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十年代女知青奋斗记(166)+番外

作者: 容姝姑娘 阅读记录

“等清明过后再来播种,把那边全部种上,也不知道能活多少。”劳累了一天的白露躺在幸运的肚子上看着蓝天白云,育苗的时候,她偷偷放了十个营养土袋子的黑玉草种子,意料之中的,一颗都没有发芽。这东西的生长环境实在太成谜了,白露只能现在这里发展,等以后国家强大了,白露的制药厂娶得一定的话语权,她便可以把资料上全国所有生长过黑玉草的地方圈出来试着移植。好在种子放到空间仓库里可以一直保持静止,

和大白一家在一起的时光非常轻松,过得也很快。腊月二十九这天,白露不得不跟老虎一家告别。

“得回去了,哥哥和妹妹还在等着我呢,以后再抽时间来看你们。”

和上次不同,小老虎们经历过一次别离,已经知道白露走了会好久不回来,一个比一个撒娇得厉害。

“不行呀,你们是属于森林的,得跟着爸爸妈妈好好学习捕猎呢。以后才能更好的和我一起守护咱们这片树林呢。”

白露挨个撸老虎,最后强忍着心里的不舍回了木家堡。这边才进家门,正准备收拾带回来的药材,就听白霜说王晓霞送了一队人过来。

作者有话说:

第88章 薛家爷奶

赤脚医生培训班开展那会儿,黄文明和白露达成了一项交易,白露帮助他安置一批京市下放的医生和教授。当时说人已经在路上,白露回来后等了许久,后来见人一直没来,便以为发生了变故。却原来不是这样,这些人的确当时就出发的,可他们这一路却不容易。

火车中转到各地的时候要进行各种思想汇报,京城到云省没有直达的火车,中途需要转车两次,并且这时候的火车少,并不是每天都能买到票,在等候的时间他们要听从当地的安排,由当地给他们安排后续的行程。而偏偏这两个地方搞运动搞的十分厉害,这批人不仅做思想汇报,还被游街,每个地方都要耽误好几天。

火车只能到达云省的省会城市,当时白露他们有军车送过来,而这些人只能靠自己的双脚走过来,一路波折到了姚县,黄文明怕县里又有人出幺蛾子,一天都不敢留,拿钱给王晓霞叫她悄悄买了干粮就把这些人送到木家堡来。

“黄县长这也太不仗义了,明天过年还派你来出这趟差。人全在这里了?那我接收了。不过丑话再说一次,当初是说好的,木家堡安置这批人,可今后怎么安排怎么用就是我自己的事情了,他要来插手别怪我翻脸。”

白露声音不小,一边说一边打量着这群京城来的大拿。

一共32人,其中竟有21个女人,还有几个孩子。其中有16个是下放人员,其他是他们的妻儿。都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但白露也接触了几批下放人员,发现一件令人心寒的事情。如果出事的是男人,不说一家子,起码妻子会跟着来,当然妻子离婚划清界限的也有,但绝对不超过五成。可如果出事的女人,那么男方百分之九十都划清界限了,就算男的不愿意,他的家族也不会允许他不愿意,只要一顶不能害了孩子的帽子下来,女人就得主动提出离婚。

比如站在王晓霞右侧的几位女医生石春雨、柳江南、张雯、华依然,女教授何萍萍、张曼婷、陈秀莹都是孤身一人来的,而除了这7位女下放人员外的其他14名女性,都是其他男性下放人员的妻子、女儿甚至孙女。男人跟女人离婚,那是为了家族为了孩子,若反过来,那便会被人说抛夫弃子贪图享受,哪怕真的离了不受牵连,也会被流言蜚语淹死。

白露在观察他们的时候,这群人也在观察白露。从天堂到地狱不过短短几月,却叫他们体会了这世间最难的人间疾苦。对于文人来说,精神上的折辱无疑比身体上的暴力更能打击他们,他们的同事,自杀的疯了的都有,能活者来到这里的都是内心强大的且聪明的。他们知道身后有人在帮助他们,也知道他们不会无缘无故来到姚县,更清楚眼前这小姑娘这句话,其实是说给他们听的。

“县长也是怕人在姚县出其他状况,人给你送过来就交给你安排,你自己看着办我们不插手。这是他们的资料,你看一下,到时候好安排。各位,正是介绍一下,这位是白医生,也是木家堡制药厂的厂长,大队长不爱管事,目前这些杂事都是她在管,你们以后就听她的。”

王晓霞给几人做了个简短的介绍,又回了白露一句。

“我家就在姚县,天天跟爹娘在一处呢。话说咱们都这么熟了,蹭你一顿年夜饭舍得吧。”王晓霞对于出差没有意见,她是个有主见的女孩子,尤其是在认识白露后,奋斗之心更强烈,比起得到领导的重用,这种苦算什么,没见当初懒得来木家堡出差把事情丢给她的那些人如今都在后悔吗。

王晓霞对于白露的敲打下放人员这件事乐见其成,毕竟这些人是在他们姚县的地界上,万一来那种刺头子,看不清形式因为从大城市来而自视甚高,甚至搞出什么中西医之争的事情,那才叫麻烦,毕竟这种人并不是没有。

“那各位跟我来吧,咱们木家堡条件比较艰苦,只能安排大家住一个院子,至于干活的事,咱们先把这个年过了再说。”

宿舍区人多眼杂,这批下放人员便住在寨子里,房间是先前知青们住的那种院子,不过木匠们把大通铺打造成了最早的知青院那样的小房间,面积比较小,好在有单独的房间。

石春雨一行人自从被**后就没有睡过一个好觉,在城里的时候,他们住在厕所旁边的棚子里,每天打扫厕所的和医院学校的卫生。路上折腾的时候,有个挡雨的棚子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待遇了。这些年身边下去的多,他们也知道,来了农村住的八成是牛棚,人跟牲畜住在一起,他们做了一路的心理建设。没想到,最后竟然住进了干干净净的单人间,这着实超出了大家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