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刚穿越就成了亡国公主(59)

作者: 枳静 阅读记录

为了有更多的人手,郁宁让苏浮生去泉州,又买了两百人过来。

现在大陆上越来越混乱,逃到南边的难民越来越多。人越发廉价,这两百人,总共花了不到三百贯。

还没有去采购油盐等生活物资,花的钱一半多。

不过有了这些人的加入,岛上的人手得到补充,工作进展得更快了一些。

不过两个月的时间,城中心的行政处和二环的居民住处就基本完工。

“公主,这个水泥真的太神奇了,建造房屋不仅坚固牢实,房屋还这么整洁漂亮。用它铺的路,比泉州城的青石大街还平整,简直就是神赐之物!”

这日早会之时,众人聚集在新修的行政大厅内,刘尺汇报完建设工作后,不禁连连感叹到。

他修了一辈子的房子,第一次发现建房、铺路,居然可以如此简单。

建出来的房子,漂亮得他们自己的工人都不敢相信,这么美观的东西居然出自自己的手。

郁宁闻言,看着众人全都是一脸赞同的感叹模样,不禁露出了笑容。

“哈哈,这全都是刘工和周工,你们的功劳呀!”

她说完,转头对苏浮生道:“这个月的工人的工资发放时,加一层报酬,作为对大家努力工作的奖励。”

苏浮生点头应是,他身边负责财务的江初静,立刻用笔记录下来。

刘尺和周济闻言,立刻拱手致谢。

“接下来,苏大人你把房屋登记后,可以公布出售价格,让大家来都来买房吧。”

“这房子定价多少比较好?价格过高,岛上新来的人,恐怕暂时还买不起。”

苏浮生应是后,又提出来疑问。

这个倒是不难,郁宁想了想就拿出了规程。

“就按照房屋的面积算吧,一间屋五两银。买不起的,就租赁吧,一间屋五十文一个月。”

现在工人工资已经改成一月一发,每月平均差不多是六百文。

算下来,租房的花销不算大,就是买也就存个一两年的时间就够了。

苏浮生听完后,算了算也觉得挺合理,遂不再追问。

“接下来,刘尺你建三环的商铺的同时,继续在外围建工坊吧。”

郁宁说完,让翠屏把自己准备好的设计图,递给对方。

“就按照图纸上面的建造,大致和水泥工坊的要求差不多。”

具体这些工坊是做什么的,郁宁暂时还没有告诉众人,她打算等工坊建成了再公布于众。

“你们其余人,还有没有事情要汇报?”

郁宁这边安排完,又询问众人。

“回公主,岸边的码头已经完工,岛上现有的三艘船都已靠岸。”

廖蓉蓉这些时间为了赶建码头,人都住在岸边,此时脸上原本白皙的肤色,都晒得有些黑了。

郁宁听完她的汇报,脸上再次露出笑容。

“蓉蓉辛苦了,后面你先休息几天陪陪子航吧,他这段时间可常念着你呢。”

廖蓉蓉听到儿子,原本面无表情的脸上,也终于有了一丝笑意。

第52章 大步踏进

与廖蓉蓉约定下午一起去码头视察后,郁宁解散了会议。

目前的行政处房屋虽然规划得多,但是办公的人并不多。

说是解散,其实也是在一个院子里,只是房间不同罢了。

下午的时候,郁宁带着苏浮生和翠屏,同廖蓉蓉前往了新建的码头。

草原到码头不算特别远,人走快一些,也就两三个时辰的路程。

郁宁看过地图,估计有二三十公里的样子。

不过,这一路都是荒山,走起来有些艰难。

郁宁在心中默默将修建草原到码头的路这个事,提上了日程。

心中想着杂七杂八的规划,走到两腿酸软,才总算看到了码头。

现在的海岸边,早已不是郁宁初来滢炆岛的样子。

将近两百米长,十来米宽的码头,像一个巨型广场,座立在海岸线上。

沿着码头的,还有将近二十亩的装卸货区。

这是郁宁为未来规划的,整个滢炆岛最大的码头,也将是整个大禹朝最大的码头。

这座码头,可以同时停靠十艘,七八丈长的中型海船。

现在码头的建造已经完成,工人们正在做最后的清扫工作。

谢维带领的三十名队员,也跟着在水边帮忙。

谢维跟着张川练了几个月后,现在已经开始独立带队。

他的队伍中除了跟着从千湖岛出来的严琦等人外,其余的都是新招的人。

郁宁计划,以后让他专门负责训练水军。

在她的规划中,今后的海上贸易是重中之重,水军定然必不可少。

现在就开始练起,也是为了今后的海上贸易做准备。

将整个码头转了一圈,又同谢维了解了一下训练的情况,郁宁才带着人往回走。

等回到新建的房屋时,已经是亥时初刻。

洗漱完,躺在新打的床上,郁宁舒服的感叹了一声。

过了将近四个月的野人般的生活,终于有了像样的住所。

郁宁的房子是单独建的,坐落在行政院的后面。是一个两进的小院,现在就住着翠屏和郁宁两人。

云姑姑自从负责人事后,忙得脚不沾地,跟着郁宁的时间就少了。

院中的杂事,郁宁请了千湖岛的大丫在做,每天给她十五文的工钱,就负责打扫卫生什么的。

城中的这些简单活计,基本都是小孩老人,和一些体弱的妇女在做。

买来的人,大多都没有家人,所以小孩也基本都是孤儿。

为了解决这些人吃饭的问题,郁宁单独在行政中心旁边,建立了一座公共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