚持一下去改变境况的不如意吗?”

“徐夫子可知不是人人都能当圣人。”徐京墨跳的这个典故,谁人不知,他的用意更是清楚的不能更清楚了,但是世人总喜欢想当然。

“这是圣人言,不是喊你们当圣人。我一个赘婿都能考中举人,还能站在这里给你们授课,难道你们这些人有人比我还要难吗?”

徐京墨是半点都不忌讳自己的身份,他会查这些学子的背景,相信这些学子也都知道他的背景。共情可不是嘴巴上,“我能理解你”或者“我对你的遭遇感同身受”。这都是废话,甚至让人听了感觉厌倦,共情只能是因为彼此的遭遇相近。

他有些明白为什么袁院长将伍班交给他了,大概也只有他的话,这些学子有可能听进去一些。

讲堂上,又一次安静了下来,只不过这一次他们的脸上的表情有些松动了。徐京墨也没有继续再说什么,有些话点到为止就好,“第一次社会实践课就是后日,请各位换上粗布衣裳、布鞋,最好再带副手套。”

不是他小瞧他们,只是这群手上连茧子都没有人,肯定是会磨伤了手的。

到了社会实践这天,一群人都是骑着马赶去了农庄。徐京墨早就在那等着他们了,看着有的学子依旧是一身华服,他指了指田埂上的笼箱,“这里有围裙、手套,你们需要的自取。”

然后又指了指另一侧,“犁耙都在这儿了,一会有佃户来教你们使用。都是当了秀才的人,可别连个犁耙都学不会用。”

二十多个人看看那满是尘土的田地,再看看自己的衣着,有些人自觉的去取用围裙了。

有人突然发问,“不是用牛犁地吗,怎地要我们亲自来?”

“谁告诉你家家户户都有牛了?一头牛要四五十两银子,你知道一户人家一年能赚几两银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