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虐渣指南(33)

作者: 铁马星河 阅读记录

“你这计划...”

“如何?”

“本王喜欢。”

———

东伯侯以抓捕流寇唯由把下山的路堵住,又派人守着报恩寺出口,此举瞬间引起不少人的反抗,每日报恩寺寺门前都争吵不断。

连困三日后,不少人家对东伯侯府的怨言已经到了顶峰,寺内东伯侯府居住的小院时常传来怒骂声,整个侯府成为众矢之的,见之就骂,言语十分难听。

吴氏受不住这样的怒骂,劝慰婆母半天,也让心腹去给侯爷传话,让他撤兵,不要引起公愤,奈何整个侯府一心沉浸在给贺兰靖报仇的情绪中,根本无人在意吴氏的想法。

听着外头的辱骂声,吴氏看着心腹何妈妈道:“我那日叫你去通知侯爷前来做主,侯爷怎么就杀去程府了。”

何妈妈无奈道:“夫人您又不是不知道,侯爷脾气最火爆,一听世子小姐出事,就直接找程大人了。”

看着如今的处境,吴氏只剩苦笑:“亲儿子被养成废物,养女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勾引哥哥,我这侯府夫人就是个笑话。”

“夫人您别这么说。”

“侯爷拦着人不让出去,小郡王也不让人进来,两方胶着,受苦受骂的就是我们这些人,这事...”

正说着,心腹丫鬟急匆匆走来道:“夫人能下山了。”

吴氏有些诧异问:“怎么回事。”

“老爷找到了那浮春楼的花魁娘子,那娘子怀了两个月的身孕,算了日子正是世子的。”

“当真!”

“千真万确,就是那花魁娘子容貌毁了。”

吴氏道:“毁了便毁了,左右那人也进不了侯府的门,她只需生下一个健康的儿子便好。”说完便起身,“吩咐下去,收拾东西回府。”

众人开始忙碌起来,吴氏又想到养女肚子里那个孩子至今还没落下,便问:“那贺兰瑶腹中的孩子不是说小产了吗,怎么还没落下来。”

“太医说小姐腹中之子十分坚强,喝了三碗药下去,至今没能打下来。”

“那就下重药,务必把孩子打下来。”

“夫人,小姐的身体本就虚弱,再喝重药,恐怕会直接失去做母亲的机会。”

“没了便没了,她做出这样的事情,还想活命不成?等回府之后,找个理由让她自尽保全侯府的名声,还有她腹中之子不是**得来,她孩子是程秉勾引贺兰瑶生下的孽子。”

看着夫人的脸色,何妈妈立即低头道:“是,奴婢这就吩咐下去,阻止任何谣言。”

东伯侯府想要阻止谣言,奈何被困在报恩寺三天的各府女眷们不同意,如今关于贺兰靖跟贺兰瑶的各种谣言已经传得满天飞,甚至还有传言,贺兰瑶跟自己的生父也有一腿。

一时间整个京畿都是东伯侯府跟户部侍郎程家的各种故事,就在东伯侯府

派人镇压各种谣言时,有人在一处乱葬岗发现了一具长着四条腿三只手刚成型的男婴,男婴身上包裹的被褥还映着东伯侯府的家徽。

流言变成实事,东伯侯连续好几日被弹劾,在这焦头烂额之际,被东伯侯府精心呵护的花魁娘子被人下药流产了。

第19章 撕咬要姐自证是不肯能的

镇北王府。

一向杀伐果断,不服就干的小郡王突然修身养性了起来。

院子里原本长势极好的茉莉和月季被他修修剪剪,由原来的郁郁葱葱变成东秃一块西有缺口。

赵北尘看着明显心不在焉,连浇花的水瓢歪到一旁都没发现的弟弟,随即放下手中的书道:“子徵在紧张南溪姑娘?”

把水瓢扔给一旁的宋至,赵北尘坐到大哥身旁:“没有。”

“我与南溪姑娘说过几句话,她心思缜密做事滴水不漏,这次三司会审她是人证,况且你还派了顾亭去保护她,想来不会出事。”

“我不是担心她,我是在想若这次不能重创东伯侯,断了荣亲王伸向兵部的手,下次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早就看穿弟弟的心思,赵北尘见人还在嘴硬,笑了笑把书重新拿回手里:“你若实在担心,不妨亲自去现场看看。”

“不去。”赵北岌拒绝得爽快,却又坐不住,最后还是起身道,“大哥我先回自己院了。”

看着弟弟匆忙离开的背影,赵北尘看向一旁面无表情的护卫道:“惊玄,你说子徵是不是对南溪姑娘有意思。”

“回世子,属下看不出。”

“哎,这么好玩的事情都看不出,真是无趣。”

另一侧,原本要回自己院的赵北岌拐了弯便出了王府,他还是不放心姜南溪独自面对三司会审。

京兆府衙门。

姜南溪作为证人被带上堂时,第一眼就看到了这次三司会审的主审官,代表督察院的睿王、大理寺王霁、刑部侍郎应瑕,以及旁审的户部尚书青梦之。

这是姜南溪第一次见到这位传说中的二品大员,掌管天下财政的户部尚书。他穿着官服,身形清瘦,留着一把美髯,面上带着让人放松警惕的微笑,但那双眼睛,仿佛能一眼看穿你所有的伪装。

他像是一汪清泉,看似清澈见底实则深不可测,入之则被漩涡吞噬。

姜南溪有种直觉,这青梦之跟她前世的二叔是同一类人,看似温和有礼,实则是一条蛰伏在旁的毒蛇。

见姜南溪这个人证已到,睿王便开口:“台下证人报上名来。”

下跪行礼的姿势越发熟练,姜南溪恭恭敬敬回道:“奴婢姜南溪见过各位大人。”

姜南溪话音一落,坐在一旁的户部侍郎程元朗的夫人林氏便忍不住开口:“小丫头是郡王府里的人,她那日目击了贺兰靖兄妹是如何将我儿打至伤残,请诸位大人明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