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女知青奋斗记(177)+番外
十几天过去了,木家堡的修路运动并没有停下来,如今知青们都习惯了,早晨吃完饭就抬着锄头去修路。一开始大家是拒绝的,可两天之后,大家就拒绝不了了。
原因是木年听说这件事后十分高兴,亲自开了寨子里的仓库,把冬天做好的腊肉腊鱼交到了后勤,知青们只要去修路的,保证他们每天都能吃上一顿肉,工资之外还给他们记工分,虽然每天只有两个工分,但这是额外给的啊!而且木家堡的工分不仅值钱还能兑换各种物资,有些东西姚县供销社都买不到。知青们倒是想拒绝,但是木家堡给的实在太多了!
“听说咱们除了工资还能有奖金,是移栽药苗的时候按照领苗数和成活数的比例来算的,要是死的太多了还会扣工资或者开除,现在就当时好好练习用锄头吧,别到时候草挖不死,把苗给挖了。”
工人们也只能这样想安慰自己了,同时也在心里发誓,下工了要好好看医书药书,早晚考到制药厂去。
三月底,今年下乡的知青到达姚县,这些知青当中,有些亲人或者同学的长辈在姚县,一早就写了信回去叮嘱,下乡来这边一定要到木家堡,所以这批知青里,起码有一半人是自己选择到姚县来的。等王晓霞说了今年县里对知青的安排后,这些人立马响应,其他人一看他们这架势,连忙询问这木家堡是什么地方。
消息灵通的原本怕人太多去不了,瞒了一路,如今听说所有人都可以去,念着相处几天的情分,就把消息分享给大家,最后等以柳河公社为首的几个盼着给村里光棍娶媳妇的大队派人来的时候,发现竟然没有一人愿意跟他们走。
“我们要去木家堡,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不管他们怎么说,怎么利诱,这些知青们就着一句话,搞得这些大队干部心梗。以前可都是这些知青求着他们,他们什么时候受过这种气了!生气,,实在是生气,都怪木家堡!
但这是在县政府呢,双向选择也是当初他们自己提出来的,如今成了这样,他们不敢硬来,再生气也只得灰溜溜的回去,看得王晓霞好不解气。
活该!叫他们心思不正打知青的主意,姚县这么大的地方,就是叫这几颗老鼠屎给坏了名声。一个个的看上人家女知青长得好看识文断字想娶回去改善基因教孩子,又不好好对待人家搞拿捏那一套,简直恶心。
神清气爽的王晓霞领着知青们去木家堡。小三百人一来,木家堡的宿舍住满了一半。新来的人休息了两天后,全部被银花和鲁丽华拉去修路,美名其曰磨炼磨炼。
这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哪怕做了几个月的下乡心理磨炼,也是一个下马威啊。
“这修路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一个穿着军装,长得娇俏可人的小姑娘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一边擦汗一边抱怨。
“听说等下雨了就不修了,去山上种药材。”这是姚县的高中生,他们来得早,如今带着新的知青干活。
“要我说种药材还不一定有修路舒服呢,要背药材上山,要挖坑种下去,还得背水去浇。”旁边一个小伙子也跟着聊起来,再一次纠正了沪市来的那小可爱用锄头的办法,这不会用巧劲,能不累吗。
“这么辛苦的吗?”小可爱名叫宁萱芷,听见老知青说这些话,眉头皱成老人家。
“其实还好了,你要是去了其他大队,下个月开始麦收,白天晚上都得割麦子。麦收之后梨地,大队的牛不够用,还得人去拉梨,最关键是工分不值钱东西不够吃,成天红薯稀饭,人都熬出病来。”
“那我还是好好学用锄头吧。”宁萱芷一听说吃不饱干夜活,脸都黑了。帮她纠正姿势的小伙子看了,有些怜惜开口道
“你这小身板确实干活淘气,要真想轻松些,去找老知青花钱买几本医书来看,陈医生他们开大课的时候好好去听。后面的考试要是考得好,就能去制药厂上班。而且我听说6月份和12月份有两次单独的考试,是由陈医生和梅医生主持的,咱们工人和那些小学生都能参加,听说是看大家有没有学医天赋,要是有,嘿嘿,最低也是疗养院上班,要是能被陈医生甚至白医生收做徒弟,那还用发愁前途?所以啊,好好干活,好好看书吧。”
听者有心,宁萱芷把这话听见去,谢过工友,当天晚上就拎着一瓶罐头找到了制药厂员工宿舍这边,十块钱不仅换来了两本手抄本的医书,还换来了一位老员工每天一小时的小灶教学。
这事儿恰好被木雄知道了,第二天说给了白露听。
“这样才好,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但只要肯努力,收获总会比别人多一些。”不管是老知青们抄写医书售卖还是给人当老师,白露都乐见其成,他们几个人教不了那么多人,不想当底层劳力,自然要付出一些东西。
作者有话说:
第91章 祸害被祸害
云省是个奇特的季节,它的雨水大多集中到了雨季,冬春季节鲜少见到。都说春雨贵如油,谷雨过后,第一场小雨才姗姗来迟。
修了几个月路的工人们终于迎来了他们的正经工作:移植药材。
“口套戴上口套戴上,路上别叫它揪草,走快些今天多种点下去。”银花装满一个板车的苗,嘱咐赶骡子的村民,又招呼另一辆车。
“这路修得真急时,省了多少事呢。”旁边起苗的大婶说道。
“谁说不是呢,要是没这条路,那些小知青得一篮子一篮子背过去,不晓得要耽误多少功夫,如今只要在路口等着,这才半早上,咱们就空了一个棚。”