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刚穿越就成了亡国公主(73)

作者: 枳静 阅读记录

当然,因为新来的人没有积蓄,第一个月的工资还是按日发,保证只要参与工作就能在城中生活。

郁宁讲完后,云姑姑就上台张贴了新的招工公告。

这次招人的重点,有三个地方,第一是城外开荒、第二是铁矿、第三是新开发的煤矿。

水泥工坊这次也招了一些人,主要针对的是一些做苦力的岗位。

涉及配方的岗位,目前还是由原来的人做。

另外还有一些,像公共食堂、育幼所、清洁处、治安处等地方也有招聘。

不过这些岗位要的人少,报酬高的要求多,要求少的报酬少,并不是热门岗位。

如火如荼的招工,进行了两天,才基本结束。

人员补足后,各处的工作终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这两天郁宁也没有闲着,当天结束讲话后,她就叫上苏浮生等人,将关于身份卡管理的具体细则讨论出来。

除了前面说到的临时身份卡和正式身份卡的区别外,还增加了身份卡的积分制度。

每个人的积分按照在清宁城的工作时间进行积累。

如果有特殊贡献,可以额外增加积分,如果犯错也会扣除积分。

临时身份卡转正,也要达到一定的积分才可以。

两天的招工时间结束后,郁宁再次召开了关于清宁城管理的讨论会。

坐在议事大厅的上端,郁宁看着下面几个心腹,提出了这次会议的主题。

“现在城中人口越来越多,立法一事已经迫不容缓,大家对怎么立法一事,有什么看法?”

下面的人早知道郁宁的计划,闻言并不意外,也纷纷开始思索起来。

“公主,为什么不直接使用大禹朝的律法呢?”

云姑姑有些不解,立法一事听起来就很复杂,在座的都不是专业人士,恐怕很难面面具到。

郁宁作为大禹朝的公主,直接使用大禹朝的法律,不也是名正言顺的事情吗?

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呢?

第64章 法律与教育

众人闻言,似乎觉得直接用大禹朝的法律,是个不错的方案,于是也将目光移向了郁宁。

郁宁明白众人的心思,但是却摇了摇头,拒绝了这个提议。

“不行,大禹朝的律法繁冗古板,对我们现在的情况并不适用。”

见到大家似乎依旧有些不解,她简单的举了两个例子。

“比如,大禹律中将百姓分良人和贱籍,这与我们在清宁城中推行的观念相违,绝不可再实施。”

“再如,大禹律中,户婚规定,只有男子能承袭田产,女子不能继承遗产,这也与我们现在制定的土地租赁条例相违。”

郁宁接连举了几个例子,众人也听明白了,完全套用大禹律法,在清宁城确实不太合适。

“公主所言有理,不过属下觉得我们或许可以套用大禹律法的结构,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许比我们完全另起炉灶,要容许许多。”

苏浮生前面一直没有发声,此时才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应该是在场唯一一位,熟读大禹律法的人,也是大禹朝真正的朝廷命官。

他的话,郁宁还是很重视的,闻言不禁沉思起来。

她原本的计划是想在清宁城中,实行全新的制度,但是想到现实的情况,她不得不承认苏浮生说的话很有道理。

毕竟,自己也不是法律系人才,更不敢确保一定能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法律。

更加重要的是,法律主要是管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如果脱离社会的实际情况,人民的认知程度,制定出来的法律,并不一定能够适用。

在大禹朝的律法基础上修改,既能保证体系的完整程度,也不会一下子跨步太大,导致制定的法律脱离实际。

“苏大人那里有关于大禹律法的典籍吗?”

郁宁思考后,终究是接受了苏浮生的建议。

苏浮生闻言,点了点头,“上次进城,属下在泉州城弄了一套完整的大禹律籍,现在就放在住所里。公主需要的话,立马就可以取过来。”

郁宁点头,让他去拿过来。

苏浮生应声而下,不多时就带着一筐书籍匆匆回返。

“这么多!”

王桓是被强拉过来讨论的,此时见到苏浮生拿来这么多大头书,当即跳了脚。

郁宁看着这么大框,也有些惊讶。

幸好,苏浮生搬来的路上,遇到了进城参加会议的谢维,帮他抬了抬,不然他一个人恐怕还搬不动。

“大禹律所有典籍都在这里了!”

将书筐放在地上,苏浮生重重喘了口气,这是他专门为清宁城准备的。

“这么多书,看完都得费不少功夫吧!”

廖蓉蓉从小就不喜欢看书,此时看着这满满一筐的典籍,脸上再没有了以往的从容。

厅中其余人,此时面上也有些艰难。

只有张川,他不识字,觉得这事与自己应该关系不大,还保持着镇定。

郁宁看着这么多书,也不禁伸手扶住额头。

“慢慢来吧,我们先分一分工,挑着紧要的内容先定下来。”

虽然头痛,但是郁宁知道这事早晚得面对,只得强打起精神,勉励大家。

接下来,郁宁让谢维和翠屏将筐中的典籍一部部搬上书案,开始分发任务。

任务情况,大致总结如下。

关于体制、官职等制度方面的由郁宁自己负责。

关于刑事、犯罪、惩罚一块的由苏浮生负责。

关于军事、边防、治安等事宜由张川和谢维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