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刚穿越就成了亡国公主(119)

作者: 枳静 阅读记录

去年祯文帝从禹京城逃到巴州,一路上奔波劳累,提心吊胆,本就虚弱的身体更是大大受害。

今年年初起,祯文帝就一直带病不起。

直到十二月初,一场风寒,彻底断送了大禹皇帝的性命。

巴州朝堂这一年多以来,本就不断的跟新朝交战,这次祯文帝去世只得匆忙推年幼的太子上位。

这位太子殿下,正是郁宁的亲弟弟,今年才四岁。

这下巴州朝堂和禹京新朝的皇帝,倒是都成了小孩子了。

祯文二十六年,就这么在暗藏波涛的局势中结束了。

新的一年,巴州新朝还没来得及拟定新的年号,战争就再次爆发了。

正月十六,河东道、关内道和岭南道,分三路,南北夹击,以巴州是伪朝的名义,攻打山南道。

世人皆感叹,河东道的林氏,真是天下第一厚颜无耻之人,如此贼喊捉贼的行径,居然能堂而皇之地当着世人的面做出来。

一时间,天下读书人,都在骂新朝的作为。

可是,面对山南道的危机,其余藩镇,却无人出手相助。

倒是听说远在滢炆岛的清宁公主,给刚登基的新皇帝,送了十万两军饷。

众人皆赞清宁公主的义举。

此时,对于大陆上的战争,清宁城中的百姓,并没有具体的感受。

翻过年后,清宁城结束了为那位遥远的皇帝陛下戴的孝后,就又进入了迅速的发展中。

二月初二,滢炆岛码头旁,一艘长十余丈的海船,扬帆下海。

这是清宁城的船厂建立后,独自建造的第一艘巨型海船。

“公主,船已下水,目前船上一切功能运行正常,你可以登船了!”

船厂的总负责人,秦廷前向郁宁汇报。

这人是廖蓉蓉向郁宁举荐的,今年已经六十有一,要不是因为廖家曾经对他的恩情,是万万不会重新出山,来清宁城造船的。

郁宁赶紧上前两步,扶起秦延前:“秦老快快请起,多亏你,船厂的事宜,才能运行起来,我们一起上船吧!”

这将近一年的时间,清宁城船厂,也造出过几艘中等海船,但是像这次这样大的,却还是第一次。

郁宁走到船上,越看越满意。

这次虽然造的只是普通的商船,但是也配备有基本的防御工具。

今后滢炆岛总算可以组建自己的商队了。

郁宁大喜之下,在船上宣布:“这个月,船厂所有员工,发三倍工资,船厂负责人秦延钱,加封工部司员外郎。”

一时间,海船上下,一片贺喜之声。

此次试船,从滢炆岛出发,行走了半天,海船才开始返航。

试船结束,第二日,郁宁就招来了张川和谢维两人。

“张将军,现在军中有多少人了?”

两人一进屋,刚行完礼,郁宁就问道。

张川愣了愣,回答道:“禀公主,如今军中加上新招的士兵,一共有七千人。”

郁宁当然知道军中有多少士兵,此问不过是为了引出话题。

她点了点头,吩咐道:“这个月,再扩招一千人,优先选拔善水之人。”

“公主这是要组建水军了?”谢维闻言有些惊讶的问道。

郁宁一直想组建水军的想法,大家都知道。

但是碍于城中船只缺少,人口单薄,此前清宁城的水军,一直没有成型。

此时,船厂的海船刚试完水,郁宁就要招善水的人进军,谢维自然就联想到了水军。

张川闻言,也是一惊,抬头看向郁宁。

郁宁对着二人的视线,点了点头:“不错,我们是时候组建水军了。”

她说着对张川道:“你从原来的老兵中,划分两千人出来,加上新招的一千人,组成滢炆岛的第一支水军队伍。”

说完,郁宁又看向谢维:“这支水军,就由谢维你来带领!”

“是!”

“末将领命!”

两人虽然有些意外,但是也丝毫没有迟疑,立刻抱拳领命。

等到两人退下之后,郁宁又让人叫来了苏浮生。

“公主找属下来,有何事?”

苏浮生突然被召见,显得有些意外。

“苏大人,现在清宁城的库房中,还有多少银两?”

苏浮生有些意外,但是他管着户部,对库房的银钱自然清楚,当即答道:“去年所有税收,地租加上工坊的所得,一共有五十万两银子进账。抛除用去的和年初送到巴州的十万两,现在库中还剩余十三万两白银!”

郁宁闻言点了点头,将自己组建水军的事情,给他说了。

“这样军队上的花销,就又要增加了。”

苏浮生听了,倒是没有反对,只是有些为难。

十三万两白银,说少不少,但是说多也真的不多。

现在清宁城中十多万人,除了军队,维持城中的运行,也是一大笔开销。

何况年初的时候,郁宁还提议,在滢炆岛,岛东、岛南,再各建一城。

这事虽然不急,但是一旦开始运作,又将是一笔花费。

郁宁其实也知道,清宁城挣钱的能力不小,但是花销也不少。

去年光是采购粮食,就用去了将近三分之一的收入。

今年虽然耕种的地更多了,但是城中的人也增多了,种下去的粮食,却还得等到下半年才能收获。

如此以自己一来,上半年,清宁城还得向外买粮食。

如今大禹内陆战乱,粮食价格飞升,竟然连滨理等地的粮食价格,都受到了影响。

滢炆岛要想发展壮大,粮食又是万万不能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