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穿越就成了亡国公主(84)
正月的下半个月,清宁城是忙碌的半月。
先是在泉州引发的做工潮,先后接了近一万人到清宁城中。
及至二月份时,清宁城中的人员,已经达到了一万六千人。
这段时间郁宁的心情很好,随着人员的增加,系统不时响起积分增加的提示音。
原本用来兑换玻璃工艺和书籍后,余额不足的积分,又恢复到了一百五十左右。
另外,花露水工坊经过半个月的赶工后,泉州城和滨理两处的订单,也顺利完成。
可是进账的一千两白银,却远远不够清宁城的开支。
幸好滨理又定了一万吨水泥,兑换来的粮食,总算不至于让清宁城的百姓挨饿。
赚钱,必须要赚更多的钱,不然下个月工人的工资,恐怕都要发不出来了。
郁宁揉了揉额头,积分增加的快乐,也逐渐淡去。
二月初二,过完郁宁的生日后,翠屏和王其仁带着胡三和一百名由翠屏紧急训练了半个月的士兵,离开了滢炆岛。
这次的任务特殊,他们单独乘坐的是郁宁等人逃出千湖岛时的楼船。
这个楼船后续也一直由他们在内陆使用。
送别人的第二天,郁宁宣布制糖工坊正式开工。
管理工坊的人,正是上次应聘花露水工坊管理的孟仁。
至于另外一个万诚,前些日子被调去帮助管理煤矿。
至此,清宁城中三大工坊全都开始生产。
为了打开销路,廖蓉蓉从正月十五后,就开始带着样品在海外各岛宣传。
甚至大禹内陆,也去了几个城市。
岛上人口增多,苏浮生实在抽不开身,只能让廖蓉蓉冒险前去。
幸好,她来清宁岛后清瘦了许多,再乔装打扮一番,旁人也轻易联想不到,她就是曾经扬州首富家的少奶奶。
二月初五,廖蓉蓉终于在众人的期盼中,满载而归。
这处出去,她带去的五千份花露水,全部销售一空。
并且带回来了,一万份花露水和五千斤白砂糖的订单。
白砂糖对外,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糖霜。销售的方式,依旧采取的是分销的模式。
廖蓉蓉这次去了岭南道的连州、雷州、振州等地,定下了这几个地方的分销商。
也是因此,才能一次性拿下这么多订单。
“好好,蓉蓉你果然有经商的天赋,这些钱,可算是解了清宁城的燃眉之急了。”
五千份花露水就是五千两白银,加上后续订单的订金,又有一千二百两的进账。
郁宁总算不用担心,这个月发不起工人的工资了。
其余人也是喜形于色,连苏浮生都难得的展了眉。
他管理物质和工资发放,城中资金吃紧,就数他压力最大。现在廖蓉蓉带回来的钱解了困局,他也终于放松了一些。
“公主谬赞了,是我们清宁城做出来的东西,新奇又好用,才能卖出去这么多。”
廖蓉蓉出去了一趟,面容憔悴了一些,眼中的神采却更加逼人。对面众人的赞扬,她丝毫不揽功,而是称赞起了清宁城的东西。
清宁城的东西受欢迎这话,大家都爱听。
一时间,众人不禁产生了几分自傲,更是对清宁城后续的发展,增加了信心。
郁宁对此乐见其成,更是赞赏地看了廖蓉蓉一眼。
“苏大人,工坊中的产量,现在能跟上订单的需求吧?”
工坊越来越多,郁宁不可能每个都亲自过问,干脆统一划分到了苏浮生下面管理。
现在岛上进出的物资,都是苏浮生在统一规划。
第74章 军队
“公主放心,工坊定然会加快生产,保证按时完成订单。”
苏浮生说完,一行人回到议政大厅。
“现在工坊的情况怎么样了?”
最近郁宁忙着翠屏的事情,对工坊的进度没有那么关注。
“现在三大工坊新招的工人,都已上岗。水泥工坊已有600人,每日可产水泥五百石。”
水泥是清宁城现在与滨理交换粮食的主要商品,可谓是重中之重。
目前这个产量还算可以,郁宁点点头,继续问道:“不错,花露水工坊和制糖工坊呢?”
“花露水工坊已有400人,现在每日可生产花露水600瓶,制糖工坊共500人,现在每天也能生产300斤糖。”
郁宁一边听,一边在心中计算。
清宁城现在的人工大约是30文左右一天。
水泥的卖价,基本是一石水泥一石粮食,换算下来差不多一石水泥一两白银。
这么算下来,水泥工坊扣除工人工资后的毛利润是482两,减去成本纯利润应该在350元左右。
花露水一瓶一两白银,一天600两,扣除人工12两、包装和其他材料不到100两,净利润在500两上下。
糖霜现在定的卖价是500文一斤,一天就有150两的收入,减去买甘蔗和人工的钱,能剩下100两。
这样看起来,还是花露水的利润率最高呀!
郁宁心中计算完各处的收益后,感叹了一声。
可是她知道,这只是表面上的。
现在出口的水泥,只在滨理和周围几个岛屿卖,市场很快就会饱和。后续多半会变成,滢炆岛的内需产品。
花露水的利润虽然高,但是这毕竟是奢侈品,买得起的人少。现在的生产量,暂时已经满足市场需求,要扩大规模很难。
制糖坊表面收益低,但是糖是人们的生活必须品。只要打开市场,想必订单会源源不绝。
后续如果能在滢炆岛自己种植甘蔗,降低成本,扩大生产,应该是一个不错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