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女知青奋斗记(127)+番外
这真是,白露都不晓得说什么好了。站在鲁家这边吧,好像没错,鲁大哥在参军之前也是上了私塾的。如今这种年代都是一家人供养一两个。但人家女方也没做错什么啊,凭什么要跟你一起养一大家子。大部分女人应该都接受不了在丈夫心里,小姑子比自己重要吧。这种事情说不清谁对谁错,只能说两人不适合,分了也好。女方最后来找鲁明月估计是气不过,但她没想到鲁明月当时的情绪不对劲,直接导致了鲁明月的精神崩溃。
白露觉得她大致猜到了鲁明月崩溃的原因,她被那个男的pua了那么久,不管家人如何劝说都不听,甚至怀疑起了大哥二哥要拿她联姻。在这个时候,她得知哥哥曾经为了她放弃了爱情和更好的前程。这种认知会让她彻底怀疑自我自我厌弃。
在这种情况下,家人对她越好,她会越愧疚,觉得自己是罪人。她会不断的想起那些渣男贬低她的话并且得到认同,她的愧疚情绪发生了转移,在此之前她觉得自己太差劲配不上渣男,而在此之后,她会觉得自己配不上这么好的家人。
所以她在鲁大哥家里会不停的干活,回家后会听话嫁人。在结婚时,白露猜测鲁明月的嫁妆应该十分丰厚。
“当时小妹的名声被那家渣滓败坏了,爸妈为了让小妹婆家看重她,和我们商量后把大哥二哥寄回来的钱都拿出来给小妹做了嫁妆,我们几个哥哥还凑了一些。”鲁三哥说了一个数额,这钱别说在农村,在城里都能娶好几个媳妇了。
“这笔嫁妆是最后的导火索,她的愧疚达到了顶点,并且她知道这笔钱退不回去,这才是她自杀的原因,她可能觉得她死了你们就会把钱拿回去,她也不用拖累你们。”
“她是我们的妹妹,我们对她好是天经地义的,她要愧疚什么啊!”鲁三哥怎么也没想到情况会是这样,一个大男人痛哭起来。
在云省,像鲁大哥这样万事家人第一的被叫做巴家男,哥哥是巴家男,妹妹是恋爱脑,都走了极端,最后才酿出了这么个悲剧。既然知道了心结,接下来的治疗就轻松多了。白露选了一个最好的时机,赶鸭子上架的给鲁明月做了一次心理疏导,鲁明月的第一阶段治疗终于完成了。
“这个药每天一粒,先吃三个月。精神上的疾病,家属的关心比吃药重要,如果她不再复发,半年后我再给她施一个疗程,如果发病就比较麻烦,你们一定要注意她的情绪变化。”
白露交待李锴,李锴拿了药,激动得流出了泪水。
鲁明月虽然命运波折,但不得不说,她天生就拿了一副好牌啊,父母、哥哥、青梅竹马的丈夫,都能当团宠文女主了。
薛承曦走了,两位病人的诊疗结束了,眼下寨子里也没有其他事情,白露便打算把去其他寨子里看病这事捡起来,毕竟当初答应了人家的。这事儿要在今年做完,等明天开始种植药材,她就不想到处跑了。
这一次去的是西边的线,那边有四个大队:拉么、簸箕、永丰、白石谷。不过在这之前白露又跑了一趟县城,进行大采购。上回她去治病收回来不少粮食,但大部分是粗粮,木月通过县政府那边和其他大队换的粮食也大部分是玉米和豆子。白露喜欢吃大米饭,馒头里也要白面多才吃得惯。
白晨和白霜了解她这点,只要她在家都尽量做米饭给她吃,寨子里晓得她们这里有大米,偶尔有小孩子断奶也会过来换一些,家里的大米和面粉已经不多了。白露只有出去姚县采购才能偷渡出来,这种事情她得单枪匹马的去。家里最近请了几次客,肉食消耗了不少,白露便去银花家里换了些腊鸡腊兔木耳香菇,给纺织厂老厂长,运输队老主任,供销社胡家和奶奶一家准备了包裹。
木家堡的药好,纺织厂运输队和供销社的有些人家已经知道,最近几个月他们寄过来的包裹越来越大,除了物资还有钱和各种全国通用票,都是跟白露换药的。现在两个省之间太远,但等以后发展起来,木家堡的药品在林市也算是有基础了,容易发展起来。
“哟,沈厂长来了。好久没见你,这回要买些什么?咱们刚进了一批北京酥,价格死贵死贵的可味道真绝了,你要不?”柜姐也是有消息渠道的,早就晓得这位出手大方的知青就是木家堡那大名鼎鼎的沈厂长,连忙招呼。
“要,给我称十斤,高粱饴和水果糖也来点,你不晓得咱们木家堡多不容易,出来一趟跟出省似的。一听说我要出来,一群大姑娘请我买糖呢。”白露笑着跟对方说话。这回她其他的东西都没买,就买了糖,又去粮站把粮票都买了粮食,最后请招待所的那小姑娘去她们大队买细粮,零零散散的也买了七八十斤。
等到了木家堡,骡子背上就变成了三百斤粮食,而白霜身上则背着十匹布料,担子上挑着三十斤油三十斤糖果,三十斤白糖和红糖。粮食是自己家里吃的,厂里这边不用担心,秋收刚结束正是各大队富裕的时候,成品药的药费也要收一波,只用把布拿到会计处,接下来几个月就不用担心物资问题了。
第二天一早,白露骑着骡子,带着云华和木雄离开了木家堡。
作者有话说:
小天使们点点预收文收藏,么么哒
第69章 养羊的拉么大队
木家堡虽然是木氏当家,但当初干黑活的时候吸收了不少各路英雄好汉,是汉族和各种少数民族杂居。之前去的小河村大队、柳江大队村里汉人也不少,战乱的时候姚县这边比起其他地方安生许多,只来了零散的以掠夺为主的鬼子部队,木家堡和当时的三民党都在抵抗,并没有发生县城被攻占的情况。当时不少人家都有亲戚来投奔,还有些外地来的战乱流民给了东西在村子里落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